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懷榮 顧云驄
中唐著名詩人白居易(772-846),作于貞元五年(789)的《病中作》有云“少年已多病,此身豈堪老!”題下自注“年十八”,本來正直生氣勃勃的年齡,確有“多病”“豈堪老”憂患,可見詩人體質之弱。作于大和四年(830)的《慵不能》則寫道:
架上非無書,眼慵不能看。
匣中亦有琴,手慵不能彈。
腰慵不能帶,頭慵不能冠。
這說明59歲時,白居易的眼、手、腰、頭都已患有較嚴重的疾病,但他卻活了75歲。在那個年代,堪稱高壽。那么,年少體弱,中年以后罹患多種疾病的白居易,有什么養生秘訣呢?據我國醫學經典《黃帝內經·素問》記載: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白居易深諳此理,他的養生之道,正與其中的“食飲有節,起居有?!毕嗪稀_@在他的詩歌中,有細致豐富的表現。
“起居有?!笔前拙右椎酿B生心得之一。這在《偶作二首》中有非常典型的表現。此詩作于大和三年(829),白居易58歲,這一年,他稱病免歸,以太子賓客分司東都,從此不復出?!杜甲鞫住穼懙恼敲鈿w后的閑散生活。第一首從宏觀的角度入手,寫了詩人不再任職廟堂后的快意。其中有云:
身為三品官,年已五十八。
筋骸雖早衰,尚未苦羸惙。
資產雖不豐,亦不甚貧竭。
登山力猶在,遇酒興時發。
無事日月長,不羈天地闊。
安身有處所,適意無時節。
生計無憂,精力猶在,最重要的是后面四句所說的“無事”“不羈”“安身”“適意”,這種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為第二首所寫的“起居有?!碧峁┝擞辛Φ谋U稀?/p>
日出起盥櫛,振衣入道場。
寂然無他念,但對一爐香。
日高始就食,食亦非膏粱。
精粗隨所有,亦足飽充腸。
日午脫巾簪,燕息窗下床。
清風颯然至,臥可致羲皇。
日西引杖屨,散步游林塘。
或飲茶一醆,或吟詩一章。
日入多不食,有時唯命觴。
何以送閑夜,一曲秋霓裳。
一日分五時,作息率有常。
自喜老后健,不嫌閑中忙。
是非一以貫,身世交相忘。
若問此何許?此是無何鄉。
(《偶作二首》其二)
詩歌開頭四句表達了好幾層意思,值得我們注意。一是“日出”方才起床,這是古人養生的要點之一,是對大自然的主動順應。日出之后,空氣中對人有害的物質會被清除。這一起居習慣,也與現代科學的認識相合。二是“入道場”,這指的是白居易的坐禪修習。對此,他在詩中多有提及,如《二月一日作贈韋七庶子》:“去冬病瘡痏,將養遵醫術。今春入道場,清凈依僧律?!薄秶@春風兼贈李二十侍郎二絕》其二:“道場齋戒今初畢,酒伴歡娛久不同?!薄洱S戒滿夜戲招夢得》“紗籠燈下道場前,白日持齋夜坐禪?!薄毒旁掳巳粘昊矢κ娰洝罚骸熬綄凭Y詩章,我正持齋坐道場。”可見,“道場”應是他在家中坐禪的專門場地,坐禪的修習也應早已開始,并非始于本年。坐禪又往往與齋戒相伴。三是坐禪的效果。詩人焚香精坐,達到“寂然無他念”的佳境,對養生自然有諸多益處。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將白天全部的時間分為 “五時”,對每一“時”的活動都做了細致的描述。具體而言,“日出”起床梳洗,焚香靜坐;“日高”吃早餐;“日午”則“燕息”,也即午休;“日西”散步“林塘”,品茶吟詩;“日入”大多不再進食,以飲酒、賞樂“送閑夜”。不僅“作息有常”,與《黃帝內經》所論若合符節,而且自得其樂,因而能“安身”“適意”,自然也就有健康長壽之效。
多食蔬菜、粗糧和藥粥,是白居易養生心得之二。白居易自己種植蔬菜,《村居臥病三首》其三:
種黍三十畝,雨來苗漸大。
種韭二十畦,秋來欲堪刈。
望黍作冬酒,留韭為春菜。
荒村百物無,待此養衰瘵。
這首詩大約作于白居易退居下邽為母守喪期間?!稜栄拧め屧b下》:“瘵(zhài),病也?!卑拙右追N植和食用韭菜,一方面固然是荒村自然條件所限,但另一方面,正如詩中所說,也是為了“養衰瘵”。北宋唐慎微《證類本草》引唐人日華子云:“韭,熱,下氣,補虛,和腑臟,益陽……中風失音,研汁服。心脾骨痛甚,生研服。”食用韭菜能夠補虛壯陽,對于風疾、各類器官和骨骼的疼痛也有療愈作用。再如《池上閑吟二首》其一:“莫愁客到無供給,家醞香濃野菜春?!薄陡臉I》:“柘枝紫袖教丸藥,羯鼓蒼頭遣種蔬。”可見白居易經常食用包含各種野菜在內的蔬菜。
白居易還重視食用粗糧。粗糧主要是黍、稷、菽之類的五谷和雜豆類以及塊莖類食物,白居易以食用五谷為主?!墩许w光禪師》:“白屋炊香飯,葷腥不入家。”《偶吟二首》其二:“廚香炊黍調和酒。”據《黃帝內經》記載:“毒藥攻邪,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薄饵S帝內經》認為,五谷“得天地之和”,集合了天地之精華,有益于人體,故而中國自古以五谷為主食。顯然,白居易是這一古老智慧的忠實踐行者。
遵循著藥食同源的理念,白居易也熱衷于食粥,并常??崭故持啵叶嗍乘幹?。《晨興》:“何以解宿齋,一杯云母粥?!崩顣r珍《本草綱目》引張耒《粥記》云:“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胃虛,谷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良?!痹缙鹗持嘤幸婺c胃的認識是得到專業醫者承認的。除了“云母粥”,白居易還食用過地黃粥和黃芪粥等粥類?!洞汉罚骸八峙拙?,乳和地黃粥?!薄洱S居》:“黃耆數匙粥,赤箭一甌湯。”章穆《調疾飲食辯》從醫學學理角度詳盡概述食粥的益處:“(粥)性能養脾胃,生津液,利小便,消脹滿,調中健脾,除煩止渴,利膈益氣,推陳致新。萬癥皆宜,平人亦妙,其功不可殫述?!睂τ诎拙右走@樣長年受困于各類疾病的患者,食用藥粥便成了日常飲食調養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飲酒、品茶是白居易養生心得之三。酒和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醫療效用。孫思邈《千金翼方》:“(酒)味苦甘辛大熱,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氣。”可見酒具有非常強大的殺毒作用。又陸羽《茶經》云:“若熱渴、凝悶、腦疼、目澀、四支煩、百節不舒,聊四五啜,與醍醐、甘露抗衡也。”白居易不僅喜歡飲酒,也常通過飲茶來緩解因風疾引發的頭痛,以及眼睛干澀等病痛。
適度飲酒有益于驅寒保暖、溫養臟腑、活血散濕以及消愁解悶。《老去》:“煖寒從飲酒?!薄秵杽⑹拧罚骸巴韥硖煊?,能飲一杯無?”在天寒地凍的雪夜,為了溫暖身軀,避免受凍,飲酒是一個絕佳的選擇。又《春寒》:“豈惟厭饞口,亦可調病腹?!薄睹畷r酒》:“煦若春貫腸,暄如日炙背?!憋嬀撇粌H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借助酒的熱性來溫養五臟六腑。其中,腸胃又是人體日常飲食的傳輸要道和主要消化器官,自然需要格外重視。李時珍《本草綱目》就有利用燒酒的熱性來溫養人體的記載:
其味辛甘,升陽發散;其氣燥熱,勝濕祛寒。故能開怫郁而消沉積,通膈噎而散痰飲,治泄瘧而止冷痛也。
唐代是否已誕生制作燒酒的工藝,這點尚存爭議。但利用具有較強熱性的酒類來溫養臟腑的養生意識,則無疑已經形成。白居易《詠家釀十韻》:“捧疑明水從空化,飲似陽和滿腹春?!薄秾崎e吟贈同老者》:“云液灑六腑,陽和生四肢?!彼^“陽和”,此處是指人體的陽氣。利用酒性,促進了血液循環,人體陽氣便發散到全身,從而令人感到肢體舒暢。飲酒難免醉酒,但白居易追求一種半醉之道,“賴有杯中綠,能為面上紅。少年心不遠,只在半酣中”。(《燒藥不成命酒獨醉》)飲酒而不傷身,頗合“飲食有節”的中庸之道。
白居易也喜歡飲茶?!蹲灶}新昌居止因招楊郎中小飲》曰:“春風小榼三升酒,寒食深爐一碗茶?!惫湃硕嘌浴安铻槿f病之藥”,《漢書·食貨志》亦有酒為“百藥之長”的記述。可見古人對于酒和茶的醫藥價值同等看重。飲茶能夠驅散睡意,提神醒腦?!逗翁幙氨苁睢罚骸坝瘟T睡一覺,覺來茶一甌?!庇斡[乏累令人入睡,睡醒之際若有清茶醒腦,便覺神清氣爽。白居易還親自種茶與煮茶?!断銧t峰下新置草堂即事詠懷題于石上》:“架巖結茅宇,斫壑開茶園?!薄端蟛枧d憶楊同州》:“此處置繩床,傍邊洗茶器。”《謝李六郎中寄新蜀茶》:“湯添勺水煎魚眼,末下刀圭攪麹塵。”種茶烹茶、清洗茶具,既鍛煉了身體,又怡悅了心情。此外,飲茶還暗含道教修煉成仙的思想。陸羽《茶經》引壺居士《食忌》云:“苦茶久食,羽化。”《太平御覽》引《天臺記》云:“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钡で穑刺炫_山別稱,全真道教南宗即創立于此。這也從另一側面反映出茶的養生作用。茶還有解酒的功效?!疤腋瓶剩硭鸵槐琛保ā稜I閑事》),說的就是以茶解酒。由此看來,茶與酒在白居易戰勝疾病、安享古稀之壽的人生道路上,可謂作用良多。
齋戒斷腥是白居易的又一養生心得。據日本學者下定雅弘《白居易的齋戒》(下定雅弘《中唐文學研究論集·白居易篇二》第二章,中華書局2014年版,P63-70)所述,齋戒主要分為三類:其一是長齋月,為每年的正月、五月和九月;其二是十齋,是一月中特定十天的齋戒;此外還有各種臨時實行的齋戒。應該說,白居易對于齋戒,是十分虔誠和勤快的。這一方面可以從白居易創作了大量齋戒詩文的事實中得到直接證明,另一方面,要讓白居易這樣一位嗜酒之人在一段時間內壓制住飲酒的欲望,確實需要其付出身體和心靈兩方面巨大的努力。在齋戒需要做到的“八戒”中,有兩條就是“不飲酒”和“不非時食”。若是按照齋戒要求嚴格實行,一段時間內可以有效減少酒精攝入量,并能夠督促齋戒者按時進食,促使作息更規律。因此,齋戒的意義,與“飲食有節,起居有?!笨芍^完全相合。
白居易在擔任杭州刺史后,便逐漸養成了齋戒習慣。《仲夏齋戒月》:
仲夏齋戒月,三旬斷腥膻。
自覺心骨爽,行起身翩翩。
始知絕粒人,四體更輕便。
初能脫病患,久必成神仙。
如按詩歌所述,則齋戒有效改善了白居易的身心狀態,令其身體更為輕盈,心情更加放松,一些小病也因此不治而愈。再如《酬夢得以予五月長齋延僧徒絕賓友見戲十韻》:
葷血還休食,杯觴亦罷傾。
三春多放逸,五月暫修行。
……?……
禪后心彌寂,齋來體更輕。
不唯忘肉味,兼擬滅風情。
明明前一陣子還過著稍顯放縱的生活,但一到齋戒時期,白居易便如脫胎換骨一般,立刻切換到一種高度自律的修行狀態。齋戒倒逼白居易暫時性地擺脫葷腥食物,以及停止過度飲酒行為。而這樣做的有益結果,便是不僅消除了白居易的口腹之欲,更重要的是在精神上實現了凈化,化解掉了白居易心中那部分過度的情欲,使其身心始終都保持在中庸平和的最佳狀態。
下定雅弘指出:“齋戒是白居易后半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養生方式。”事實上,白居易直到自己去世的會昌六年(846),都一直堅持著齋戒行為。作于會昌五年(845)的《齋居春久感事遣懷》寫道:“齋戒坐三旬?!笨梢娂幢隳晔乱迅?,白居易依然恪守齋戒的時間要求,一點也不敢松懈。再如作于會昌六年的《齋居偶作》:
是非一以遣,動靜百無妨。
豈有物相累,兼無情可忘。
不須憂老病,心是自醫王。
可見,堅持齋戒使白居易達到了一種物我兩忘的超越式境界。在人生的最后一年,白居易的身心狀態已然進入化境,令人絲毫感受不到衰老和疾病對他的摧殘,齋戒對于白居易養生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富有規律的日常作息,注重營養的清淡飲食,適度節制的品茶飲酒,以及自律甚嚴的齋戒斷腥,是白居易主要的養生心得。可以說,白居易在日常生活中用他的實際行動,幾十年如一日地踐行著“食飲有節,起居有常”的古訓。而這份先人的智慧,最終也給予了白居易這位虔誠的信徒以長壽的回饋。白居易的養生心得,對我們是富于啟示意義的。生活在當代的國人,如能向白居易學習,懷著無限的敬意,切實踐行中華先人的養生古訓,個體身心肯定會更加健康,國家民族也將更有希望。
(作者簡介:劉懷榮,中國海洋大學教授;顧云驄,中國海洋大學2018級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