摘 要:“快樂讀書吧”是統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新欄目,該欄目要求學生通讀整本書,這就有別于以往的語文課堂上對書本某章節某片段碎片式地教學。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有三種課型:讀前指導課、閱讀推進課、閱讀分享課。文章作者通過實施三種課型中的閱讀分享課教學,從中總結經驗,力求達到引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強素質的教學目的。文章對如何上好高年級整本書閱讀分享課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年級學生;閱讀分享課;語文綜合能力
新課標明確提出了“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要求。“快樂讀書吧”欄目正是根據此要求增設的。而欄目又著重強調了學生“讀整本的書”,這就對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語文教學中,許多語文教師都很重視提倡學生多讀書,并給學生推薦了很多的課外讀物,但對整本書閱讀的指導僅僅停留在動員、朗讀片段、做讀書卡等的層面,缺乏具體的閱讀方法指導,未能強調整本書閱讀的必要性,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收效未如理想。葉圣陶先生曾說過:“在閱讀一事的本身,教師沒給一點兒幫助,就等于沒有指導。”因此,教師有必要對學生整本書閱讀進行系統的指導,使學生能對所閱讀的作品的思想價值、教育價值和審美價值有較全面的理解,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
一、小學整本書閱讀課的三種課型
筆者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探索,總結出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一般通過以下三種課型開展:讀前指導課、閱讀推進課、閱讀分享課。
?讀前指導課一般是指在學生開始閱讀前,教師對學生進行某作品的主要內容、主題思想等方面的引導或簡要介紹。例如介紹作者生平事跡和主要作品;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和該書的社會影響等。讀前指導課還有一個重要環節是閱讀書中一些片段,通過閱讀這些片段引發學生閱讀該作品的興趣。在讀前指導課上,教師還應指導學生制訂個人閱讀計劃。讀前指導課旨在掃清學生閱讀前的障礙,幫助學生順利地展開閱讀。
閱讀推進課則是教師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在閱讀推進課上,教師應該了解學生閱讀的進度和情況,根據學生在閱讀中碰到的問題,有的放矢地講述閱讀方法;學生之間交流研討,解決疑點難點。閱讀推進課就是為了幫助學生找到繼續讀下去的動力,從而完整地讀完一本書。
閱讀分享課則是學生讀完整本書后,教師組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評價作品,講述從中受到的啟迪。閱讀分享課就相當于是學生集中分享交流的平臺。學生在互相分享的過程中,可以進行深層閱讀,增加對書本內容的理解和感悟,真正做到“一書一獲”。如果把前面兩種課型比作播種和耕耘,那么就可以把閱讀分享課比作收獲了。筆者就以六上“快樂讀書吧”《童年》閱讀分享課為例,談談如何上好高年級閱讀分享課。
二、高年級整本書閱讀分享課的幾個有效環節
開展高年級整本書閱讀分享課,尤其是在小說、故事類的文學作品的整本書閱讀分享課中,一般有以下幾個環節。
1.回顧導入
回顧,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回顧閱讀整本書的過程。這個環節需在課前就讓學生做好準備。學生在閱讀整本書的過程中,已經歷過讀前指導課和閱讀推進課,高年級學生具備一定的作品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組織小組學習交流。在學生進行小組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照片、視頻等現代化信息手段記錄下來,制作成短視頻或幻燈片等,然后利用多媒體在課堂上進行集體展示回顧。筆者在執教《童年》閱讀分享課時,就拍下了學生在小組學習的照片,制作成短視頻,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樣做,既勾起了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美好回憶,又活躍了課堂氣氛,使整本書閱讀分享課為學生喜聞樂見。
在回顧導入環節時,教師除了引導學生回顧閱讀整本書的過程和學習經歷,還應該回顧書本的主要內容和書中的關鍵情節,喚醒學生對書本內容的記憶,引導學生打開話匣子。在這一環節中,教師可以設計有關書本內容的快問快答、小組知識競賽等的形式。這樣設計一是作為分享活動前的熱身活動,二是考查學生對書本基本內容的了解程度。筆者在執教《童年》閱讀分享課時,就采用了快問快答、“我是讀書小達人”小組知識競賽兩種形式,回顧了《童年》的主要內容,梳理了書中重要事件的情節鏈。通過兩個回顧環節,課堂的氣氛瞬間就活躍起來了,學生的表達欲望也充分被激發,有利于為接下來的教學環節作鋪墊。
2.點評人物
在高年級整本書閱讀分享課中,教師尤其要重視對書中人物的點評。通過點評人物的性格特點,學生能夠與書中人物對話,與書中的時代對話,與作者對話。加深學生對書本內容和作者寫作意圖的理解和感悟。
在《童年》閱讀分享課前,筆者先讓學生自由選擇最想要評價的人物,并組成學習小組。學生還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了簡單的PPT課件和思維導圖,以便在課堂上進行匯報。學生小組合作制作課件和思維導圖的過程,也就是學生互相交流、互相促進,提高能力的過程。小組合作使組內的每一位成員進一步加深了對書本內容的了解,并從中明白了書中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在閱讀分享課堂上,每個學習小組再派代表匯報自己小組學習的成果,點評人物。在匯報過程中,組內其他學生和其他組的學生互相補充看法,教師再從旁點撥。通過讓學生評價書中人物,讓學生走進書中人物的世界,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分享感受
整本書閱讀分享課,顧名思義,重在分享,可以是師生之間的分享,也可以是生生之間的分享。評價人物環節的小組匯報、生生之間的互相補充,教師的從旁點撥是分享的一種方式,請學生由書及己談感受也是一種分享方式。筆者在《童年》閱讀分享課上,結合六上“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成長中的笑與淚,讓學生說說在自己的成長中,有哪些影響過自己的人或自己克服困難的經歷。由于話題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都樂于分享,紛紛暢所欲言。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一代人,甚至幾代人,本環節的設計從書延伸到學生的成長過程,讓學生聯系自己的實際談感受,是想讓學生在分享感受的過程中汲取正能量,培養學生積極樂觀、抗挫折的良好心態,讓好書成為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引路人。
此外,該環節的分享還可以是學生自主分享小說或故事里讓自己感受深刻的情節、自己在閱讀時的好方法和小策略等,學生之間相互分享,互相啟迪,從而共同進步,學有所得。
4.擴展閱讀
高年級整本書閱讀分享課的最后一個環節,教師應該結合該冊“快樂讀書吧”主題進行延伸擴展閱讀推薦。
高年級學生,尤其是六年級學生,已經有6年系統的語文學習,他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閱讀方法,因此,擴展閱讀的方向可以定位為以下三點:以課文為基點,向整篇原著擴展;以內容為基點,向其他作者、不同文體擴展;以作者為起點,向作家的其他作品擴展。結合六上“快樂讀書吧”的主題,在《童年》閱讀分享課上,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內容為基點,向其他作者、不同文體擴展。例如,教師讓學生閱讀《小英雄雨來》和《愛的教育》這兩本書,可以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自己與其他孩子不一樣的童年。
三、開展整本書閱讀分享課需注意的兩點
一節有效的整本書閱讀分享課,雖然只有短短40分鐘,卻可以讓師生雙方都受益匪淺。那么,怎樣才能讓這40分鐘都發揮出效用呢?這就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一是教師需切實上好讀前指導課和閱讀推進課。閱讀分享課是整本書閱讀指導的最后一環,重在展示。如果沒有教師之前的有效指導,就會造成閱讀分享課只有教師說,學生無話說,課堂氣氛沉悶的局面。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在學生閱讀前和閱讀中的適時指導,及時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才能更有效地組織閱讀分享課的課堂教學。
二是教師需指導學生做好閱讀分享課前的閱讀作業。例如,課上學生匯報用的簡單PPT課件和思維導圖,都是閱讀作業,教師還可以根據匯報需要設計多樣化的閱讀作業,指導學生抓住匯報主題,讓學生充分準備。這樣,閱讀分享課上學生才能有話可說、發言有理有據。
四、關于開展高年級整本書閱讀分享課的三點設想
1.開展閱讀分享課可以多樣化
由于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一定的閱讀素養,因此教師在開展高年級閱讀分享課時,可以不局限于日常的教學形式。教師可以根據該冊“快樂讀書吧”的主題定一個分享話題,把閱讀分享課設計成閱讀分享沙龍、話題辯論會等,營造輕松自由的發言氛圍,讓更多學生樂于表達、樂于分享。
2.開展時間可以不受一節課限制
一節課只有40分鐘,如果學生的參與度高,那么,40分鐘的分享時間是不夠的。教師可以根據分享話題的設計和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適當延長分享課的時間,兩節課連堂進行,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
3.開展地點可以不受限制
閱讀分享課由于重在分享,學生之間思維的火花需要互相碰撞才能有更多的想法。因此,良好的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分享的欲望。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可以把閱讀分享課的地點移到教室外,比如,操場的大樹底下、讀書廊里、花圃旁邊。優美的環境更有利于學生分享。
以上就是筆者對高年級整本書閱讀分享課的一些淺見。教師只有扎實推進整本書閱讀,上好整本書閱讀的每一節課,讓學生多分享交流、互相促進,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肖 力.回顧·重構·評價·分享——例談小學高年級“整本書閱讀總結課”教學[J].小學語文,2018(5).
[3]周萬永.如何加強農村中學生的語文課外閱讀[J].中學語文,2012(15).
作者簡介:邵敏清(1980— ),女,廣東廣州人,中小學語文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