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勇
摘 要:我國的小學教輔類圖書業還處于起步階段,單就其教輔類稿件來說是良莠不齊,稿件質量上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教輔圖書中出現的問題亟待我們去解決,督促其成長。作者結合工作中的一些實例,將小學教輔中出現的編校問題進行規律化簡析,歸納為原則,使編校人員在處理稿件時參照遵循,以掌握問題特點,有效規避差錯,優化書稿內容,更加彰顯小學教輔的應有價值。
關鍵詞:小學教輔 圖書編校 編輯實務
教輔是圖書中的一大門類,作為教學中的輔助性資料,已經在各個學段中占據相當重要的位置,成為學生自我提高、教師日常教學的得力助手,其功用在小學及初中階段尤其彰顯出巨大價值,其質量也成為師生首要考量的因素,而教輔的編校質量直接決定其整體質量,故而有必要通過多種手段保證編校質量。本文歸納了小學教輔類圖書編校中應遵從的五條原則,以期對保證教輔的整體質量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一、契合教材原則
教輔即教學輔導,應當也必須與教材相契合,以教材為基礎,否則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所以無論是作者創作教輔稿件,抑或編輯加工教輔稿件,均應以教材為標準,圍繞教材來展開。以教材為綱,緊密結合教材,才能讓教輔的存在具有立足點和說服力。
與課程相配合的教輔,必須與教材中的章節內容對應。如以下幾類問題:語文類教輔,當節課的生字和知識點等應限定在當課,除了必要的延伸外,不能脫離當課的主要內容;拼音的輕聲、相關字(如做、作)的用法等與辭書不一致時,應當遵照教材執行。數學類同步課課練教輔,當節課如果學習的整除,就不能出現有余數的除法;當節課學習的是一位數乘法,如果出現兩位乘兩位數就顯得不合時宜;當未學約數、小數或者方程時,這些在當節的對應教輔中,都應當回避。英語類教輔,若某個單詞或者語法未在當課提及,就應當審視該課的對應教輔是否有超范圍之嫌。
此類教輔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綜合復習型材料,而是當課的對應型材料,故而應當與教材保持高度一致。即使是復習型教輔,也應當注意不可超綱,不能把高年級的知識點植入低年級,比如在未學比例或方程時,則務必避開求比例或者用方程解決問題的情形出現。
二、與時俱進原則
教輔盡管是教學輔助性材料,與教材緊密配合,但畢竟是正規出版物,也應當體現出必要的時效性。如以下三個在近期出版的教輔圖書中的題目,就未體現出必要的時效性。
(1)在向汶川災區捐款獻愛心的過程中,一年級捐了315元,二年級比一年級捐的2倍少50元。兩個年級共捐款多少元?
(2)神舟五號于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時發射,于第二天6時23分返回,一共在天空經歷多長時間?
(3)把在北京奧運會上獲得獎牌前三名的國家按獎牌數制成條形統計圖。
這三個題目,在計算方面都設計得比較完善,但在審讀時,尤其是在當下時刻審讀時,就會發現其內容方面存在一定瑕疵,即過于陳舊。汶川大地震、神舟五號發射、北京奧運會舉辦,這三個事件無疑是令世界矚目的大事,將其嵌入教輔中不僅可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懷,而且設計得恰如其分。但不可忽視的是,這些曾經轟動一時的新聞,已經是多年前的事件,沒有體現出教輔應當新穎、契合時代的特點。可以分別從近期的事件,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開通、2020年東京奧運會延期等這些關鍵詞入手,向讀者傳達一種與時俱進的思想,而這種做法本身也是教輔關注時事的一種表現。時效性較弱是理科類教輔中相對普遍出現的問題,可能理科類教輔考查的是相應的知識點,而對于知識點的承載者考慮得不夠全面和深入。既然教輔主要是面對廣大學生,并且關注時事也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就應當在時效性方面有所體現。
與時俱進原則還應當體現在一些推陳出新的表述上,如“十四年抗戰”(原表述為“八年抗戰”)、“新中國成立前”(原表述為“解放前”)、噪聲(舊稱噪音)、剖宮產(舊稱剖腹產)、發熱(舊稱發燒)等等。這樣新的表述會陸續推出,具有時代的烙印,應當在教輔類圖書中及時更改。
三、尊重事實原則
脫離事實的所有表述都是站不住腳的,同樣,沒有事實作為支撐的教輔,在內容上就顯得虛泛、空洞,經不起深究和質疑。如以下三個解答型問題:
(1)王叔叔加了20升汽油,用去45元,求每升汽油多少元。
(2)李伯伯給耕地施磷肥,1畝地施了0.25千克,30畝地要施磷肥多少千克?
(3)王龍家離學校10千米,他每分走55米,照這樣的速度,他每天往返學校需要走多少小時?
上述三個問題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從數學角度考查,都沒有任何令人生疑的地方,但它們卻有一個通病,即不符合客觀事實。按當前的汽油價格,無論是92號還是95號,1升汽油都在6元左右,45元是無論如何也加不了20升汽油的,設題者可能未考慮到這一層面,而編輯也忽略了進行適當的調研,校對亦未提出質疑,故而使這樣的問題留存。磷肥是農業肥料,稍稍有點常識的就會知道,在題(2)中,無論是底肥還是追肥,1畝地施0.25千克肥料都是不太可能的,其作用可能微乎其微,甚至可以忽略不計,如果這樣,就失去了施肥的意義,這里可能是微肥之誤。作者和編校人員如果對農業知識不太了解,可以查閱資料加以確認,不可輕易放過這樣的紕漏。如題(2)中,王龍的步行速度合理,家離學校的距離也無任何問題,但每天上下學走20千米路,似乎太不符合常理,也很不人性化。對于計算題來說,只是數據的一種運算;而對于生活來說,則必須取決于客觀現實。
四、同類一致原則
教輔類圖書的體例體現得較為嚴格,正因為如此,才使整體的內容整齊劃一,而體例最多是體現在一致性上。
(1)填空、選擇、判斷、閱讀完成習題等都是教輔中最為常見的題型,而這些題在題干的表述上,都要保持一致性。這里的一致性看似呆板,卻是教輔的固定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可隨意更改,一以貫之的做法往往會貫穿整本教輔的始終。看似呆板的表象之下,其實是規整性的一種表現。
(2)題干的字體,短文的標題、正文字體,表格中的字體,書眉的設計,頁碼的字體字號等項目,都是格式的呈現,同一類型的應當保持一致,同樣也體現了教輔自始至終的統一性。
(3)括注的格式(字體、字號、末尾標點)、括號的位置(判斷類題目后的括號是接排還是右對齊)、版式中的間空(標題字空、行距、版心大小等)、引文與原文中的表述等都要全部保持一致。
一致性在教輔中表現得相當突出,同一類型的格式如果不斷變化,不僅不會使人覺得其靈活多變,反而會令人對教輔的嚴謹性、統一性和審慎的態度產生懷疑,因此,在這里所講的一致性與靈活度無關,是教輔與生俱來應當遵從的一大原則。
五、相對靈活原則
盡管諸如題目表述、相關格式等方面為了講究一致性而必須保持前后相同,但在教輔類圖書中還是有靈活度可言的。
(1)題目中涉及的人物應大眾化。一本教輔中,無論在填空還是選擇,抑或是問答中,都是說小明如何如何,似乎偌大一本教輔僅此一個主角,難免死板,完全可以讓小芳、小強等人物形象出現在不同的表述中。
(2)題目的形式應盡量多樣化。在一本數學教輔中,一道考查被減數、減數和差之間關系的填表題,出現達五六次之多,并且表中的項目都是“原有、賣出、還剩”三項,盡管表中的物品項目有所變化,但難免僵化、拘泥。針對此類題目,完全可以設計成內容相對豐富的項目,比如體育器材室“原有、借出、剩下”等,或者設計成話框等形式考查,以求有所突破,有所變化。
(3)題目的內容涉及面應當盡量拓寬。計算周長的題目,總是說利用一面墻圍雞圈或者兔舍;考查兩點之間線段最短的知識點時,總是某村要在河邊修一座水庫;閱讀理解的短文,總是有限的常見的幾篇;等等。教輔盡管是一種輔助,但也可以稱得上是課堂學習的一種延伸,既然是延伸,就應當擔負起拓展學生知識面的使命,而不應當將目光僅僅局限于書本所學上。而在教輔中盡可能多地融入人文、地理、歷史、科技等知識,不僅使教輔的容量增加,而且使其綜合價值大大提升。
除了以上所述的原則,還有諸如避免趨同原則、整套一致原則、對敏感對象的淡化處理原則、符合小學生認知原則等,這些都需要在編校中加以留意。
一本高質量、高品位的教輔,不僅要內容豐富,而且要形式鮮活,在令讀者眼前一亮的同時,也使讀者萌生探究的欲望。在編校實務中,針對諸如錯別字、知識差錯、邏輯差錯、數據差錯等差錯類型,必須保持高度警惕,而這些微觀的修正若佐以宏觀原則的統領,將使編校工作更為流暢、縝密、高效。以上所歸納的五條原則,互相滲透又相互獨立,唯有作者設題時多學科、多層面考量,編輯加工時多視角、多維度潤飾,校對糾錯時多方位、多角度質疑,三方各司其職,齊心協力,才能使教輔亮點頻現,質量上乘。
(作者單位系海燕出版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