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樺 張浩玉
【摘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將信息化技術有機融入傳統課堂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成為課程建設趨勢。傳統的教學模式下,存在學生課堂參與度不強、學習自主性不高的問題,并且在有限的學時內無法展開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為了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自主性,為了更好地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本文結合應用技術大學的辦學特點討論了《食品發酵技術》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探索及實踐。
【關鍵詞】應用技術大學 ?食品發酵技術 ?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blending teaching, which integrat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o traditional teaching, has being tended to be the trend of course construction. Under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ode,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poor course participation and low learning autonomy of students, and it is not possible to cultivate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who have ability to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within limited credit hou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ourse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autonomy of students, and to cultivate the advanced applied technology talen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pplied university discusses the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teaching of “Foo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course.
【Keywords】Applied University; Food Fermentation Technology;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ing Teaching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線上線下混合式課程《食品發酵技術》“金課”建設探究與實踐資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5-0090-02
應用技術大學是指辦學定位傾向于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而非以科研為辦學定位的本科院校。《食品發酵技術》涵蓋發酵乳、發酵豆制品、酒類等一系列發酵食品的發酵機制及技術手段,這是一門理論結合實際、與生活聯系緊密、對學生未來就業和發展非常有幫助的應用技術型專業課。《食品發酵技術》是我校針對生物技術專業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開設的課程,這門課囊括食品發酵理論機制以及發酵技術手段在食品工業的實際應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存在學生學習自主性不高,理論知識和實際應用脫節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的探索很有必要。本文旨在對《食品發酵技術》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進行探索和實踐。
1.我院食品發酵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食品發酵技術是發酵工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分支。該課程是我院近兩年為了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為生物技術專業、食品生物技術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為了體現新時代高校的辦學特色,我院的食品發酵技術課程是一門理論結合實踐,并且側重于食品發酵的技術手段以及工業應用的課程。然而在近幾年的教學中我們發現,原有的教學模式既不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又不能夠充分地提升學生理論指導實踐的能力。食品發酵技術課程教學中依然存在不少問題。
1.1教學方法陳舊
傳統教學方法多停留在以PPT或板書的形式為主,多媒體、課堂放視頻等計算機輔助教學的方式。然而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高速發展,手機端、短視頻等新媒體才是當下趨勢,傳統單調的教學方法再難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且傳統教學方法使得教學僅僅局限在課堂時段,課前準備工作和學生脫節,課后輔導的作用也不能及時高效地發揮作用。
1.2教學模式改革不徹底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老師為主體,教材為載體,向學生灌輸知識,使得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低、學習積極性不高。近年來,盡管我院的食品發酵技術課程較之前做出一些改革,但教學改革不深入,教學模式依然是以老師的教占主導,學生的主動性不足。
1.3學時少,知識擴展不開
隨著培養方案的優化,專業必修課的理論學時被一再壓縮。我院的食品發酵技術課程開設在本科學生的第六學期,共64個學時,其中理論40學時,實驗24學時。該課程有著豐富的知識體系,融匯理科和工程兩大學科,并且理論知識與生產應用結合極為緊密。因此,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既傳授給學生所有理論知識要點,同時將當下最新的食品發酵技術的案例在課程中展開,成為急需解決的教學難點。
2.食品發酵技術課程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2.1 何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
混合式學習,即blending Learning,是從E?鄄learning(即數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結合傳統學習方式的優點演化來的。在中國教育中,混合式學習最早由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教授何克抗提出。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利用線上教學資源結合線下教學活動即為混合式教學。混合式教學就是要集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各自所長,改變傳統課堂中以教為主的現狀,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主動性,以達到“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課堂。
2.2 混合式教學在食品發酵技術課程的應用
根據應用技術大學的辦學目標與教學要求,將混合式教學應用于課程尤為關鍵,尤其是食品發酵技術這種與食品工業聯系極為緊密的課程。如何將混合式教學應用于我們的食品發酵技術課程是我們在日常教學活動中一直在探索并實踐的教學議題。
2.2.1 線上教學信息化技術的應用
現階段最具代表性的線上教學信息化應用是慕課,即“MOOC”,英文全稱為“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越來越多的慕課平臺逐漸融入大學生的日常學習,比如“中國大學MOOC”、 “超星-學習通”、“MOOC學院”、“學堂在線”等。
結合我校食品發酵技術課程教學實踐的效果來看,將慕課等線上信息化技術應用于我們應用技術高校食品發酵技術課程,有效改善了食品發酵技術課程面臨的學時數少、學生學習自主性不高等問題。現階段我校的食品發酵技術慕課已在“超星-學習通”和“中國大學MOOC”上線并使用,根據學生的使用反饋,慕課的引入極大程度地提高了學生課程參與度與積極性,教學模式正在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先的良性轉變。比如課前學生可以在“超星-學習通”或“中國大學MOOC”觀看視頻并預習相關章節的內容,并在討論區提出自己的問題或者見解,學生帶著問題參與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過程,積極性更高,學習自主性更強。線上教學的引入也使得學生在課前就參與到課程的學習中,并且使老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之前就建立聯系,這樣極大程度上解決傳統教學中學生與課前準備脫節的弊端。
2.2.2 線下課堂教學活動的改革
隨著線上教學資源的應用,學生課前對每個章節的理論知識要點有了一定的了解,線下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則可以實現從教師對理論知識被動式的“教”向學生將理論聯系實際主動式的“學”轉變。有了線上教學資源的鋪墊,線下教學可以保證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自主學到重要理論知識點。比如“果蔬發酵食品”章節的教學中,因為學生已經在線上學到了果蔬發酵的理論知識,線下課堂教學活動主要是學生自主查閱文獻、自主設計果蔬發酵實驗方案、動手制作發酵果蔬產品等。線下課堂的改革,不僅讓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理論知識的能力,也激發學生資料查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潛能,更讓學生認識到在實際企業如何運用所學理論知識。
2.2.3 線上信息化與線下課堂的混合式整合
華東師范大學的李克東教授提出“混合學習可以看作面對面的課堂學習(Face?鄄to?鄄Face)和在線學習(Online Learn?鄄ing,或e?鄄Learning)兩種方式的有機整合,以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種教學方式。”可見,混合式教學不單單是線上信息化技術的引入,如何將線下課堂與線上信息化技術最合理最高效的混合。經過我院食品發酵技術課程實踐與摸索,“超星-學習通”和“中國大學MOOC”等線上學習渠道既可進行課前線上學習又可檢驗線上和線下混合學習效果,都是可節約時間和成本并有效增益教學效果的信息傳遞渠道。為了達到最優的混合效果,教學過程中應強調學生為主體與教師為主導的結合,即以學生為主體自主地學習線上教學資源和內容,以教師為主導地對學生線上學習效果進行檢測和評價,并把握線下課堂的教學方向和目標。
2.3食品發酵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的變革與實踐
2.3.1 教學內容的改革
食品發酵技術課程混合式教學內容包括兩個方面,即線上信息化教學資源和線下課堂教學內容。兩方面教學內容應在各有側重的基礎上進行有機整合,使教學內容的設計最為充分與合理。
(1)線上教學資源既要涵蓋理論知識點,又要結合實際應用,體現食品發酵技術的最新進展。課程理論知識在線上教學內容中的體現應全面而精練,有助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此外,線上教學內容更要體現線下課堂無法展示的食品發酵技術在食品工業中的實際應用,比如以慕課的方式向學生展示白酒、啤酒、醬油、醋等發酵食品的工業化生產過程。(2)線下課堂教學應有針對性地凝練并優化教學內容。在線下教學中,教師提前設計與理論知識要點相關的問題和討論,來檢測學生線上自主學習效果,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有的放矢地凝練、優化課堂教學內容,以達到在有限的學時內避免重復教學,并且實現對重點和難點的把握。線下教學環節中還需加強實驗教學,激勵學生將食品發酵理論運用于實踐的熱情,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
2.3.2 教學結構的改革
在混合式教學中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在上課之前就已經開始,教師通過上傳學習資料、視頻、慕課到線上平臺,并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為后續線下課堂教學夯實基礎。在線下課堂中,教師以學生需求為主體來主導課堂教學活動有序有效進行,比如通過測驗了解學生的疑問和難點,教師根據測驗反饋開展教學活動;再比如教師安排與理論知識相關的實踐項目,如酸奶的制備、納豆的制作等,通過實踐檢測學生課前線上自主學習情況,并鍛煉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從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課堂教學的結束并不意味著混合式教學的結束,利用在線的考核和測驗來檢驗學生的學習效果,大大節約時間并提高學習時效性。
2.3.3 考核評價的改革
混合式教學考核分為試卷考試、線上資源的學習、線下課堂討論表現、理論結合實踐能力等幾個方面,并按一定比例進行綜合性打分,其中試卷考試在期末考試周統一進行,線上資源的學習包括線上學習時長、線上提問次數、線上討論次數、線上測試得分等,線下課堂討論表現包括線下課堂考勤、線下問答及課堂小組表現,理論結合實踐能力主要指學生在校企合作課上的動手能力和實際問題的解決能力。總之,混合式教學的評價突出了形成性評價和多元性評價的特點。
3.結語
根據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開展應用技術大學食品發酵技術課程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刻不容緩。混合式教學的關鍵在于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和應用、線下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線上線下教學活動的有機結合。教師更應在混合式教學實踐過程中,對教學內容、教學結構和考核評價持續不斷的摸索、實踐和改革,以培養出具備自主學習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理論聯系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優秀應用技術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劉慧賢,李爭,趙宇洋.一種基于項目驅動法的混合式MOOC教學模式研究——以應用型高校電力電子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9(48):188-189.
[2]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5(9):37-79.
[3]尹幫旭,韓旭東.高校本科教學信息化建設實踐與思考[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2):8-11.
[4]李克東,趙建華.混合學習的原理與應用模式[J].電化教育研究,2004(7):1-6.
作者簡介:
楊樺(1991-),女,河南洛陽人,碩士研究生,洛陽理工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生物技術。
張浩玉(1982-),男,洛陽理工學院講師,研究方向:食品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