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勝龍
【摘要】列舉設計人員在執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5.5.9條時常見錯誤并分析解答。
【關鍵詞】借用;疏散寬度;疏散距離;防火門
在審圖中發現,設計人員在執行《建筑設計防火規范》(以下簡稱《建規》)5.5.9條時,經常會出現一些錯誤,尤其是大型商業項目,基本上沒有完全正確的設計。本文列舉了一些常見問題并結合規范、圖示、實施指南、火災時人員疏散的實際情況等進行分析,提出解決方案。
1、是否存在單純借用疏散距離的情況
近些年城市商業綜合體的規模的不斷增大,建筑的中間部位疏散距離不滿足規范要求而需要借用疏散距離的情況也越來越多。有些設計師認為,《建規》5.5.9條條文解釋中用的是“安全出口寬度不足或其中局部區域的疏散距離過長時”,從條文解釋的用詞“或”來理解,借用疏散寬度和借用疏散距離是并列的關系,規范是允許單純借用疏散距離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做出如下假設:A、B兩個防火分區面積相等,兩個防火分區疏散寬度均剛好滿足規范要求,A防火分區有部分區域的疏散距離過長,需要向B防火分區開甲級防火門借用疏散距離。在火災發生時,疏散距離不足這部分區域的人需要向B防火分區疏散,這部分人的疏散并不是通過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后就結束了,而是還要繼續按照疏散指示標志進入B防火分區的樓梯間,進而疏散到室外安全區域,整個的疏散才算是完成。從整體來看,AB兩個防火分區總的疏散寬度設計符合規范要求。兩個防火分區分別來討論,由于A防火分區有部分人向B防火分區移動,通向A防火分區的樓梯間的人數減少了,通向B防火分區的樓梯間的人數增加了。防火規范的疏散寬度計算的依據是各自的防火分區的人數,人數變化了,樓梯間的疏散寬度也應該隨之變化,才是符合規范本意的。
這種觀念的錯誤是設計人員只是淺顯的按照文字的表面意思來理解規范,沒有認識到疏散的本質是人員從非安全區域移動到安全區域的過程 ,疏散寬度是根據各個防火分區需要疏散的人數計算出來的,由于借用疏散距離而引起的疏散人數的變化,疏散寬度也應做出相應的調整。
2、借用疏散的防火分區之間的防火墻上能否采用防火卷簾
有些設計師認為,5.5.9條和5.3.3條是并列關系,可以采用防火卷簾分隔。
《建規》5.5.9條的前提是要把通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當作安全出口,這時要保證非著火區域能夠起到臨時安全區的作用。而防火卷簾在實際的使用過程中,會存在與消防控制室的聯動失效不能降落、防煙效果不良、降落過程不及時等問題,造成火災、煙氣在不同防火分區之間蔓延,起不到臨時安全區的作用。借用防火分區疏散的人的疏散距離通常比不借用的疏散距離要長、疏散路徑要比不借用的曲折(至少要經過兩道防火門才能到達樓梯或者安全出口),結果是這部分人的疏散時間比不借用的部分的疏散時間要長。火災是最大的危害是煙氣,煙氣的蔓延速度可以達到每秒十幾米,逃生的人員吸入一口煙氣就可能造成中毒死亡。疏散時間長于規范要求而又沒有可靠的措施保證煙氣蔓延,造成的后果將非常嚴重。
所以從保證人員安全疏散的角度出發,規范不允許借用疏散的防火分區之間的防火墻上采用防火卷簾、防火水幕等措施替代。
3、建筑專業與電氣專業的配合
首先,建筑專業要在向電氣專業提交的資料圖紙中明確,哪些出口是屬于借用相鄰防火分區疏散的,電氣專業才能依據規范設計安全出口指示標志。
其次,建筑專業應將需要借用疏散寬度或者疏散距離的區域標識在建筑圖紙中提供給電氣專業。如果建筑專業不向電氣專業提供這些資料,則火災時電氣專業的疏散指示與疏散樓梯的寬度不匹配。應分為以下三種情況來設計:
3.1疏散寬度不足
建筑專業需要根據防火分區面積計算出需要的疏散寬度,用需要的疏散寬度減去設計疏散寬度得到借用的疏散寬度。將借用的疏散寬度反算成建筑面積,將這部分面積標識在建筑圖中提給電氣專業。
3.2疏散距離不足(沒有隔墻的大空間)
觀眾廳、展覽廳、營業廳、餐廳等大空間內不設置隔墻(《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圖示》18J811-1,P129圖示一)的情況,應以樓梯間的門口為圓心,30(37.5)米為半徑畫圓,所有的圓均覆蓋不到的區域就是疏散距離不滿足需要借用的區域。
3.3疏散距離不足(大空間內設置隔墻)
觀眾廳、展覽廳、營業廳、餐廳等大空間內設置隔墻(《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圖示》18J811-1,P129圖示二),形成大空間內有小房間的情況。火災時房間內所有人均需要通過房間門疏散,無法區分哪些人的疏散距離大于45米,哪些人的疏散距離小于等于45米。因此,應將房間內所有區域均視為疏散距離不滿足要求進行設計才是合理的方案。
4、開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寬度如何確定
有種觀點認為,借用疏散寬度應與開門的寬度一致,同時要滿足《建規》5.5.18條要求的疏散門凈寬應大于0.9米。按這種觀點推論,如果防火分區的計算疏散寬度與設計疏散寬度的差小于0.9米,借用是無法成立的。筆者認為只要建筑專業能正確確定需要疏散的區域并提交電氣專業,就不會有超過30%的人通過該門疏散。防火門的寬度并不是控制人員數量的主要因素,防火門的凈寬度只要大于0.9米即可。
防火門的寬度最大可以開到多大呢?從防火、防煙的角度出發,滿足疏散要求的最小寬度是最有利的。但是在實際項目的設計過程中,商業項目為實現通透性和人員平時使用的舒適性,希望防火門的寬度、高度越大越好,最好是與平時的通道同寬、同高(筆者審查中遇到一個項目采用雙扇寬4.6米寬,高3.7米的防火門)。防火門的尺寸過大造成的問題是,防火門關閉后,緊急的狀態下一般人可能無法快速打開防火門,延誤疏散的時機。因此《防火門》GB12955-2008,5.9.2條規定,門扇開啟力不應大于80N。如果要設計超大防火門而又不能保證門扇開啟力不大于80N的情況下,應該在超大防火門旁邊設置符合開啟力、疏散寬度要求的小扇防火門。超大防火門采用常開防火門,滿足平時通行的需求;小扇防火門采用常閉防火門,火災時疏散使用。
5、開向相鄰防火分區的甲級防火門應該采用常開防火門還是常閉防火門
如該防火門位于疏散走道處,依據《建規》6.4.10條,應設常開甲級防火門。
該防火門雖然不是設置在疏散走道上,但是平時通行人數較多,按《建規》6.5.1的要求,宜按常開防火門設計。可分別按以下兩種情況來設計。①設置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消防控制室可以監控防火門的啟閉狀態,應該按常開防火門設計。②由于建筑規模原因達不到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要求,不必設置報警系統,火災時沒有系統向該防火門發送關閉的信號,則防火門起不到作用。這種情況應設置常閉甲級防火門。
結語:
有關《建規》5.5.9條相關問題的討論,希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有助于設計人員正確理解運用規范條文,到達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8
[2]中國建筑標準設計研究院.《建筑設計防火規范圖示》.北京:中國計劃出版社.2018
[3]中華人民共和國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防火門》GB12955-2008.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