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訓鐸
【摘要】伴隨著國內的居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們對于自身的住房安全逐漸得到重視,地基檢測是確保建筑基礎的一項工作,通過專業的檢驗工作我們可以確定地基的穩定程度是否符合我國的相關規定,近年來我國的建筑高度不斷增加,其地基所需要承載的重量也急劇攀升,而我國可以滿足現階段需求的自然地基較少,所以在進行施工過程中只有通過人工或機械進行相關地的地基建設,加強地基的整體荷載能力,而想要直觀的觀察地基建設是否合格就需要用到地基的基礎檢測,我國現階段主要使用基樁檢測法與人工地基檢測法兩種方式來開展地基檢測工作,通過專業的檢測工作,我們可以有效的控制建筑的綜合特性。
【關鍵詞】地基基礎檢測;技術;應用
1、建筑地基基礎施工技術的要點分析
1.1 展開實地調查,充分了解工程建設所在地的具體情況
由于建筑物建立與土地之上,其建設施工很容易受到外界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當地的地理環境,底下結構和人造建筑設施等等。因此,有關人員要提前做好實地考察工作,對工程項目所在地的土壤環境和結構進行分析研究,了解周圍的建筑設施分布情況。地基基礎的穩固性是保證整座建筑屹立不倒、使用期限較長的根本,在施工之前做好前期的調研分析,是避免后期出現問題的重要舉措。
1.2 利用“土層夯實碾壓”處理土壤基層結構
一般來講,土地中多少都會含有一定的水分,這些水分使得土壤變得松軟,在不斷對其進行碾壓時可能會造成建筑物下沉的情況。那么,便要提前考慮全面,結合這些因素可能帶來的影響,利用土層夯實碾壓的技術,保證土壤結構之間的堅固性,使其密度得以提升。要根據土壤中的化學結構,以及建筑物的建設需求,選擇碾壓效果更好的夯實設備,碾壓過程中也應當合理地把控速度和高度,便于使土壤基層的堅固性達到統一標準。
1.3 注重對土壤結構緊密度的提升
地基基礎的施工,決定著現代建筑物的穩固性,對土壤的結構也有很高的要求。在建筑物的地基基礎施工技術應用過程中,最為重要的環節便是對土壤結構緊密度的提升和強化,要采用一些現代化的專業方式,改善土壤的穩固程度。一般來講,往往會應用混凝土凝固時所散發的熱量這一原理進行澆筑處理。由于考慮到該過程散熱時釋放的水分很難排放,因此,還必須要提前考慮這一因素,做好排水處理措施,為建筑物的穩固打好基礎。
1.4 采用添加劑實現對土層結構的優化
土層結構時刻處于變化之中,會受到天氣因素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從而就會給建筑物的長期使用造成安全隱患。可以使用合適的添加劑來優化土層的結構,改善土壤酸堿度,使其穩定性能夠長久地支撐建筑物帶來的壓迫。那么,便要在此前了解土壤中所含有的化學成分,對其酸堿度進行測量,選擇合適的位置和面積將添加劑注入土壤當中,以此實現對土壤基層結構的改善。
2、對于地基基礎的綜合性檢測
如今在工地的建筑工作中對自然地基與人工地基的分析工作尤為重要,眾所周知建筑整體的重量需要在承重墻、梁、柱的幫助下傳導至地基,一座高層建筑的重量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巨大的壓力傳導至地基后嚴峻考驗著地基的承載能力,如果有關地基的建設工作存在不足,那么在施工過程中或完工后就會出現異常的建筑沉降現象,所以我們要對地基進行綜合性檢測,所謂的綜合性檢測就是有效的控制地基的沉降率,在整個工程中有很多方面會影響建筑整體的沉降率,如果是天然地基我們的控制差別可能無法一概而論,但是在進行人工地基的建設時,施工圖紙的科學性、建筑材料的應用以及系統的施工方式都會影響到最終的地基質量,我們需要利用科學的測量技術計算土層的承受能力,對周圍土質進行研究,確定地基的承載能力可以保證不會出現異常的沉降,對我國的地基建設提供有效的質量把控。
3、對于地基基礎綜合性檢測管理的相關要求
(1)天然地基基坑的技術檢測。我國現階段在進行天然地基基坑的檢測工作時,主要是對地下巖層的相關數據進行采集,然后將采集的數據進行對比、研究,明確地基建設的各項數據指標,通過對于數據的觀測,我們可以根據分析結果對建設工作進行預測,從各方面充分考慮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隱患,保證地基基礎的綜合性檢測能夠擁有較為權威數據,幫助天然地基的基坑工作順利的展開。
(2)人工地基基礎性檢測。對比自然地基,人工地基基礎性的檢測工作需要三個步驟來完成,第一步,我們需要對地基建設部位的基層與地下覆蓋層進行探查,對于各種土層有一個明確的劃分;第二步,對所需土層的進行負荷檢測,探明持力層對于壓力的承受能力;第三步,對于地基基層中相對較軟的土層進行專業的檢測,并利用科學的手段進行處理,還需要對土層進行一定的觀察,考驗遇水時對涂層的影響,如果檢測結果存在不足,就需要利用隔離控制樁來對相關環節進行處理,確保整個檢測過程的順利進行。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對泥巖的厚度進行測量,我國在地基建設工作中小于三米的泥巖層無法進行相關測量工作,所以面對施工現場各種復雜的環境我們應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相應的解決方案。
(3)對于復合形式的地基基礎性檢測管理。在日常的建設工作中,我們無法預測到地下的土層情況,所以在進行相關地基建設時往往會面臨眾多的復雜情況,大量不可控因素使得我們無法使用之前的兩種方式來進行解決,這個時候就需要復合式基礎性檢測的應用,通過將天然地基土與人工增強體的聯合應用,我們可以有效的增加地基整體的承載能力,同樣在這個過程中充滿了復雜性,我們需要對每個環節進行觀察,確保在復雜施工過程中不會出現隱患,現階段我國的地基基礎控制工作主要依賴沙樁、碎石、攪拌、柱樁四個方式,雖然較為傳統,但是依舊可以有效的提升地基建設工作。
4、地基基礎綜合性檢測
(1)成孔。在我國的地基基礎綜合性檢測中,成孔技術的優點主要展現在:第一,方便施工方快捷有效的對所讀數據的孔深孔徑、沉渣與垂直高度進行分析;第二,可以幫助施工過程中大量數據的合理應用,對打樁機孔徑能夠科學的控制,減少孔徑出現過大、過小的現象,與此同時還可幫助觀察樁體的整體阻力,防止上方阻力過大,無法恢復。
(2)靜載實驗。靜載實驗是我國現階段應用較多的一種檢測手段,主要是幫助綜合控制的過程更加合理,其優點主要有:第一,對于精準度與可靠度的把控,幫助我們對基礎性檢測結果有一個直觀的觀察;第二,對于數據中存在的各種誤差實施專業的把控工作;第三,對于靜載實驗過程中所得的各種數據提供有效地分析工作;第四,通過靜載實驗的測量技術幫助檢測過程中地基整體受力進行改善。
(3)鉆孔取芯。相比較前兩種方式,鉆孔取芯結合了前者的優點,加強了對混凝土強度的檢測工作,應用這種方式對混凝土膠結離現象進行控制,優化樁身的建設工作,不過鉆孔取芯技術由于自身的技術特性相對的成本需求較高,檢測結果的獲取時間也相對緩慢,無法與之前的幾種方式相提并論。
結語:
伴隨國內經濟建設的發展,建筑質量的評測工作是我國建筑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們應不斷加強對于地基建設過程的先進程度,幫助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穩定進行。
參考文獻:
[1]姚超,王鵬,盧珊珊.地基基礎檢測與監測的相關技術要求及應用[J].黑龍江科學,2017,8(20):128-129.
[2]吳迪.地基基礎檢測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措施[J].科技與創新,2017(14):24-25.
[3]姜哲,石旭,孟閣閣.建筑地基基礎檢測監測新技術[J].居業,2017(05):38+40.
[4]張宇,盧珊珊.地基基礎檢測與監測對技術和設備的需求[J].居業,2017(02):38+40.
[5]秦萬能,梁紅書.分析建筑地基基礎檢測監測新技術[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6,31(05):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