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人反映,每到冬季小便次數就增多,夜里總是要起床,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對于這種情況,中醫有沒有辦法調理呢?正常成人白天排尿4~6次,夜間0~2次,如次數明顯增多稱為尿頻。尿頻是一種癥狀,并非疾病。多種原因都可引起小便次數增多,有的伴有疼痛。中醫認為,尿頻主要由于體質虛弱、腎氣不固、膀胱約束無能、氣化不宣所致。過于疲勞,脾氣虛,上虛不能制下,土虛不能制水,膀胱氣化無力,也可發生尿頻。另外,由于冬天氣候寒冷,人體的皮膚與血管為了御寒,呈收縮狀態,此時更容易出現尿頻現象。老年人生理功能衰退,膀胱彈性降低,使得尿的儲留量受到限制,因而成為尿頻的高發人群。此外,濕熱、肝氣郁結體質的人也容易出現尿頻的現象。能治療小便頻數的中草藥比較多,對于有需要但又不便使用大量中藥方的患者來說,以下幾個養生湯劑是不錯的選擇。
方一:玉米須(或白茅根)。取玉米須(或白茅根)適量煮湯喝。適用于小便頻多、尿黃,同時伴有口干、口苦癥狀的患者。
方二:肉桂、桂枝、芡實、附子。日常煲湯時可以添加其中1~2種適量食用。附子使用時應控制用量,一般以6克為宜。適用于尿頻特別是夜尿多、小便較清的患者。
方三:麥冬、五味子、山茱萸。取其中一種日常泡茶飲用。適用于尿頻但每次尿量較少、容易出現煩熱的患者。
方四:黃芪、大棗。選其中一種煲湯,大棗也可日常食用。適用于尿頻且容易出現大便稀溏的患者。
方五:枳殼、佛手、青皮。取其中一種日常泡水飲用即可。適用于尿頻但尿不暢,容易出現嘆氣、肚子脹的患者。
(廣西南寧市人民醫院? ?李艷鳴? ?郵編:53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