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豐
退休的劉老師患有高血壓和冠心病.按時服用一些控制血壓和治療心血管類的藥物,倒也歲月靜好。但這天晚飯后,他突然覺得腹痛難忍,在家人的陪同下.立即到醫院就診。醫生診斷是急性胃出血.需要住院治療。劉老師心中納悶,自己平時沒有感到胃不舒適.飲食作息也十分正常.怎么突然就胃出血了?經詢問.原來是與他服用的心血管藥物有關。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大多需要長期服用抗凝、抗血栓藥物,以控制病情。這時切記不能“顧此失彼”,還要注意保護好胃。臨床發現,由于長期服用心腦血管藥物而引發的胃出血甚至胃穿孔者不在少數,特別是長期服用抗凝藥、抗血栓藥而未采取對胃保護措施者,更容易出現胃腸道疾病的風險。
由于老年人對藥物的耐受性相對較弱,年齡越大的心血管病患者,越要注意藥物可能對胃部的損害。有的老年患者容易形成無痛性潰瘍,往往病情發作甚至出血也不自知,延誤了診治,更需要提高警惕,發現苗頭,立即就醫。
長期服用阿司匹林這類常用心血管藥物,很容易造成胃腸道黏膜損傷,部分患者甚至可能會出現急性胃黏膜損傷;而胃黏膜損傷則會增加消化性潰瘍的發生概率,并且用量越大、服用時間越長、抗凝血效果越好,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的機會就越大。
當然不能“因噎廢食”。關鍵是要合理用藥,并采取保護胃的措施。比如,阿司匹林盡量選用腸溶片,盡量使用最小的有效劑量,盡量安排在飯后半小時內吃藥;并遵醫囑同時應用一些保護胃黏膜的藥物,如枸櫞酸鉍鉀、奧美拉唑、米索前列醇等。
常用的兩類藥會對胃造成損害。一類是激素類藥,如強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等,會減少黏液分泌及促進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高酸性胃炎、胃和十二指腸潰瘍病患者不宜使用,以免加重病情。在胃病的穩定期、緩解期,如果需要應用此類藥物,應在飯后服藥,并且在服藥前先服用胃黏膜保護劑。另一類是非甾體抗炎藥,除阿司匹林外,還有吲哚美欣、布洛芬、萘普生、雙氯芬酸等。這類藥物應用廣泛,可治療感冒、頭痛、牙痛等常見病,有一定抗凝作用,也可應用于骨關節病、類風濕關節炎等。但這類藥對胃有直接刺激作用,同時,藥物吸收后抑制了環氧合酶的活性,使得前列腺素、前列環素等具有胃黏膜保護作用的激素分泌減少。因此,在服用這兩類藥物時,要注意保護胃。如出現消化不良、反酸、腹痛時,就要警惕是否屬藥物引起。原來患有胃病者更要注意,需及時就醫明確診斷,然后對癥治療。
藥物是一把“雙刃劍”,既有治療作用,也有一定毒副作用。所以不可自己憑感覺、憑經驗、憑一知半解任意選用,而要由醫院明確診斷,對癥用藥,還要嚴格掌握用量用法,避免其對胃和其他器官的損害。如此趨利避害,才符合合理用藥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