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龍云 王艷芹 付天增 李彥 井永蘋 仲子文

摘要:利用農牧業廢棄物發展沼氣事業,是解決農村地區能源短缺和環境污染問題的有效方式。我國農村沼氣尚存在效率低下、監管困難、科研生產結合不緊密、經濟效益不佳等一系列問題,限制其更高水平的發展。區塊鏈技術高度契合我國現階段農村沼氣發展狀況,通過與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有機結合,可優化沼氣生產各環節信息流的傳導,提高沼氣項目運行與維護效率、支持決策與資金激勵、促進產學研結合、開展新能源和碳匯交易等,促進我國農村沼氣事業更上一個新臺階。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農村沼氣;農業物聯網;應用前景
中圖分類號:S216.4-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20)11-0154-07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Rural Biogas Development
Fu Longyun1,2, Wang Yanqin1, Fu Tianzeng3, Li Yan1, Jing Yongping1, Zhong Ziwen1
(1.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Shando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Jinan 250100, China;
2. Scientific Observing and Experimental Station of Arable Land Conservation (Shandong),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Jinan 250100, China;
3. Qufu Agriculture and Rural Bureau, Qufu 273100, China)
Abstract It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rural energy shortage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by developing biogas with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wastes.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eries of problems in developing rural biogas in China which limited its higher development, such as low efficiency, difficult supervision, loose combination of research and production, and poor economic benefits.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is highly in line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rural biogas in China.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and other technologies,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could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projec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assist decision making and fund incentive,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nd develop new energy and carbon trading. By optimizing the information flow transmission of each link in biogas production, the blockchain technology could promote the rural biogas career in China to a new level.
Keywords Blockchain technology; Rural biogas; Internet of Things in agriculture; Application prospect
沼氣又稱生物天然氣,是一種以甲烷為主的可燃性氣體,完全燃燒產物為H2O和CO2,清潔環保。沼氣生產工藝相對簡便,原料來源廣泛,各類農作物秸稈、人畜糞便、餐廚垃圾、菌渣等有機廢棄物均可用于生產沼氣,適于在廣大農村地區推廣。
自20世紀初羅國瑞在廣東建立第一座沼氣池以來,我國沼氣產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1]。據《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截止到2015年底全國共有農村沼氣池4 193.3萬處,各類大中型沼氣工程110 975座,年產沼氣量158億m3,約占全國天然氣消費量的5%,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起到了積極作用[2]。沼氣產業還兼具良好的環保屬性,國家大力推進的“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規模化禽畜養殖面源污染防控”等系統工程中,沼氣項目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3]。針對各地區、各行業的實際情況,因地制宜發展多元化的沼氣產業,對于緩解農村能源緊缺和建設美麗鄉村具有重要意義[4]。
然而,我國農村沼氣的發展仍存在一定缺陷,主要表現在政策支持、資金補助、技術水平、投入產出比等方面,存在主管部門信息不靈、補貼資金不到位、農民熱情不高、專業服務難以實現等問題,制約著農村沼氣產業的發展,亟需加以解決。筆者經過實地調研和查閱大量文獻后發現,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農村沼氣產業鏈各環節聯系不緊密,信息溝通不暢,嚴重制約了工作效率的提高[5-7]。針對農村沼氣分散性、差異性、獨立性等固有特征,如何解決產業痛點,實現信息的暢通流動,近年來興起的區塊鏈技術為問題的解決提供了一些思路。
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 technology)的概念最早于2008年由中本聰在《比特幣:一個P2P電子現金系統》一文中提出,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公平性、不可篡改性、開放性等特點,目前在數據管理、金融、能源等領域應用愈加深入[8,9]。盡管由該技術衍生的比特幣等“電子貨幣”尚存在一定的爭議,但不可否認的是,相對于傳統中心化的管理系統,區塊鏈技術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本文首先分析現階段我國農村沼氣發展現狀及制約其發展的主要“瓶頸”問題;然后綜述區塊鏈技術的基本概念,介紹其固有特點、相對優勢等;進而側重介紹該技術成功運用的領域,包括金融、管理、農業、能源等方面;最后結合我國農村沼氣發展現狀和存在的不足,分析區塊鏈技術在數據收集、產業促進、產業鏈完善、智能化服務等方面的應用前景,為促進農村沼氣事業發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1 我國農村沼氣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1.1 農村沼氣發展狀況
1949年以來,受不同時期國民經濟狀況、產業政策和技術水平等的影響,我國農村沼氣事業經歷了“三起兩落”,但總體上仍有顯著發展。具體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首先是沼氣設施數量上的大幅增長。農村戶用沼氣池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700萬處,增長到2015年底的4 193.3萬處,受益人口達到2億。
第二是產業支持政策的保障。2004年起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政策法規為農村沼氣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多項制度和機制上的保障。
第三是產業資金的支持。據《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測算,“十三五”期間農村沼氣工程總投資額將達500億元,其中戶用沼氣達33.3億元。
第四是沼氣科學技術的進步。厭氧微生物、新型發酵工藝等部分科研成果接近國際領先水平,部分核心技術和裝備的研發取得突破。
第五是產業模式的多元化。以沼氣為樞紐,種植業、畜牧業、農產品加工業有機結合,形成了“畜-沼-果(菜、茶)”“種植-養殖-有機肥-種植”等多種產業模式。
第六是沼氣產業標準體系的逐步完善。《家用沼氣池標準圖集》《農村家用沼氣發酵工藝操作規程》《農村沼氣管路設計規范》等一批國家和行業、地方標準的頒布施行,促進了沼氣產業的規范化發展。
第七是技術服務配套體系的逐步完善。截至2015年底,縣(區)級沼氣技術服務站達1 140處,鄉村沼氣服務網點達到11.07萬個,實現沼氣用戶覆蓋率達74.3%,有利于維護沼氣工程的正常運行。
農村沼氣事業的發展,可有效消納有機廢棄物及緩解能源短缺,符合綠色發展道路,契合鄉村振興戰略,是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力量。
1.2 農村沼氣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老齡化的加快和農業生產規模化的發展,農村地區人口結構、生產力水平和生活模式發生深刻變化,部分地區農村沼氣出現了群眾使用意愿下降、使用率降低甚至廢棄沼氣池的現象。這種現象的出現,與人民群眾追求優美生態環境和便捷綠色能源的要求并不相符。如何從農村沼氣固有特點和現階段基本情況出發,采取措施促進沼氣事業健康長久發展,有幾方面的突出問題亟需解決。
第一,產業政策未完全契合農村沼氣發展現狀,主要體現在目前我國沼氣產業的政策扶持、資金補助等措施往往集中在產業前端,即所謂的“前端補助模式”。該模式注重產業前期建設,雖然能夠集中優勢力量在短時期內促進沼氣產業的快速發展,卻對項目后期維護、績效考評等重視不夠,往往導致后勁、持續性不足,影響了沼氣產業的健康平穩發展。德國、丹麥等沼氣產業發達國家則更多采用基于沼氣產出經濟效益、環保效益的“后端補助模式”,能夠更好調動產業人員的積極性,促進沼氣工程長期平穩運行。但是,也必須認識到“后端補助模式”需具備良好的經濟基礎和技術條件,而我國各地區農村發展很不平衡,農民對沼氣產業熱情度也有待提高,特別是我國農村沼氣在硬件、軟件上與西方發達國家仍存在較大差距。如何將后端補助與前端補助有機結合,促進沼氣產業持續健康發展,仍有諸多困難需要克服[10-12]。
第二,科研工作與實際生產之間存在一定距離,科技成果實際轉化率有待提高。近年來,我國沼氣科研工作取得較大進展,特別是沼氣微生物、發酵工藝、物料預處理等方面研究進展顯著,高水平科研論文逐年遞增,多項成果已接近或超越國際先進水平。但是限于我國不同地區的巨大差異性、沼氣產業的分散性和經濟適用性等原因,目前先進技術手段在沼氣生產一線中的轉化率仍然較低,許多地區仍在延續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發酵設備、工藝。如何使科研工作更好地對接實際生產,使先進技術更快、更好地轉化為生產力,仍是一個亟需解決的問題[13]。
第三,配套服務與產業發展的對接存在盲區,合作關系有待理順。隨著我國對農村環保、可再生能源的日益重視及沼氣產業的發展,沼氣產業相關的輔助配套性服務日趨多樣。多種類型的沼氣工程公司、技術服務站、農村服務網點等實體活躍于市場的各個角落,為沼氣產業的發展提供了諸多便利。但是,由于農村沼氣的分散性、特殊性,業主的需求常常不能迅速、有效地傳達給服務人員,運營中遇到的一些關鍵問題得不到快速、合理的解決,嚴重降低了工作效率,甚至有可能釀成安全生產事故;而專業服務人員由于不能有效收集用戶信息,也難以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幫助用戶解決問題,工作效率難以提高,經濟效益受到影響。如何理順配套服務的供需關系,實現配套服務與產業發展的有效對接,仍有大量工作需要完成[14]。
總之,作為一條包含“政、農、企、學”等多個關聯方的全產業鏈,農村沼氣產業的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如何使政策的制定更符合產業發展需求,使農民對沼氣更有參與熱情、技術水平得到提高,使沼氣服務性行業經濟效益得到提高,使科研工作更好轉化為實際生產力,保證信息在各環節之間的有效流動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2 區塊鏈技術的概念和特點
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嶄新的數據采集、存儲、加密和交換的技術方案,如圖1所示,它包含系統內所有參與節點,將一段時間內產生的所有數據以特定的密碼學算法記錄在特定區塊(block)中,再按照時間順序鏈接各區塊,形成區塊鏈(blockchain)的數據結構。區塊數據的真實、有效性可通過所有參與節點進行驗證。區塊鏈技術可理解為一種公共“記賬”平臺,該平臺不存在任何控制者,所有參與者都可“記賬”,任何“賬本”完全公開、不可篡改、可追溯,從而保證了“賬務信息”的真實可靠、客觀公正[15,16]。綜合來看,區塊鏈技術具有如下幾個區別于傳統數據處理技術的重要特征。
2.1 去中心化與公平性
系統中并不存在專門存儲數據的中心化節點,任何系統內的參與者都是地位平等節點,都可以獲取整個區塊鏈的完整拷貝,掌握整個區塊鏈的完整數據信息;同樣,任何一個節點的缺失,并不影響區塊鏈的完整性。
2.2 去信任化與交易透明
各節點相互交易時,數據須通過加密數字簽名技術進行驗證,節點彼此之間身份匿名,無需知曉各自的身份;同時,該交易是對整個區塊鏈透明的,交易記錄全鏈可查。
2.3 不可篡改與可追溯
按照區塊鏈技術的設計,區塊鏈內數據一旦形成,就被記錄在任意節點內,除非能夠控制51%以上的節點,否則單個或若干個節點對數據的修改是無效的;而實際情況下,該情況幾乎不可能出現,從而保證了數據的不可篡改;區塊鏈內不同數據區塊前后相連,也保證了數據的可追溯性。
2.4 競爭與合作性
區塊鏈內的各參與者通過計算(數據挖掘等)競爭區塊鏈記賬權,同時越激烈的競爭計算,越能確保整個區塊鏈的完整和安全,區塊鏈內的參與者是競爭又合作的關系,實現了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的完美融合。
3 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和發展
自2008年中本聰在論文《比特幣:一個P2P電子現金系統》中首先提出概念以來,區塊鏈技術已經歷了三代技術體系的進化,即區塊鏈技術1.0、區塊鏈技術2.0和區塊鏈技術3.0,自身理論更加成熟,應用范圍也越來越廣[17]。
3.1 區塊鏈技術1.0
區塊鏈技術1.0指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及其衍生品,應用于數字支付領域,其它類似的數字貨幣還有萊特幣、瑞波幣等,但需要注意的是,迄今為止這些數字貨幣并沒有獲得主要大國和金融機構的承認,沒有國家信用背書的數字貨幣前景仍然充滿疑問。
3.2 區塊鏈技術2.0
區塊鏈技術2.0延伸到金融領域的多個方面,如銀行、股票、財務審計、保險等領域,各國政府和著名企業也對其發展態度積極。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2015年12月即推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交易平臺Linq;花旗銀行、高盛、摩根大通等世界知名財團投入資金,搶占區塊鏈金融領域的制高點;德勤、安永等會計師事務所組建了區塊鏈技術團隊,以提高審計工作效率;國內陽光保險率先在保險領域引入區塊鏈技術,于2016年3月首次推出了基于區塊鏈底層架構的促銷活動。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內蓬勃發展的豐富經驗,非常值得其它領域借鑒和推廣[18,19]。
3.3 區塊鏈技術3.0
區塊鏈技術3.0則不限于金融領域,通過自身技術的不斷完善及與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技術深度融合,已拓展到管理、社交、文化、能源和農業等社會生活的眾多方面。關于區塊鏈技術的研究報道涉及面越來越廣泛,如:美國學者Melanie在2015年即預測了區塊鏈技術的大量應用場景[20];李彬等介紹了一種基于異構區塊鏈的多能系統交換體系及其在能源網絡中的應用[21];王毛路等綜述了區塊鏈技術在政府治理中的應用前景[22];王娟娟等對區塊鏈技術在物流中的應用場景進行了分析[23],楊洋等綜述了區塊鏈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前景及面臨的挑戰[24],等等。應用上,以IBM、英特爾(Intel)、微軟(Microsoft)等公司為代表的科技巨頭先后推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多項應用,微軟公司推出了“區塊鏈即服務”企業解決方案,IBM公司構建了“BLOCKCHAIN-AS-A-SERVICE”系列服務,英特爾則嘗試在游戲開發中引入區塊鏈技術[19];國內百度、網易、迅雷等科技型企業也推出了“百度萊茨狗”“網易星球”“迅雷鏈克”等區塊鏈應用平臺,一時間吸引了大量用戶。區塊鏈技術理論的迅速發展和應用實例的大爆發不但證明其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潛力,也反過來促進了技術本身的進步和推廣。
〖BT(1+1〗4 區塊鏈技術在農村沼氣領域應用的可行性〖BT)〗? 我國沼氣事業的發展已有百余年歷史,而區塊鏈技術的問世則僅有十余年時間,新興的區塊鏈技術能否在農村沼氣領域發揮建設性作用?我們從“農村沼氣發展瓶頸問題、區塊鏈技術自身已具備的應用場景、區塊鏈技術在農村應用所需要的軟硬件基礎”三個方面進行可行性分析。
4.1 農村沼氣的發展需要創新性的解決方案
與規模化、工廠化的大型沼氣工程相比,農村沼氣無論是發酵設備、發酵工藝、沼氣利用方式,還是人員專業技能、管理手段等都較為落后。雖然多年來有關部門和專業機構等對沼氣先進技術、標準和設備進行了大力推廣,但限于農村地理分散、沼氣工藝多樣、管理落后、監管和維護難度大等多種主客觀因素,農村沼氣的發展仍有很長的路要走。如何針對農村沼氣分散性、多樣性、盲目性等主要特點,“有的放矢”地采取相應措施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有別于傳統“以點帶面”的管理舉措和技術服務,區塊鏈技術具有去中心化、去信任化、不可篡改等固有特征,如果合理運用可有效促進農村沼氣產業的健康發展。
4.2 區塊鏈技術領域自身的應用場景不斷拓展
如前文所述,雖然創立僅有十余年時間,但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卻已經歷了三個世代——區塊鏈技術1.0、2.0和3.0,技術上愈加成熟,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區塊鏈技術已從最初單純的“虛擬貨幣”拓展到金融、管理、社交等諸多領域,基于去中心化、去信任化、可追溯性等特有優勢,已實現在資金管理、數據校驗、規范行為等方面的有效應用。在工業、農業等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中,實現信息“數字化”是重要的要求。而區塊鏈技術能夠提供“可信數字化”的解決方案,對于推動傳統行業的創新發展具有積極意義。目前,我國區塊鏈產業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多地發布政策指導,布局推動區塊鏈產業發展。據工業與信息化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顯示:截止到2018年3月底,我國區塊鏈產業公司數量達456家,行業已初具規模。區塊鏈技術在各行業的積極應用和大膽探索,為其在農村沼氣領域的有效落地提供了良好示范[25]。
4.3 農村區塊鏈技術應用的軟硬件基礎條件已具備
區塊鏈技術在農村沼氣領域的落地,離不開物聯網、互聯網、高性能硬件等軟硬件技術的支持。只有實現信息的精準收集、快速傳遞和高效處理,才能發揮出區塊鏈技術的特有優勢。
第三次工業革命以來,信息科學與計算機技術的進步日新月異。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世界范圍內海量信息的高效交流不再是夢想。而4G和5G通信技術、高性能硬件及人工智能算法(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等的廣泛應用,為物聯網的發展打下基礎。“萬物互聯”逐步深入到社會各個方面,不但提高生產效率,也為生活提供了諸多便利。近年來,我國相關技術發展更是十分迅猛,華為、浪潮等企業已廣泛參與到世界范圍內相關技術規則的制定,中國移動的4G信號已覆蓋全國99%以上的人口,中國電信實現了低功耗的窄帶物聯網(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全覆蓋。農村地區信息化建設雖然起點相對較低,但是進展很快,國家大力推進的“村村通”工程、農村信息化建設等措施大大改善了農村信息化軟硬件條件,也改變了傳統農村“閉塞”的面貌。技術上的長足進步和完善,為區塊鏈技術在農村沼氣領域的落地打下了基礎[24,26]。
5 區塊鏈技術在農村沼氣領域的應用方式
為促進農村沼氣事業的健康發展,解決困擾廣大沼氣從業人員的若干“痛點”,下面將結合我國農村沼氣發展現狀和區塊鏈技術特點,從“公平”“安全”“高效”等區塊鏈技術特有優勢出發,探究該技術在農村沼氣領域可能的應用方式。
5.1 項目運行與指導維護
不論規模大小,一座完整的沼氣設施至少應由產氣裝置、集氣裝置、用氣或輸氣裝置組成,其正常運行又受發酵原料、接種物、溫度等影響。汪海波等進一步認為,我國農村沼氣生產還要受地區生物質資源量、農民收入、氣候條件、其它能源價格及公民教育水平等不同方面影響[27]。農村沼氣類型差異大、涉及面廣、影響因素多,需要各方面統籌協力才能取得較好發展,僅憑農戶自身難以維持長時間正常運營。而借助于區塊鏈與互聯網、物聯網技術,在農村沼氣設施不同裝置處安裝GPS定位器、紅外感應器、射頻識別器等終端設備,將整個沼氣生產系統連接起來,可實現實時信息交換與通訊,達到人與人之間、人與設備之間、設備與設備之間有效互動,從而改變傳統的人工管理模式,降低運行成本,實現智能化、精準化管理[28]。在此過程中,應用區塊鏈技術對信息進行分布存儲和分布式計算,可擺脫“中心化”控制平臺,更好地契合農村沼氣分布廣泛、類型繁雜的特點,同時保證數據的可靠性、不可篡改性,使得從業人員、科研人員、技術服務部門均可準確無誤地獲得“透明”信息、作出正確決策。同時,在包括原料供應、厭氧發酵和“三沼”產出的沼氣產業鏈上中下游,亦可耦合區塊鏈技術與互聯網、物聯網,構建“區塊鏈沼氣全產業網絡”,精準調控投入與產出,實現按需定制,確保整個產業鏈的暢通。
5.2 政策引導與資金保障
良好的政策引導是農村沼氣事業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為鼓勵沼氣事業的發展,我國各級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激勵措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技推廣法》《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等政策法規有力推動了農村沼氣事業的發展。但是,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農村差異極大,如何根據各地具體情況精準施策仍面臨較大難度,尤其需要解決數據的“即時性”“真實性”“可靠性”等問題。近年來,國家財政每年都會安排一定資金專門用于支持沼氣事業,為各地沼氣建設提供設備購置補貼、基建補貼、人員培訓補貼等一系列資助[29-31]。然而,這些資助仍以“前端補助模式”為主,側重對項目建設完工率、設備采購率等進行考核,對項目建成以后的運行情況缺乏必要的考查和指導,對部分沼氣設施出現的“停工”“廢棄”等不良現象約束不足。借鑒德國、丹麥等國先進經驗的“后端補助模式”雖然更加市場化,能更好調動相關人員積極性,但是也必須解決“準確計量”“防篡改”“數據共享”“即時通訊”等問題,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區塊鏈技術與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相融合,為農村沼氣引導政策和補貼資金精準落地創造了條件。首先通過智能流量計、射頻識別器、氣體成分探頭等設備,準確采集項目的沼氣產量、濃度等必要信息,通過物聯網、互聯網接入分布式計算平臺并進行必要換算,基于區塊鏈分布式存儲記賬的特性,利用區塊鏈技術全程記錄沼氣的產生、輸送和消耗等過程,可最大限度地保證數據不被篡改、不被偽造、真實可靠和全向透明。因此,政府部門和科研機構可全程從區塊鏈上了解各地真實的農村沼氣運行情況,從而精準施策和有的放矢地開展科學研究;相關補貼資金可真正根據“績效”發放到廣大沼氣從業者手中,起到正向激勵作用,避免出現“騙補”“騙保”等不良現象;沼氣從業者也可通過區塊鏈了解到本地區類似項目的運行情況,從而得到借鑒與啟發。
5.3 能源及碳匯交易
沼氣是一種重要的清潔能源,由此衍生的沼氣供熱、沼氣發電等均可實現計量并進行交易。同時,農村沼氣的推廣有助于改善農村能源結構,部分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能源和減少CO2排放量,并以碳減排份額在碳匯市場進行交易、獲取收益。碳匯交易泛指與降低碳排放相關的經濟活動,四川省農村沼氣碳匯項目走在國內前列,2017年再次實現沼氣碳減排在國際碳匯市場上的成功交易,33萬農戶獲得收益100多萬歐元[32,33]。借助于區塊鏈技術的分布式存儲,清潔能源及碳匯交易各方均可將有關信息在整個鏈上共享使用,該信息是對各方透明且不可篡改的,能夠有效保證買賣雙方的利益,并輔助其快速作出決策;同時,由于區塊鏈技術具有智能合約的功能,交易各方在鏈上即可達成共識和完成交易,相對傳統交易方式大大降低了經濟和時間成本。當然,在實際操作中交易的達成可能還需要數字化貨幣、央行政策等方面支持,但是隨著區塊鏈技術的不斷完善及與農村沼氣產業的深度融合,清潔能源及碳匯交易將更加透明與扁平化,買賣雙方都將從中獲得便利[34,35]。
6 總結與展望
區塊鏈技術自問世以來的十余年里,從單純的虛擬貨幣領域迅速擴展到“工農商學”等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變了眾多業態現狀,更需要我們結合產業現狀去主動適應、換位思考。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沼氣就具有“小”“散”“雜”的特征,不但規模小,而且分布廣、模式多,節能減排效應不明顯,管理和提升難度大,難以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而以去中心化為核心特征的區塊鏈技術契合我國農村沼氣現階段發展特點,具有切實可行性,不但可有效提高項目運行和管理水平,而且可大大優化項目管理和資金運用,密切產學研互動關系,通過可計量的碳減排和碳匯交易獲取豐厚收益。
區塊鏈技術在農村沼氣產業中的成功應用,加強“智慧化”“可考核”的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建設,對破解農村地區和農業生產中“環境惡化”和“能源短缺”難題,促進農村環境保護和綠色能源領域的發展將大有裨益。在相關軟硬件技術的支持下,若能成功借鑒其他領域的發展經驗,區塊鏈技術一定可以為農村沼氣事業的發展貢獻特有力量。
參 考 文 獻:
[1] 王義超,王新.建國前后中國推廣利用沼氣技術的不同特點[J].農業科技管理,2011,30(2):32-36.
[2] 中國政府網.全國農村沼氣發展“十三五”規劃 [EB/OL]. 2017-02-10.http://www.gov.cn/xinwen/2017-02/10/content_5167076.htm.
[3] 李偉, 吳樹彪, Bah H,等. 沼氣工程高效穩定運行技術現狀及展望[J]. 農業機械學報, 2015, 46(7):187-196,202.
[4] 王飛, 蔡亞慶, 仇煥廣. 中國沼氣發展的現狀、驅動及制約因素分析[J]. 農業工程學報, 2012,28(1):184-189.
[5] 閔超, 安達, 王月,等.我國農村固體廢棄物資源化研究進展[J].農業資源與環境學報,2020,37(2):151-160.
[6] 王玨. 村域經濟之農村戶用沼氣調研報告[J]. 農業工程技術(新能源產業), 2011(4):4-6.
[7] 邱灶楊, 張超, 陳海平,等.現階段我國生物天然氣產業發展現狀及建議[J].中國沼氣,2019,37(6):50-54.
[8] 袁勇, 王飛躍.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與展望[J]. 自動化學報, 2016, 42(4):481-494.
[9] 董寧, 朱軒彤. 區塊鏈技術演進及產業應用展望[J]. 信息安全研究, 2017(3):200-210.
[10]鄧良偉, 陳子愛. 歐洲沼氣工程發展現狀[J]. 中國沼氣, 2007(5):23-31.
[11]陳子愛, 鄧良偉, 王超,等. 歐洲沼氣工程補貼政策概覽[J]. 中國沼氣, 2013(6):29-34.
[12]喬瑋, 李冰峰, 董仁杰,等. 德國沼氣工程發展和能源政策分析[J]. 中國沼氣, 2016(3):74-80.
[13]吳進, 雷云輝, 程靜思,等. 我國農村沼氣事業的發展模式探索[J]. 西南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7,19(6):15-22.
[14]吳庚金.農村沼氣后續服務管理現狀與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7,37(19):180-181.
[15]何蒲, 于戈, 張巖峰,等.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前瞻綜述[J].計算機科學,2017,44(4):1-7,15.
[16]邵奇峰, 金澈清, 張召,等.區塊鏈技術:架構及進展[J].計算機學報,2018,41(5):969-988.
[17]孫忠富, 李永利, 鄭飛翔,等.區塊鏈在智慧農業中的應用展望[J].大數據,2019,5(2):116-124.
[18]張寧, 王毅, 康重慶,等. 能源互聯網中的區塊鏈技術:研究框架與典型應用初探[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6, 36(15):4011-4022.
[19]王海巍, 周霖. 區塊鏈技術視角下的保險運營模式研究[J]. 保險研究, 2017(11):92-102.
[20]Melanie Swan. Blockchain:blueprint for a new economy[M].USA:OReilly Media,2015.
[21]李彬, 曹望璋, 張潔,等. 基于異構區塊鏈的多能系統交易體系及關鍵技術[J]. 電力系統自動化, 2018(4):183-193.
[22]王毛路, 陸靜怡. 區塊鏈技術及其在政府治理中的應用研究[J]. 電子政務, 2018(2):1-14.
[23]王娟娟, 劉萍. 區塊鏈技術在“一帶一路”區域物流領域的應用[J]. 中國流通經濟, 2018(2):57-65.
[24]楊洋, 賈宗維. 區塊鏈技術在農業物聯網領域的應用與挑戰[J]. 農業網絡信息, 2017(12):24-26.
[25]工業與信息部. 2018年中國區塊鏈產業發展白皮書[R].2018.
[26]彭程. 基于物聯網技術的智慧農業發展策略研究[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12,17(2):94-98.
[27]汪海波, 楊占江, 耿曄強. 中國農村戶用沼氣生產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 可再生能源, 2007,25(5):106-109.
[28]陳正濤, 鄭爭兵.基于物聯網的農村沼氣監測預警系統設計[J]. 湖北農業科學, 2014(10):2424-2426.
[29]李景明, 李冰峰, 徐文勇. 中國沼氣產業發展的政策影響分析[J]. 中國沼氣, 2018, 36(5):6-13.
[30]周旭健. 沼氣/生物天然氣產業的發展和前景評述[J]. 浙江農業科學, 2019, 60(12):2300-2303.
[31]吳進, 閔師界, 朱立志,等. 養殖場沼氣工程商業化集中供氣補貼分析[J]. 農業工程學報, 2015, 31(24):269-273.
[32]四川省農業廳.四川農村沼氣清潔發展機制項目國際領先[J].四川農業科技,2017(12):75.
[33]段歡耘. 基于碳金融的農村病舊沼氣池修復模式及方法學機理研究[D]. 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5.
[34]楊德昌, 趙肖余, 徐梓瀟,等. 區塊鏈在能源互聯網中應用現狀分析和前景展望[J]. 中國電機工程學報, 2017,37(13):4-11.
[35]梁昊, 劉思辰, 張一諾,等. 農產品信息區塊鏈技術架構設計及應用展望[J]. 智慧農業, 2019, 1(1):6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