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佳琛



摘要:本文基于2013和2017年的地方政府負債率進行空間關聯性分析,結果顯示,省級地方政府債務規模之間確實存在正向的空間相關性,而且由莫蘭散點圖可以看出大部分省市的負債率都處于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區,在此基礎上對有效規避債務風險提出政策建議。
Abstract: This paper conducts a spatial autocorrelation analysis based on the local government debt data in 2013 and 2017.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indeed a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cale of local government debt in various provinces and cities.From the Moran scatter diagram, the debt ratios of most provinces and cities are in high-high or low-low agglomeration areas. On this basi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are made for effective avoidance of debt risks.
關鍵詞:地方政府債務;莫蘭指數;空間相關性
Key words: local government debt;Moran index;spatial correlation
中圖分類號:F832.7?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32-0249-02
0? 引言
21世紀以來,我國地方債務余額就呈現快速增加的趨勢,08年的次貸危機更加速了這一趨勢,盡管2015年實行的新預算法開始限制地方政府舉債額度,但由于累積余額過大,各地政府仍面臨較大的債務償還壓力,地方債務風險和房地產風險已經成為影響當下中國經濟穩定發展的兩大因素。因此探究省級地方政府債務的空間格局及其動態演變,對治理管控債務風險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目前學術界對于地方政府債務的空間關聯性研究還在起步階段。韓鵬飛(2015)實證分析我國30個省份的債務數據發現經濟發達、基礎設施投資比例高的地區舉債規模較高。王鋒、段然等(2016)研究發現我國地方債規模呈現東中西部地區梯度遞減的特征。在空間相關性形成原因方面,刁偉濤(2016)研究發現地區間的舉債競爭對地方債空間相關性的影響系數為正。
1? 地方政府債務的空間格局
1.1 地方政府債務的分區域概況
根據審計署公布的數據可知,2013年地方債規模呈現東中西部梯度遞減的特征,占比分別為46.31%、29.3%和24.39%。需要關注的是中部地區債務余額中負有擔保責任的占比最高。這是因為欠發達的中部地區需要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以促進經濟發展,而這類基礎設施投資的資金主要來源于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因此中部地區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債務規模最大。
1.2 分省市債務余額分布情況
本文通過對比2013年和2017年的債務余額,來對地方政府債務近幾年的變動趨勢做具體分析。由圖1可知,相較于2013年的債務余額,北京同比下降最多,降低了94.9%,其次是重慶和上海,總計13個省市債務余額呈下降趨勢。在債務余額同比上升的省市中,寧夏上升最多,增加了36.6%,其次是青海和貴州。可以看出,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省份的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呈下降趨勢,經濟發展程度較低地區的債務余額呈上升趨勢。
2? 地方債的空間計量分析
本文選取2013年和2017年作為研究時點,剔除數據缺失較多的西藏,以全國30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的負債率①為樣本,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EPS數據庫,中國審計署等。
2.1 空間權重矩陣
空間計量經濟學中,通常引用空間權重矩陣來反映其他地區對某一地區的相對重要程度,本文基于地理鄰接角度建立空間權重矩陣,測度地方政府負債率的空間相關性。賦值規則如下所示:
2.2 全局空間自相關及其動態分析
在空間統計中一般通過莫蘭指數值大小來判斷變量全局空間相關性的存在和方向,即從全國范圍內分析地方政府負債率是呈均衡分布狀態還是集聚分布狀態。其計算公式為:
由表1可知,我國地方政府負債率空間上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性,大部分省市的負債率并不是隨機分布的,而是有規律地處在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區。
2.3 局部空間自相關及其動態分析
全局空間自相關偏重于從宏觀上分析地方政府債務的空間分散或聚集程度,但不能深入揭示空間分散或聚集的具體位置,難以發現各地區政府債務的空間分布態勢。為了進一步判斷地方政府負債率的空間集聚性,本文選用莫蘭散點圖和莫蘭統計量兩種局部空間自相關方法對我國地方政府負債率進行動態分析。
由圖2和表2可知,各省市負債率主要集中在第一和第三象限,第一象限為高高集聚區,即高負債率的省市跟高負債率的省市聚集在一起。兩年一直處在高高集聚區主要有青海、云南、四川、甘肅等中西部省市。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需要加快基礎設施投資建設促進經濟增長,地方財政自有財力難以維持較大的投資支出,所以需要借債來彌補財政收支缺口。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周期長回報少,地方政府難以及時償還債務,從而導致累積負債率越來越大。因此中西部地區大部分省市的負債率都較高。
第三象限表示的是低低集聚區,即低負債率的地區跟地負債率的地區聚集在一起。2013年和2017年均處于低低集聚區的省市有:安徽、江蘇、湖北、福建、浙江等東部沿海發達省份。2013年處在低低集聚區的有陜西、上海和北京,但2017年上海和北京進入了高低集聚區,而陜西仍在低低集聚區。原因可能是上海和北京周圍省市的地方政府負債率都有所下降而導致其變成高低聚集區。2017年低低集聚區又新增了黑龍江、遼寧和內蒙古,且其周圍省市的負債率也較低,說明其地方政府受到了鄰近地區政府行為的影響,存在“債務模仿”的可能性。
3? 結論和建議
首先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存在明顯的區域差異,東中西部呈梯度遞減,中央政府應實行針對性的債務管控政策,重點追責清理東部地區的債務存量,同時在當地財力可控范圍內引導中西部地區適當舉債發展經濟。其次要設定科學合理的地方政府債務限額指標,隨著社會的發展地方政府在PPP②模式中的違規變相舉債現象愈發嚴重,因此需要進一步豐富地方政府債務指標以充分發揮出限額管理的應有價值。最后要建立政府債務信息披露體系和責任追究機制,提高債務透明度,盡可能規避債務模仿行為,并遵循“誰借債,誰使用,誰償還”的全方位管理原則。
注釋:
①負債率是年末債務余額與GDP的比值。
②即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是公眾基礎設施中的一種項目運作模式。
參考文獻:
[1]馮雁秋.債務危機傳染過程中的季風效應與溢出效應:理論與政策[J].經濟科學,2003(01):43-48.
[2]張軍,范子英,方紅生.登頂比賽: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機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
[3]龔強,王俊,賈珅.財政分權視角下的地方政府債務研究:一個綜述[J].經濟研究,2011,46(07):144-156.
[4]韓鵬飛.我國地方政府債務布局及其成因[J].上海金融,2015(02):42-49.
[5]王鋒,段然,何曉玲.省域地方政府性債務規模的空間關聯性與影響因素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6,30(11):67-73.
[6]刁偉濤.我國省級地方政府間舉債競爭的空間關聯性研究[J].當代財經,2016(07):36-45.
[7]宋美喆,徐鳴鶴.財政競爭視角下的地方政府債務研究[J].財經理論與實踐,2017,38(03):91-96.
[8]歐陽華生,裴育.我國地方政府債務的區域比較分析[J].財經論叢(浙江財經學院學報),2006(01):13-18.
[9]張雷寶.我國區域經濟增長中三種投資產出效率的比較研究[J].財貿經濟,2007(10):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