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師黨支部切實加強自身建設,融入信息技術創新發展才能更好發揮戰斗堡壘、橋梁紐帶和重要支撐作用。通過調查研究“學習強國”平臺在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中的應用,從平臺使用情況及動機、教師黨支部“學習強國”應用狀況、教師黨支部信息化建設等方面調查,發現高校教師黨支部融合信息化持續加強建設的意愿和動機持續提升,平臺利用率和覆蓋率較高,但仍然存在平臺特色功能與資源需不斷完善、教師黨支部建設與平臺深度融合程度不夠、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教師自主學習意識和信息素養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因此,從優化平臺、健全制度、培育隊伍等方面尋求解決對策,對促進“學習強國”平臺與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深度融合具有重大現實意義。
[關鍵詞]“學習強國”平臺;高校;教師黨支部;應用
[作者簡介]齊佳(1985-),男,漢族,湖南株洲人,碩士研究生,廣東行政職業學院思政部副主任、教工支部書記,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思政教育原理與方法、高校黨建。
[基金項目] 2019年度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黨建研究項目“‘學習強國平臺在高校黨建工作創新中的應用研究”(編號:2019JKDJ093)。
[中圖分類號] D267.6[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0)12-0038-02
教師支部作為黨的基層組織和基本單位,應著力發揮好戰斗堡壘、橋梁紐帶和重要支撐作用,是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落實于基層,凝聚團結廣大師生,穩定中國社會主義大學辦學方向的重要保障。中共中央印發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中指出“適應時代發展要求,充分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手段,改進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推進基層黨建傳統優勢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由此可見,新時代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需繼承與發揚傳統優勢,更應融入信息技術創新發展。
一、背景
2019年1月1日,由中宣部主辦并以“立足黨員,面向社會”為定位的理論學習平臺——“學習強國”正式上線。該平臺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主線,搭建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學習網絡,涵蓋時政要聞、理論知識、人文歷史、黨史及科普知識等各個領域,成為教師黨支部建設重要的學習載體,在教育、引導、管理、服務教師黨員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因此,加強“學習強國”平臺在教師黨支部建設深度融合,更好地發揮教師黨員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創新教師黨支部建設等成為當下亟需研究的問題。
二、“學習強國”平臺在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中的應用
為深入調查分析“學習強國”平臺在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中的應用,對公辦、民辦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218名教師黨支部書記、教師黨員進行問卷調查,分析當前“學習強國”平臺在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中的應用現狀及問題。
(一)整體狀況。通過調查發現“學習強國”平臺在高校教師黨支部中應用程度高,公辦、民辦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學習強國”平臺使用覆蓋率高達95.8%,被調查人員所在黨支部依照支部構架有84.7%在“學習強國”上建立了學習組織。可見“學習強國”平臺已逐步成為教師支部建設的重要載體。但是,仍存在平臺與支部建設深度融合程度不高,教師黨員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有待提升,支部信息化水平亟待提高等問題。
(二)教師黨員使用“學習強國”平臺情況及動機。教育部黨組印發《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意見》中要求“教師黨員要根據自身實際制定個人自學計劃,大力倡導網絡選學、互鑒互學、實踐研學等學習方式”。調查發現,在學習時長方面,有52.7%的教師黨員在“學習強國”平臺學習時長在30分鐘以上,但也有26.1%的教師黨員在“學習強國”平臺學習時長在10分鐘以下;在學習頻率方面,僅有15.2%的教師黨員每天都利用“學習強國”平臺進行學習。在功能利用方面,教師黨員進行“閱讀文章”(92.4%)、“視聽學習”(78.2%)、“電視臺”(38.5%)、“電臺”(22.4%)較多,利用“視頻會議”(8%)、“群組”(12.3%)較少。在使用目的方面,教師黨員主要是“學習知識”(92.1%)、“提升綜合素養”(80%)、“獲取資訊”(58.5%),也存在“獲取積分”(37.4%)、“完成任務”(27.6%)等情況。大部分教師通過平臺開展個人自主學習效果明顯,但仍存在著自覺性不高、時間管理不當、學習功利心強等突出問題。原因在于教師黨員時間管理不盡合理,主動的學習意識和終身學習觀念有待加強;教師黨員更多的把黨建看成是一項任務,而不是一種使命;教師黨支部考核機制不健全,未建立行之有效的考核模式等。
(三)教師黨支部建設中“學習強國”平臺應用狀況。通過調查發現,在利用“學習強國”平臺開展支部組織生活方面,經常利用平臺進行“三會一課”的支部為20%;經常利用平臺開展“主題黨日”活動的支部為21%;經常利用平臺開展“專題組織生活與民主評議黨員”的支部為22%;經常利用平臺進行“談心談話”的支部為16%。從未利用平臺開展上述活動的支部平均比重為6%。在使用平臺,提升黨支部建設效果很好與較好上,“堅定共產主義信仰”(60%);“增強‘四個意識”(64%);自覺做到“兩個維護”(66%);堅定“四個自信”(62%);保障支部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緊密結合(58%);由以上數據可見,教師黨支部利用“學習強國”平臺不斷增強支部建設活力,豐富支部建設方法、模式、內容,效果較好。但依然存在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需要專門人員維護信息化平臺;黨員信息化素養有待加強;黨建信息化組織模式、考核推進機制有待細化;平臺功能內容繁多,量身定制內容少等問題。主要原因為一是教師黨支部守正與創新關系處理不當。部分教師黨支部堅持傳統的支部建設方式,對創新發展思考得不多、不細、不深,觀念更新不及時;二是教師黨支部制度建設有待完善。“學習強國”平臺貫穿于教師黨員學習和教師黨支部建設全程的“硬約束”制度還沒有建立起來。
三、結論與建議
(一)優化平臺。“學習強國”自2019年1月1日上線推廣,將“立足黨員,面向社會”為定位,設置PC端17個版塊180多個一級欄目,手機客戶端“學習”“視頻學習”兩大板塊38個頻道,著力打造理論學習平臺。那么在與黨員、支部建設中如何實現深度融合?一是進一步提升黨員、支部利用的吸引力。“學習強國”平臺可在原有的模塊、欄目、內容的基礎上注入更多符合黨員興趣和需求、通俗易懂的理論闡釋和升華精神的內容,增強黨員、支部的體驗感。如開設黨員學習困惑釋疑、支部建設問題診斷模塊或專欄等。二是進一步優化規范相關功能。如利用“學習強國”平臺開展“三會一課”勢必會使用該平臺視頻會議功能,在現有的功能上,可研發人臉驗證簽到,觸屏拍照,會議發言語音文字轉化,會議記錄自動生成保存等功能。三是平臺在立足黨員的同時,更需擴大受眾。讓社會更多的非黨員群眾參與到學習中,利用平臺優質資源是今后平臺發展的另一個著力點。如,可以與即時交流軟件合作,安全有效對接、設置不同使用權限等。
(二)健全制度。習近平指出:“不管建立和完善什么制度,都要本著于法周延、于事簡便的原則,注重實體性規范和保障性規范的結合和配套,確保針對性、操作性、指導性強。”因此,第一,教師黨支部要切實加強政治引領。在黨委落實主體責任的同時,教師黨支部建設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強化黨員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第二,要繼續嚴格規范組織生活制度。在教師黨支部建設中需嚴格規范落實組織生活制度,要按照要求定期開展,還應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質量提升。第三,教師黨支部要逐步完善信息化建設和考核制度。黨委要將信息化建設納入黨建工作目標管理和考核指標,教師黨支部也要制定相關制度,列明時間表和路線圖,此外,還應將支部黨員利用信息化參與組織生活、個人自主學習情況納入考核指標中,作為評獎評優的重要依據。
(三)培育隊伍。首先要發揮黨員的“頭雁效應”。支部需要求黨員時刻牢記自己的雙重身份,在不同領域發揮領頭羊的作用,緊密團結非黨員師生,互相幫助,共同成長與進步。其次落實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工程。要加快落實“雙帶頭人”制度,在系部選優配齊政治強、業務精、業績突出的“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通過聚焦教師思想政治工作、推進中心工作、關照專業學科特點,促進黨建和業務同向提升,良性發展。最后要著力培育教師黨員信息化素養。教師黨支部了解本支部教師黨員信息化水平;并量身定制符合本支部教師黨員信息化實情的提升計劃、方案;通過互幫互助、互學互鑒、定期培訓等方式不斷提高教師黨員信息化水平。
[參考文獻]
[1]共產黨員網.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EB/OL].(2019-05-21)[2019-07-11].http://www.12371.cn/2019/05/21/ARTI1558449177626771.html.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關于加強新形勢下高校教師黨支部建設的意見[EB/OL].[2017-08-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moe_1417/201708/t20170823_311692.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關于高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培育工程的實施意見[EB/OL].[2018-05-22].http://www.moe.gov.cn/srcsite/A12/moe_1416/s255/201805/t20180524_337021.html.
[4]張科峰,黃海燕.高校教師黨支部工作信息化情況調查與思考——基于河南省36個高校教師黨支部的研究[J].教育觀察,2019(9):22-23.
[5]文晶晶,李墨,孟榮.破解高校基層黨建“中梗阻”難題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0):22-23.
[6]鄭曉娜,劉旭鈺.“學習強國”APP在高校黨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研究[J].沈陽建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8):393-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