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廣慧
【摘要】“316教學模式”即三要素:啟發教學、自主學習、當堂訓練;一不準:連續講課不準超過6分鐘;六環節:導、思、議、展、評、檢。本教學模式可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提高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適當增加教學環節使學生獲取關鍵能力的同時形成必備品格,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本文以“人類遺傳病”一節為例,對教學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同時提出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的教學建議,讓學科核心素養落地生根。
【關鍵詞】316教學模式 ?核心素養 ?人類遺傳病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5-0092-02
一、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分析
(一)教學內容
本節為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五章第三節的內容,本節以遺傳病的類型、危害、監測和預防為線索,主要講述人類遺傳病常識性知識,與第二章第三節“伴性遺傳”和第五章第二節染色體變異聯系密切,同時也為第七章的現代生物進化理論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本節所展示內容與人類的生活聯系緊密,對于提高個人和家庭生活質量,提高人口素質有重要的現實意義,人類基因組計劃等前沿知識的引入為遺傳病的治療提供了理論支撐,可以拓寬學生視野,為今后從事科研的同學提供了研究方向。
(二)學情分析
學生對一些常見的遺傳病有一定的了解,對“人類遺傳病”的相關知識很感興趣,但知識儲備零散,沒有形成系統的知識鏈。大多數同學都具備收集信息的能力,但欠缺從海量的網絡信息中快速篩選所需內容、理清脈絡的能力,現階段的學生大多都以學習為主,參與社會活動討論的意識相對薄弱,亦不知如何應用所學知識去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二、教學目標
(一)舉例說出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概述人類遺傳病的產生原因、監測和預防的方法。
(二)簡述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
(三)搜集資料總結常見的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產生的危害,交流人類基因組計劃和治療研究方面的資料。
(四)認同遺傳學研究的新成就對解決人類面臨的問題具有重大的科學價值和應用價值,善于從自己親身經歷的事物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大膽作出假設并進行探究,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勇于創新與合作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過程
(一)導
資料1:我國是遺傳病高發的國家,大約有1/4-1/5的人患有各種遺傳病,每年出生的先天殘疾兒總數高達80萬~120萬。
資料2:15歲以下死亡的兒童中,40%為各種遺傳病所致。
設計意圖:通過具體的數值讓學生體會遺傳病就在我們身邊,并不遙遠,從而產生關注遺傳病的意識。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分析遺傳病概念,辨別熟悉的疾病中哪些屬于遺傳病。
案例一:由于飲食中缺少維生素A,一家中多個成員都患有夜盲癥。
案例二:一家三口,由于未注意衛生,在同一時間段內均患有甲型肝炎。
案例三:一位紅綠色盲的女性患者,生下的兒子也是紅綠色盲。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各類病入手,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提高對概念的理解和辨析能力。
(二)思、展
[主題一:人類常見遺傳病的類型]
指導學生閱讀課本完成導學案對應內容。
指導學生進行成果匯報。展示課前搜集資料,并進行歸納整理,對遺傳病的類型進行分類并列舉對應實例。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搜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主動建構知識框架鍛煉學生歸納與概括的能力。
(三)議
[主題二: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
展示“達爾文”“摩爾根”資料:達爾文和表妹愛瑪生育6個子女,3個夭折,3個終生不育;摩爾根和表妹瑪麗生育三個子女,兩個女兒莫名其妙的癡呆,兒子智障。
創設問題情景,引導學生進行探究遺傳病監測和預防的主要措施和意義。
1.有對夫婦,男方色覺正常,女方患色盲,如果他們想要生育正常的后代,你將給他們怎樣的建議?
2.有對夫婦,生了一個白化病的兒子, 如果他們再想要生育正常的后代,你將給他們怎樣的建議?
教師提示產前診斷的不同水平。
產前診斷:是在胎兒出生前,醫生用專門的檢測手段,如羊水檢查、B超檢查、孕婦血細胞檢查以及基因診斷等手段,確定胎兒是否患有某種遺傳病或先天性疾病。
(1)B超檢查:屬于個體水平檢查,可以檢查胎兒的外觀和性別,如可查出先天性畸形,不能檢測染色體異常遺傳病和基因異常病。(2)羊水檢查和孕婦血細胞檢查:屬于細胞水平,可以檢測染色體異常遺傳病。(3)基因診斷:屬于分子水平,可以檢測基因異常病。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高度關注遺傳病,意識到婚前優生咨詢和產前診斷的必要性,同時形成禁止近親結婚和適齡生育的觀念。充分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能力,并可以用正確的生物學觀點去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
(四)辯
[主題三:人類基因組計劃]
指導學生對搜集的資料進行介紹,組織學生對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利與弊展開討論。
教師小結:科學是一把雙刃劍,HGP的研究成果使基因治療成為可能,為人類健康帶來新的曙光,但也引起倫理道德的爭議,我們要正確的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與應用。
設計意圖:理解現代科技的發展和應用具有雙重作用,在具體應用時,要考慮當時的社會發展狀況。明確為了不讓科學研究誤入歧途,普通公民和科學家都需承擔一定的責任,培養學生辯證的看待問題,作好科學的宣傳。
(五)評
對學生表現加以評價,回顧所學,將知識系統化。
設計意圖:用積極的評價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讓學生養成歸納整理的習慣。
(六)檢
完成對應練習,運用所學解決問題。
1.若某胎兒經基因診斷確定患有苯丙酮尿癥,試從發病機理分析給出合理化建議?
2.減數分裂過程中出現染色體數目異常,可能導致的遺傳病是( ? )
A.先天性愚型 B.原發性高血壓
C.貓叫綜合征 ? D.苯丙酮尿癥
設計意圖: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的進行訓練,讓不同層次學生皆有收獲。讓學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議,培養學生形成所學理論需聯系生活實際的意識,知識可以解決生活中所面臨的真實問題。
(七)育
播放千手觀音視頻,學生表達感受、教師進行小結。
社會上有很多人生活的比我們艱難得多,他們不畏艱辛,在不屈不撓中綻放著自己,作為健康人的我們不僅要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更要努力奮進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能。
設計意圖:體會殘疾人的奮斗精神,付出百倍努力實現自己理想的斗志。激發學生的奮斗熱情,發揮出每個人的最大潛力。
(八)練
指導學生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的一般步驟。確定調查課題→制定調查方案→實施調查→撰寫調查報告
預測可能遇到的問題:發病率?遺傳方式?范圍?誤差?困難?解決措施?
設計意圖:通過課后的練習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書寫調查報告的能力。
四、教學反思
如何提高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養是每節教學都重點思考的問題,在本節課的教學中設置了較多的學生參與的環節,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全面的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第一部分教學目標需要讓學生了解人類遺傳病的類型及相應實例,我安排了學生提前預習,參考課本嘗試對常見遺傳病進行分類,并讓學生搜集資料去了解個別遺傳病的發病原因、外在表現,充分鍛煉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學生的歸納與概括能力。第二部分需要引導學生能夠借助課本介紹知識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所以我沒有將遺傳病的監測和預防措施停留在理論水平,而是創設了具體的生活情景讓學生熟悉遺傳咨詢的四個步驟,以及產前診斷的一些方法,在產前診斷中常用的B超,孕婦血細胞檢查及基因檢查引導學生分析相關的方法所能檢測的水平,鍛煉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理性思維能力。社會責任幾乎是每一門學科中都提到的核心素養,所以本節課在學習了人類基因組計劃之后我組織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研究利大于弊還是弊大于利的討論,不僅鍛煉學生的信息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養成利用所學知識參與社會事務討論的意識。
為了全方位的提高學生的能力,作業的形式是多樣的,如常見的本子作業、冊子作業,當然還有模型制作,實驗探究,調查分析,研究報告等等。本節課安排了調查人類遺傳病的課外調查活動,出發點在于可以培養學生接觸社會、從社會中直接獲取資料和數據的能力。但本調查活動過于開放,對于學生來說難度過大,雖然給了一定的提示如調查發病率還是調查遺傳方式,但學生在書寫調查方案時還是過于簡潔,缺少科學的思維方式。所以我給提供了調查方案和調查報告總結書寫的樣板,讓學生進行參考模仿書寫。對于難度較大的知識應該把坡度放緩,給一定的臺階讓學生逐步提高能力。此外,對數據結果的分析中應注意引導學生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討論其科學性,分析異常數值的原因,讓學生體會到理論和實踐是可能存在一定的差異的,科學的數據是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基礎上的。
一個問題讓我每次備課之前都要考慮一遍:假如把學生每天所學的知識比作15g的鹽,教師的教學過程就決定了學生接受鹽的方式。學生是迫于考試需要硬把15g鹽咽下去呢,還是隨著老師做的美味的湯愉快的喝下去呢?設想自己吞鹽的痛苦便強迫自己提高做湯的技能,情境的創設,圖片視頻的選擇,教學環節的設計,與生活聯系的問題,對學生的積極評價等等,都會為美味的湯貢獻一份力量。雖有眾多不足,仍在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