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婷貞
腺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
1.飛沫傳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傳播方式。腺病毒通過患者通過咳嗽、噴嚏、談話排出的分泌物和飛沫,使易感者吸入受染。
2.接觸傳播。手接觸被腺病毒污染的物體或表面后,未經洗手而直接觸摸口、鼻或眼睛而導致感染。
3.糞口傳播。腺病毒感染者的糞便污染了手或食物,未經洗手或清洗,通過手或口進入人體而傳染。
腺病毒肺炎最常發生于6個月至5歲,尤其是2歲以下兒童。此外,老人和免疫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是易患人群。免疫功能受損者(如器官移植、HIV感染、原發性免疫缺陷、腫瘤放化療后等),或患有慢性基礎疾?。ㄈ缏宰枞苑渭膊 ⑿呐K病、糖尿病、血液系統腫瘤等)者,更易發生重癥肺炎。
目前,國內尚沒有針對人腺病毒感染的特異性抗病毒藥物,臨床上以對癥支持、免疫調節治療和針對并發癥的治療為主。因此,對于腺病毒感染的早期預防更加重要。
腺病毒早期預防指南
飛沫傳播是腺病毒的主要傳播途徑。但飛沫傳播只有與傳染源近距離接觸才可能實現;而距離傳染源1米以外是相對安全的,距離2米以上是安全的。所以,避免與腺病毒患者的近距離接觸,不得已必須接觸患者時應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腺病毒患者所在的房間須開窗通風、關門、關空調。接觸腺病毒患者以及腺病毒患者的排泄物后,要進行手衛生(即洗手、衛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主要是針對醫護人員在工作中存在的交叉感染的風險而采取的措施),避免用不潔凈的手觸摸眼、鼻和口。
手衛生的方式可用流動水洗手,按照七步法洗手:內外夾(弓)大力(立)丸(腕)(掌心對掌心;手心壓手背;十指交叉摩;手握關節搓;拇指圍軸轉;指尖掌心揉;手腕別放過)。手部如果沒有肉眼可見的污染時,也可以用消毒劑進行衛生手消毒。如果已經接觸腺病毒患者的體液和痰液以及排泄物,須先洗手再進行手消毒。
被腺病毒污染的物體表面和器具需要使用含氯、過氧乙酸等消毒劑消毒或采用加熱消毒處理。
對于已經感染腺病毒的患者,盡量居家隔離休息,減少外出,避免前往公共場所;外出時戴醫用外科口罩;咳嗽或打噴嚏時要遮住口鼻;避免與他人共用杯子及餐具;避免與他人密切接觸;經常用肥皂和水洗手(參照七步洗手法)。一旦出現如持續高熱、心慌、氣促等嚴重癥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積極配合治療。
目前尚無可供普通人群使用的腺病毒疫苗。預防腺病毒感染除了上述措施外,人們還需要適當鍛煉,增強自身免疫力;保持心情舒暢,保持住所、工作環境的清潔;飲食有節,起居有常,避免過度疲勞;對于體質虛弱的易感者,還可予以中醫藥的治療(如服用補益肺脾的黃芪、白術、人參、黨參,或中成藥玉屏風、補中益氣丸、參苓白術散、人參養榮丸)。
中醫藥治療肺腺病毒肺炎
中醫藥治療肺腺病毒肺炎采用四診合參、辨證施治,根據腺病毒肺炎患者多以發熱為主要表現,起病急,進展迅速,尤其是由于小兒臟腑功能未成熟,生理功能尚未健全,衛外功能較弱,容易出現寒證、熱證等病變特點,一般將腺病毒肺炎病程經過分為3個階段,中醫辨證分別為初期風寒襲肺、風熱閉肺證及暑熱閉肺證;隨著病情進展外邪內陷,可出現表里同病,見表寒里熱證或表實下利證;極期為痰熱閉肺及毒熱閉肺證,恢復期肺脾氣虛證及陰虛肺熱證,變證包括心陽虛衰證及邪陷厥陰證。
1.風寒襲肺證。證見發熱無汗,咳嗽微喘,咳痰涎壅盛;舌淡紅,苔薄白,脈浮緊。治宜辛溫散寒、宣肺化痰。方藥可用杏蘇湯合蔥豉湯加減(蘇葉、杏仁、桔梗、前胡、黃芩、浙貝、蔥白、豆豉、橘紅、甘草)。
2.風熱閉肺證。證見發熱、咳嗽、氣急、咽紅,舌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宜辛涼開閉、宣肺止咳。方藥可用銀翹散合麻杏石甘湯加減(金銀花、連翹、炙麻黃、炒杏仁、生石膏、蘆根、魚腥草、甘草)。
3.暑熱閉肺證。證見發熱、咳嗽、氣急、腹脹滿,舌紅,苔白膩,脈濡數或滑數。治宜祛暑開閉、宣肺止咳。方以麻杏石甘湯合新加香薷飲加減(炙麻黃、生石膏、炒杏仁、香薷、銀花、白扁豆花)。
隨著病情進展,正氣漸虛,出現表里同病,證見發熱,咳嗽氣喘,口渴或不渴,煩躁,舌紅苔微黃,脈浮數。治宜表里雙解,方藥可用麻杏石甘湯加減(麻黃、杏仁、石膏、甘草)。
肺炎極期或重癥肺炎可出現高熱不退、咳嗽、氣急鼻煽、痰黃黏稠、面赤口渴煩躁、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的痰熱閉肺證。治宜清熱滌痰、開肺定喘。方藥選用麻杏石甘湯合葶藶大棗瀉肺湯加減(炙麻黃、炒杏仁、生石膏、葶藶子、紫蘇子、萊菔子、瓜蔞、魚腥草、甘草)。
腺病毒肺炎熱退的恢復期常表現為干咳少痰、低熱盜汗、面色潮紅、五心煩熱,舌質紅少津,舌苔花剝、少苔或無苔,脈細數的陰虛肺熱證。治宜養陰清肺、潤肺止咳。方藥可用沙參麥冬湯加減(沙參、麥冬、百合、百部、玉竹、枇杷葉、五味子)。
腺病毒肺炎恢復期也可表現為咳嗽無力、喉中痰鳴、面白少華、多汗、食欲不振、大便溏,舌質偏淡、苔薄白,脈細無力的肺脾氣虛證。治宜補肺健脾、益氣化痰法。方藥可選用人參五味子湯加減(人參、白術、茯苓、五味子、麥冬、陳皮、法半夏、甘草)。
中醫除上述內服治療方案外,還可使用中藥穴位貼敷、拔罐療法、中藥離子導入等適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