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珍
中圖分類號:S858.32? ? 文獻標識碼:C? ? 文章編號:1673-1085(2020)11-0043-02
隨著肉鴨養殖量的增加以及養殖模式向規模化環保方向發展,對飼養技術和疾病防控的要求也提出了更高標準,傳染性漿膜炎作為肉鴨養殖中的常發病,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此需對病癥深入分析和研究,以便及時做好預防措施。本文基于對肉鴨養殖的了解,闡述了肉鴨傳染性漿膜炎的病原及流行特點,針對實際問題提出了加強飼料管理、免疫接種、優化場地等有效預防策略,起到良好的控制作用,同時還能有效提高肉鴨養殖質量和水平,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為養殖行業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1? 肉鴨傳染性漿膜炎病原及流行特點分析
1.1? 傳染性漿膜炎病原? 引起肉鴨傳染性漿膜炎病癥的主要病原是鴨疫里氏桿菌,其屬于革蘭氏陰性小桿菌,其自身生長不會形成芽孢,同時也不存在運動狀態。一般情況下,大部分染色細菌都會呈兩極濃染,且血清型復雜,有21個,互相之間沒有交叉保護反應,在一定程度上給肉鴨傳染性漿膜炎的防治工作帶來一定難度。鴨疫里氏桿菌不能在普通瓊脂、麥康凱培養基上生長,可在鮮血瓊脂平板培養基上生長,其菌落大多數呈表面光滑的露珠狀,且不溶于血。大多數菌體在正常室溫條件下存活時間較長,大約為4 d,但是在低于正常室溫4 ℃左右時,培養皿中的病原菌體能存活3 d左右,如果存在鴨舍墊料中,存活時間大約為27 d,對肉鴨的健康安全造成威脅。
1.2? 傳染性漿膜炎流行特點? 通常情況下1~8周齡雛鴨受感染幾率最大,對2~4周齡鴨危害最為嚴重,且持續時間較長,可能會持續到產蛋時期,從而導致產蛋量總體下降10%~20%左右。如果8周齡以上的肉鴨感染后,可能不會表現出任何癥狀或發病癥狀表現較輕,因為成年肉鴨體內對該病原具有較強的抵抗能力,故發病率較低。該病發病沒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一年四季均可感染,因天氣寒冷應激而易誘發,因此春冬季節發病率最高,除此之外,炎熱的夏季由于環境潮濕、清潔不到位可出現發病現象,發病范圍具有較強的流行特征。該病死亡率與飼養管理等多種因素有著密切聯系,環境密閉、通風不暢等外在條件加重了有害氣體的積累,對肉鴨的呼吸道粘膜產生刺激,促使呼吸道屏障受損而感染。
2? 肉鴨傳染性漿膜炎預防措施
2.1? 加強飼料管理? 必須建立健全肉鴨飼料管理體系,根據肉鴨的生長年齡、感染程度等多方面進行飼料調整,要想有效預防肉鴨傳染性漿膜炎,可在飼料中添加大蒜、黃連等中藥,帶有一定的殺菌消炎作用,或者在飼料中添加益生菌,改善肉鴨的腸道環境,增加腸道內的有益菌落,提高肉鴨對飼料的消化吸收效率,從而提高肉鴨自身對病原體的抵抗能力。除此之外,還需根據實際情況提升飼料品質,避免養殖戶為了節約經濟投入而購買劣質飼料現象,尤其是提升飼料中蛋白質含量,進行多飼料、精飼料的綜合喂養,同時還需做好飼料微量元素添加與供應,以防由于營養不均衡而增加患病幾率。
2.2? 免疫接種措施? 從目前看,接種肉鴨傳染性漿膜炎疫苗是預防該病的有效措施。通常情況下,在雛鴨7~10日齡時進行滅活疫苗的皮下注射,且注射量大約為5 mL/只,間隔3周后進行強化免疫疫苗接種,具體劑量為1 mL/只。為了避免該病與大腸桿菌病進行交叉感染,需在雛鴨7日齡左右時進行大腸桿菌疫苗皮下注射,注射量大約為0.3 mL,在3周后進行強化疫苗注射,注射量為1 mL。免疫接種時注意:免疫接種的鴨群必須健康狀況良好,否則造成免疫失敗或群體發病;免疫前后謹慎使用抗病毒藥,以免影響免疫效果;為了減少免疫應激,可在飼料或飲水中加入電解多維;不同季節接種時的細節要注意,冬季氣溫低,要先將疫苗溫度恢復至室溫再接種;夏季氣溫高,選擇氣候涼爽時段進行接種。
2.3? 優化場地條件? 必須要重視對肉鴨養殖場所的建設,保證鴨場建設選址的合理性,滿足地勢高且平坦、采光和排水良好、避免與污染較為嚴重的工廠或企業距離較近等條件;還需保證鴨場內的布局結構合理,及時進行通風和消毒,使鴨場內始終處于干爽狀態,并保持合理的溫濕度和養殖密度;每天要更換一次墊草,避免病原體潛伏在墊草中給肉鴨的健康帶來安全隱患;做好消毒工作,堅持用800倍的液聚維碘酮帶鴨消毒,同時還要對使用工具、周圍環境進行及時清潔消毒;對飼養人員加強相關培訓,使其熟練掌握針對不同品種鴨子的飼養管理技術;實行“全進全出”的飼養策略,避免出現混養情況,以避免細菌進一步擴散;減少應激,降低鴨場整體管理質量,多舉措減少傳染性漿膜炎的發病機率。
3? 小結
綜上所述,傳染性漿膜炎已經成為肉鴨養殖的重要常發病之一。目前系統化、規模化的肉鴨養殖模式,必須要求養殖人員盡職盡責,不僅要深入了解該病的流行特點,還要學習先進的飼養技術及應用科學合理的疫病防控措施,這對減少肉鴨傳染性漿膜炎發病、提高肉鴨質量具有積極意義,可以實實在在增加養殖人員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沈貴榮,楊月萍.鴨傳染性漿膜炎流行特點及防控措施[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19):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