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兆華 劉易 劉繼敏
摘 ?要:該文通過大數據技術調查分析大學生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意識,多數大學生認為環境保護宣傳工作應該注重宣傳教育工作,但也存在少部分大學生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意識弱。該文從擔負起主體責任意識等8個方面提出大學生加強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意識的教育路徑。引導大學生從日常生活中從小事做起,關心國家發展,關注社會動態,培養造就“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關鍵詞:生態文明 ?大學生 ?環境保護 ?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1(b)-0103-03
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a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f big data technology. Most college students think tha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ublicity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but there are also a small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with weak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education path of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from eight aspects such as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Guide college students to start from small things in their daily life, care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dynamics, and cultiva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morality, intelligence, physique, beauty and labor".
Key Word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llege student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
黨的十九大將“建設美麗中國”提升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高度,構建綠色發展的生態文明體系是中華民族發展的千年大計[1]。倡導大學生更要堅持生態環境文明,尊重自然規律,堅持生態可持續性、經濟社會發展可持續性才能形成有機整體。
1 ?大學生環境保護調查數據分析
大學生能正確區分人與自然的關系,多數大學生能注重環境保護,注重宣傳教育工作。但通過對調查問卷分析,也存在一些問題,總結有代表性的問題如下:存在少部分大學生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意識弱,對環保不以為然。有11.28%的大學生從不愿意主動清理別人留下的垃圾,有7.52%的大學生不知道個人在環境保護的過程中能起到怎樣的作用,有9.34%的大學生不會自覺關掉教室、自習室或者寢室的燈或風扇。存在的具體表現有:(1)浪費自然資源的現象和行為也不同程度的存在,如喝礦泉水、飲料時只喝到一半或喝了幾口這瓶水就不要了,隨意亂扔亂放;吃飯菜要得多,剩飯剩菜亂倒得也多;有的寢室、教室人走了燈還亮著,實訓室沒有人并且沒有計算任務應用的情況下還空運行,既是浪費資源也存在安全隱患。(2)不注重生態環境保護,如不注重維護公物又有損壞公務,為圖方便踐踏草坪,為個人喜歡而攀折樹木,隨地吐痰、隨意丟棄果皮、廢紙、廢棄物品等。(3)盲目攀比消費,比闊氣講吃喝,比時髦講排場,對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抱有無所謂的態度[2]。
2 ?大學生環境保護教育
2.1 擔負起人類在生態文明環境保護中的主體責任意識
要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意識,讓大學生群體了解生態環境環境的面臨的生態環境惡化問題,如人類居住的環境變暖,自然資源森林覆蓋面積減少,大氣、海洋和淡水資源被污染等現象。作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中具有主要作用的人類要起到主導作用,擔當起主要責任,樹立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人類的責任意識[3]。
2.2 理解生態環境資源分層利用的價值
環境質量和自然資源是在大自然中形成,但環境資源是有限的、有價值的。環境資源屬于國家財產,要充分利用環境資源,最大程度地發揮資源的作用,在社會物質生產中對資源進行分層利用以及循環使用。
2.3 理解生態環境環境保護是全人類相互依存的復合系統
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系統是一個集自然資源等多因素構成的復合系統,是人類生存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整體。生態環境無國界,如地球變暖、臭氧層破壞等是全球的關注環境問題,要從整體的角度來關注全休的生態系統,才能構建生態環境保護的天然屏障。
2.4 科技進步促進生態環境改善,法制建設保障生態環境治理
強調生態環境與資源的協調、可持續發展,要依靠科技進步和生態文明的提升,節約能源、清潔能源、綠色無污染,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廢棄物排放,提高經濟效率,強調把人類、社會和自然看作一個有機整體的思維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環境保護的治理。
2.5 尊重自然規律,倡導生態環境道德
人與人之間要講道德,人與其他生命和自然界也要“講道德”。不尊重自然規律,片面開展高積累、高物耗和高能耗的資源開發利用,會帶來資源和能源消耗大,環境遭到污染,生態受到嚴重破壞,經濟發展的效益就會降低,也就破壞了人與自然環境的和諧[4]。
2.6 自覺參與生態文明環境保護建設實踐,從我做起以身作則
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是需要每個人積極參與的全民事業,自覺實踐,以身作則,不當旁觀者,不做局外人,具有搞好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改善和建設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的使命感和責任心,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積極主動自覺地參與到生態文明的各種活動中。
2.7 知行合一,積極參與環境保護
大學生積極參與環境保護實踐活動中,從我做起,加強大學生環保常識的學習,關注全球氣候等生態環境變化方面的前沿動態信息,并增強大學生的生態意識環境保護視野。從人走燈息、空調保持在26℃、垃圾分類等諸如此類大學生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堅持下去就能產生裂變效應,釋放出巨大的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正能量。大學生校園中開展垃圾分類、理性消費等活動,增強大學生豐富多彩的環境保護實踐活動,走向社會,走進大自然,促進大學生以身作則,發揮表率作用。
2.8 引導教育與制度制約多措并舉,增強自覺維護生態環境
生態文明理念就是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引導教育大學生,并采用制度約束等多種方式并行舉措,增強大學生自覺維護生態環境的意識[5]。
2.8.1 增加公共選修課,教學內容中融入生態文明環境保護和生態哲學知識
為加強對大學生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意識的引導教育,大學生的課程建設中增加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教學內容,增加“生態文明與可持續發展”等選修課,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中增加環境倫理和生態哲學的相應教學內容。
2.8.2 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引導大學生參與環境保護
在大學生校園,積極開展如報告會、講座等環境保護方面的宣傳教育,以及利用廣播、宣傳欄、微信公眾號、論文和抖音等媒介開展宣傳教育。
2.8.3 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的節日儀式感
在每年的有關生態文明環境保護相關節日的,如3月12日植樹節、3月22日世界水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等,在這些節日中開展面向大學生的環境保護教育,營造全民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氛圍,做到人人參與、人人關心。
2.8.4 生態文明環境保護建設重在參與
學校食堂要引導大學生使用循環消毒餐具,加強超市和餐廳禁止售賣一次性制品。在校園內安裝智能電表和水表,采用校園一卡通進行水、電的購買,杜絕浪費,并參與階梯式水電費價格標準,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學生養成教育理性消費、勤儉節約的習慣。
2.8.5 制度制約,獎懲并舉
在加強引導教育的同時,也好加強制度建設、制度約束。需要相關部門制定響應的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進行約束,制約不良的行為。建立完善生態文明環境保護制度制約及獎勵機制,如為環保志愿服務的大學生按照服務時長計算志愿服務學分,設立環保獎學金;對違反環境的現象進行曝光,并且給予當事人適當處罰。
3 ?結語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意識,在美麗中國的建設過程中,充分發揮大學生的接受者、繼承者、傳播者、實踐者的引導示范作用。生態文明環境保護重在日常生活中“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的積極實踐。教育大學生注意學校環境,關注社會動態,提高生態文明環境保護意識,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劉涵.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2] 趙清,楊靖龍.大學生環境保護意識和環境保護行為的調查研究[J].才智,2017(20):143-144.
[3] 王中華,劉明源,沙赟穎,等.“美麗中國”視野下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9,30(21):295-296.
[4] 劉明霞.淺談大學生生態意識研究現狀及改善措施[J].法制博覽,2019(30):40-42.
[5] 馬麗芳.高校“互聯網+生態文明教育”模式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9):187-188.
[6] 余璐.高校加強大學生環境保護教育的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7,3(5):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