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君


【摘? 要】目的:針對發作性頭痛為首發癥狀的12例腦梗死患者,進行臨床分析思路構架實踐。方法:選擇12例腦梗死患者作為分析對象,研究時間選為2019年5月至2019年7月,臨床觀察指標為患者的頭痛部位和程度與血管病變程度的關系。結果:頭痛部位與病變血管走向趨于一致; 且疼痛程度與血管病變程度之間呈正相關,頭痛越為嚴重,血管病變則越為嚴重,二者呈正相關。結論:在腦梗死患者的臨床觀察中,可根據患者的頭痛位置判斷病變血管位置,且頭痛程度直接影響到血管病變的程度,應引起臨床高度重視。
【關鍵詞】發作性頭痛;首發癥狀;腦梗死患者;臨床分析
【中圖分類號】R74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0069-02
腦梗死又被稱之缺血性卒中,中醫角度講為中風,由于某種原因導致局部腦組織缺血,進而對腦部神經功能造成損傷,是臨床中常見危急重癥,此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死率,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威脅生命安全。有些患者在發病時會伴有頭痛的發生,增加了患者的痛苦[1]。對此本院對腦梗死患者伴隨頭痛癥狀的發病機制實施探討,以下為此次研究的具體內容。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擇12例發作性頭痛為首發癥狀的頸內動脈系統腦梗死患者為分析對象,治療期間選擇為2019年5月至2019年7月,其中男性有6例,女性有6例,年齡具體分布為25—51歲之間,中位年齡為(39.64±2.39)歲。在研究開始前,我們進行了病例篩選,將以下患者予以排除:顱內出現感染者、出血患者,腦腫瘤病史患者,一氧化碳中毒患者、精神系統失常患者,重大器官出現損傷患者以及常年偏頭痛患者。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述研究的目的及簡要的流程,患者自愿選擇,并隨后進行研究參與同意書的簽署。在此基礎之上,我院的倫理委員會已經對本次研究予以通過,可繼續實施研究。
1.2治療方法
分別對12例患者均進行阿司匹林腸溶片的治療規格劑量為0.1g,一日一次;氯吡格雷片規格劑量為75mg,一日一次,服藥21日后停用;立普妥規格劑量為20mg,一日一次。另外對患者酌情加以促進腦部循環藥物的使用。
1.3觀察指標
在治療期間,分別記錄12例臨床患者的頭痛發作部位及性質,發作時長、次數以及程度,對頭痛部位與嚴重程度對血管病變程度的關系進行研究。
1.4統計學指標
本次實驗數據資料統計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各組的計量資料和相關醫學指標采用T檢驗,利用卡方檢驗計數資料。對兩組之間的數據差異采用P值進行測量,當P<0.05時,說明組間數據對比具有可比性。
2 結果
2.1對頭痛部位與血管病變程度的相關性分析
出現同側頸部與頭頂處頭痛患者為一側大腦中動脈病變表現,前額部頭痛為大腦前動脈病變表現,同側頭痛為一側頸內動脈與大腦中動脈病變表現,總結得知,頭痛部位與病變血管走向趨于一致。(詳情見表1)
2.2頭痛程度與血管病變程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
患者的頭痛程度與血管病變程度之間呈正相關,輕度頭痛患者血管出現狹窄但無閉塞情況;中度頭痛患者同側血管呈現狹窄閉塞情況,狹窄程度高于輕度患者;重度頭痛患者雙條血管出現狹窄閉塞情況,較重中度患者更為嚴重。(詳情見表2)
3 討論
本病系由各種原因所致的局部腦組織區域血液供應障礙,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病變壞死,進而產生臨床上對應的神經功能缺失表現。臨床癥狀主要有頭痛、側肢體麻木無力、口角歪斜、言語不流利、記憶障礙、認知障礙、頭暈、昏迷等癥狀。臨床中定義腦梗死患者的首發癥狀為發作性頭痛,多數腦梗死患者在病發時均伴有頭痛現象的發生,頭頸部動脈的狹窄或閉塞而導致頭部缺血是引發頭痛的罪魁禍首,而缺血程度、缺血部位與持續時間均會對頭痛程度產生影響。
本文是對12例腦梗死患者的醫學影像檢查進行研究,對大腦前循環血管存在的狹窄以及閉塞情況進行觀察,觀察結果得知,頭痛部位與病變血管走向趨于一致,頭痛程度與血管病變程度之間呈正相關[2]。發作性頭痛通常與腦血管的舒縮功能緊密聯系,發病期間腦動脈官腔直徑存在顯著的變化。腦血栓疾病的發病機制距今還不夠明確,經臨床研究發現,可能是由以下情況所引發。腦梗死發生前已有病變的產生,當患者處于某種應激狀況下,導致血管發生劇烈收縮,導致狹窄,引發腦組織的供血不足,從而導致頭痛的產生,最終造成梗死疾病的發生[3]。
綜上所述,腦梗死患者的頭痛部位與病變血管走向趨于一致,且疼痛程度與血管病變程度之間呈正相關,患者應為自身安全考慮重視腦梗死疾病的發生情況,及時進院查明病因,盡早干預。
參考文獻
[1]?? 李務榮, 姜美娟, 寇程, et al. 以癲癇發作為首發癥狀的神經梅毒患者臨床特點分析[J]. 中國神經免疫學和神經病學雜志, 2019, 26(3).
[2]??? 姜宗飛, 佟獻增, 葉明. 血管內栓塞治療軟腦膜動靜脈瘺的臨床觀察[J]. 中國腦血管病雜志, 2019(8):416-422.
[3]?? 田暢, 劉伽瑩, 叢珊, et al. 以持續性中、高熱為首要表現的痛風急性發作1例報告及文獻復習[J]. 吉林大學學報(醫學版), 2019, 4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