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下,安徽省物流金融的發展不僅有利于中小微企業獲得融資、物流企業降本增效,也有助于金融機構降低風險,推動供應鏈的協調發展和利潤增加,符合供給側改革的目標。為促進安徽省物流金融進一步發展,應采取創新物流金融供給側產品,防控物流金融風險,加強長三角物流金融區域合作等對策。
關鍵詞:長三角;物流金融;區域合作
一、引言
2018年11月5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發表主旨演講時提出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并上升為國家戰略。安徽省迎來了加速融入長三角的寶貴機遇和巨大挑戰,一體化發展不是簡單的物理對接,而是全面建立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物流金融(Logistics Finance)是把傳統物流業務和傳統金融業務進行有機地融合和創新,在物流業的傳統運營過程之外,開發與客戶個性化的業務需求相適應的金融產品,充分而高效地整合物流領域中涉及到的資金,包括發生在物流過程中的對貨款的墊付或代收、保兌倉、倉單質押、動產質押等業務等。安徽省物流金融的協同發展是與當地社會經濟發展的水平相吻合的,可以推動供應鏈的協調發展,提升了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力,符合供給側改革的目標,以更高質量融入長三角一體化。
二、物流金融研究綜述
在國外,物流金融業務的研究歷史較長、研究范圍也較為廣泛。Bing Jing與Abraham Seidmann(2013)發現企業之間運作貿易性融資無形中積極協調了供應鏈的運轉,負擔的成本比銀行信貸更低。Wandfluh M,Fischl M,Schoensleben P(2014)從物流金融業務的優化來進行研究,分析指出通過供應鏈中諸多風險的責任劃分來降低整個鏈條的運營成本并提高其穩定性。Silvestro R和Lustrato P(2014)通過對兩家國際銀行的分析研究,認為銀行可以有效支持供應鏈中的買方和供應商。Barsky(2015)通過對比分析新興物流金融與傳統金融之間的聯系、區別,建立了相關分析模型,對物流金融的風險控制給出了理論依據。
國內物流金融的實踐和研究歷史較短。趙光輝(2016)以順豐和騰邦為例,順豐為電商企業提供配套而且優惠的物流金融服務,騰邦物流與銀行合作構建資金運作平臺,總結并指出在“互聯網+”背景下,物流行業通過物流金融業務取得了發展的契機,推動該行業的結構調整。楊國民(2017)指出,2017年中國物流企業50強在2016年實現利潤同比增長6.4%,收入利潤率為6.1%,同比提高0.1個百分點,物流金融創新即是利潤來源之一,廈門象嶼股份有限公司、冀中能源國際物流集團等業界先驅開展物流金融等創新業務,向供應鏈全鏈條服務轉型。胡勇(2017)認為,上游供貨商存在應收賬款,下游經銷商擁有存貨,第三方物流企業監管質押物,商業銀行對中小企業貸款審批嚴格放貸難,面對幾方困境,物流金融業務擁有自己獨特的整合資源、提高資金利用率、降低風險、提升供應鏈整體利潤的優勢。客海生(2017)基于可持續發展的視角,通過分析物流金融服務運作的常見模式,如:墊付貨款模式、承兌匯票模式、融通倉模式等,進一步指出了物流金融服務發展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諸如:經營問題、管理問題、技術問題、法律問題等,并給出了創新策略。
三、安徽省物流金融發展的必要性
安徽省物流業和金融業的協同發展是伴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出現的產物,不僅有利于物流企業戰略升級,也有助于金融機構降低風險,還可以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實現了共同的進步和并創造了更多的利潤,提升了整條供應鏈的競爭力,形成物流金融產業圈,符合供給側改革的目標。
第一,有利于安徽省加快融入長三角。在全產業鏈協調聯動的發展背景下,安徽省大力發展物流金融,有利于增加知識、技術、資本含量,推動安徽省三產融合,加快服務業轉型升級和經濟發展,以更高質量融入長三角。
第二,有利于第三方物流企業拓寬利潤來源。第三方物流企業的傳統服務(如運輸、倉儲等)同質化現象嚴重,易陷入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不利于公司可持續性發展;可以開拓物流金融新興業務,利用能夠掌握物權的優勢,充分整合貨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實現了“三流合一”,降本增效,打造完整的閉合式現代物流服務鏈條。
第三,有利于金融機構創新金融產品。面對中小微企業資質差、有效抵押不足的瓶頸,金融機構通過物流金融業務可以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將面向中小微企業的直接貸款轉變為面向核心企業的間接貸款,降低放貸風險,有效服務于實體經濟,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
第四,有利于中小微企業融資更靈活。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門檻一向很高,不能靈活、高效地解決“貸款難”,而通過物流金融業務可以克服流動資金不足的問題,盤活動產,降低融資成本和生產成本,根據市場需求擴大生產規模,在市場經濟中大顯身手。
四、安徽省物流金融發展現狀
安徽省市場上存在著巨大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但同時銀行貸款門檻高、條件多、手續繁、流程長,雙方不能充分實現供給與需求的協同發展,而第三方物流企業開拓物流金融業務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通過監控物流、信息流,掌握客戶真實的交易情況與經營狀況,成為連接銀行、供應商、經銷商的供應鏈中的樞紐。
1.安徽省物流金融需求現狀
從圖1可見,近年來,安徽省社會物流需求穩步增長,全省社會物流總額從2016年的56424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67725.3億元,年均增幅達5%。其中2019年,安徽省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1973.9億元,增長6.4%;全年貨物運輸量36.8億噸,貨物運輸周轉量10217.4億噸公里。全年港口貨物吞吐量5.5億噸,增長8.5%。2019年,安徽省物流成本進一步降低,費用結構進一步優化。其中,全省社會物流總費用5530億元,同比增長3.5%,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4.9%,較上年下降0.8個百分點;運輸總費用3885億元,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70.2%,占比下降4.3個百分點;保管總費用1161億元,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21%,占比上升2.7個百分點;管理費用484億元,約占社會物流總費用的8.8%,占比上升1.7個百分點。2020年10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關于做好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工作的通知》,共有22個物流樞紐入選,其中安徽省蕪湖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獲批。蕪湖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將按照“兩區兩聯一配套”的布局模式進行全面發展,降低區域性物流成本,支撐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戰略的實施。在“十三五”期間,安徽省物流業在《安徽省“十三五”物流業發展規劃》的指導下,進一步與現代農業、現代制造業和金融等其他服務業加快協同發展,安徽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的將順利完成,著力構建“一圈、四區、多點”的區域布局和“兩縱三橫”網狀物流通道,加強與沿海、沿邊地區合作,全面融入全國物流大循環。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安徽省持續穩定增長的物流業和實體經濟對融資和融資新渠道存在巨大需求。
2.安徽省物流金融供給發展現狀
2020年5月22日,李克強總理在《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于去年;務必推動企業便利獲得貸款。2020年10月,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提出,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要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制造業、中小微企業。近年來,安徽省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基本保持穩定增長,金融對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從圖2可見,安徽省全年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從2016年的6283.5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7255.4億元,年均增長3.9%。在補短板、降成本等系列政策作用下,近年來安徽省物流業總體呈現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但是物流金融業務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較為落后。從物流業務收入來看,安徽省運輸、倉儲、配送等傳統業務占75%左右,流通加工、物流一體化、信息服務、物流金融等新型增值業務比重太小,亟須加快發展。部分物流企業開拓物流金融業務并取得初步成效。比如,2012年,寧國市金六星耐磨材料有限公司試點獲取安徽省首批物流金融貸款120萬元;但是,目前在全省比例占大多數的中小型第三方物流企業只能提供傳統的運輸和倉儲服務,陷入低價大戰的泥潭。一些第三方物流企業在開拓物流金融業務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法律問題、信用問題、質物問題、管理問題等。總體說來,安徽市場上仍然存在著巨大的融資需求,如何創新物流金融供給來滿足實體經濟發展是業界需要認真思考和實踐的。
五、安徽省物流金融發展的對策
在供給側改革的背景下,金融投資脫虛向實、產融結合能夠推動當地的經濟轉型。安徽市場上存在著巨大的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但物流金融業務在數量和質量上都落后于長三角其他省市。
1.創新物流金融供給側產品
從解決融資需求痛點入手,蘇寧金融推出了“支付+數據+融資”模式,為物流企業持續提供資金融通、交易管理、大數據風控、保險、理財等服務,給物流行業降本增效、健康發展提供完善、優質的金融服務支撐,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近年來,安徽省物流金融主要有倉單質押、動產質押、應收賬款、保兌倉等模式,隨著大數據、物聯網、5G等技術領域不斷創新,物流金融服務要不斷推陳出新,結合新產品、新業態、新特點,開拓新的物流金融產品,推動物流金融領域的供給側改革。
2.防控物流金融風險
根據中國物資儲運協會的調查,其會員單位質押融資監管業務大幅下降,融資額同比下降44%,業務收入下降46%,利潤總額下降60%,收入利潤率下降到30%左右。該物流金融創新業務大幅受挫,便是信用風險時有爆發帶來的業務萎縮。比如,從2012年開始,淮礦物流利用其在銀行等金融機構的高額授信,伙同江蘇申特鋼鐵有限公司等19家公司,在沒有真實貨物交易的情況下,簽訂虛假貿易合同、虛構資金用途、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從多家銀行循環騙取貸款等資金使用,共計騙取金額約98.69億元。物流金融業務是基于真實的貿易合同和標準的操作流程,在實踐操作中,供應鏈上的核心企業和金融機構都應該加強對物流供應鏈金融風險進行監控,建立系統的事前、事中、事后風險控制體系,減少損失并實現利潤最大化,做好物流金融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3.加強長三角物流金融區域合作
長三角是我國經濟最活躍的地區、對外貿易的窗口和交通樞紐,其中“龍頭老大”上海市承擔著國家金融中心的重要角色。長三角物流金融的區域協同合作,是實現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的有效路徑,可以吸引要素加快流動和配置,促進區域內三產融合和產業鏈優化升級,取得更好的區域協同效應。在長三角一體化戰略背景下,安徽省與滬蘇浙的經濟互補性很強,安徽省應發揮自己科技創新、“芯屏器合”新興產業、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人力資源大省等比較優勢,吸引更多的物流企業、金融機構、實體企業帶著項目通過“創新飛地”來安徽省落地,直接或間接推動安徽省物流金融發展。
六、總結
目前,安徽省物流金融的發展呈現兩極分化的態勢,即經濟發展較好城市的物流金融業務正在穩步成長且需求旺盛,而經濟發展較慢的城市尚處于起步階段;國有大型控股物流企業參與度高、涉足早,而中小型物流企業參與度低、涉足晚。物流金融是物流業和金融業的協同創新,不僅降低了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還降低了金融機構的金融風險,開拓了第三方物流公司的新利潤來源,高效整合了供應鏈,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優化和升級。安徽省應牢牢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的寶貴機遇,勇于迎接挑戰,從政府和企業層面共同推動物流金融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發展方式、增強安徽省綜合競爭力。
參考文獻:
[1]何娟,馮耕中.物流金融理論與實務[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4(5).
[2]Bing Jing,Abrham Seidmann.Finance sourcing in a supplychain[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3.
[3]Wandfluh M,Fischl M,Schoensleben P.Supply Chain Finance:A Risk Perspecive[J].IPSERA Conference,2014.
[4]Silvestro R,Lustrato P.Integrating Financial and Physical Supply Chains:the Role of Banks in Enabling Supply Chain Integr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erations & Production Management,2014,34(3):298-324.
[5]趙光輝.“互聯網+”背景下我國物流金融發展實證研究—以順豐和騰邦為例[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6(3):76-82.
[6]楊國民.2017中國物流企業50強出爐 入圍門檻為年營收28.5億[N].經濟日報,2017-10-15(1).
[7]胡勇.基于物流金融的中小企業融資途徑分析[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7(5):33-35.
作者簡介:袁敏華(1982.02- ),女,漢族,安徽淮南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國際服務貿易、物流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