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油菜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對維護國家食用油供給安全具有重要意義。為篩選適宜武陵山區種植的高產、超高含油量的優質雜交油菜品種,對5個超高含油量油菜品種進行了比較試驗。試驗結果表明,慶油3號、慶油8號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產量高、抗病強、出油高、品質優,適宜在武陵山區推廣種植;中油雜19、華油雜50可在做好菌核病防控工作基礎上慎重推廣;華油567的植株整齊度差、菌核病重、產油量低,不適宜在武陵山區種植。
關鍵詞? ?超高含油量;油菜品種;比較試驗;武陵山區
中圖分類號:S565.4? ?文獻標志碼:A? ?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0.31.005
油菜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油料作物,是國產食用植物油的第一大來源,2019年全國油菜籽產量1 353萬噸,菜籽出油率34.0%,人均食用消費量25.1 kg,食用油自給率30.10%[1]。油菜生產對我國植物油供給至關重要[2]。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位于渝鄂湘黔四省市交匯處,地處武陵山腹地,是重慶市乃至武陵山區最大的稻油輪作高產示范大縣[3],2019年全縣油菜種植面積1.54萬公頃,總產量3.13萬噸,667 m2產量為135.91 kg。“兩碗菜籽一碗油”是目前油菜生產中最熱門的話題,生態條件對油菜油分含量有明顯影響[4],油菜籽含油量每提高1個百分點,相當于每公頃增產37.5 kg菜籽[5]。提高菜籽油產量對維護國家食用油供給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對秀山自治縣境內銷售的通過國家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登記、含油量49.5%以上的5個超高含油量油菜品種進行比較試驗,篩選適宜武陵山區種植的高產、優質、超高含油量的雜交油菜品種,以指導油菜生產,提高產油量,增加農民收入。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設在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清溪場鎮茫洞村,位于武陵山區最大的平壩內,“中國最美田園”龍鳳花海核心景區,海拔354.6 m,北緯28°40′82″,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6.5 ℃,年均降雨量1 340 mm。試驗地交通方便,地勢平坦,地力均勻,排水良好,總長35.6 m,寬48 m,面積1 708.8 m2,前作為玉米。
1.2 試驗材料
供試油菜品種5個,分別為慶油3號(含油量49.96%)、慶油8號(含油量51.54%)、華油567(含油量49.9%)、華油雜50(含油量49.56%)、中油雜19(含油量50.09%)。
1.3 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無重復大區設計,共設5個處理,即每個品種為1個處理,其中以中油雜19作對照(CK),小區面積201.6 m2,處理間走道1.0 m,三方設保護行。
1.4 田間管理
1.4.1 播種
采用育苗移栽,2019年9月24日播種,按1.7 m開溝作廂,溝寬0.3 m,準備苗床面積150 m2;按每100 g種子拌干尿素0.5 kg,分2~3次均勻分廂撒施苗床廂面,再撒施菜籽餅肥7.5 kg。
1.4.2 整地
2019年10月20日整地,采用拖拉機旋耕,實行“一犁一旋”的作業方式,開好廂溝。
1.4.3 施肥
2019年10月26日施肥,每個處理定量均勻撒施40%油菜專用緩釋肥(N-P2O5-K2O=25-7-8)12 kg,撒施后用旋耕機旋耕一次,保證廂面平整,溝直底平。
1.4.4 移栽
2019年10月31日移栽,按0.28 cm×0.40 cm規格拉線定點分級移栽,每個處理栽15行120窩共1 800株。
1.4.5 綠色防控
在播種后2~3 d,子葉露出土面平張時用25 g·L-1溴氰菊酯乳油12 mL兌水15 kg噴施于床面防治蟲害;蕾薹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劑40 mL+康樸液硼水劑30 g+新美洲星50 mL兌水45 kg手動噴施,初花期用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劑40 mL+25%咪鮮胺乳油30 mL+新美洲星50 mL兌水45 kg手動噴施,選擇晴天下午進行葉面噴施,達到“一噴四防”的效果。
1.5 調查項目
實行專人定點調查,2019年 12月23日調查油菜苗情,2020年5月12日調查油菜菌核病、倒伏率,5月22日進行測產考種,6月7日在茫洞村油菜籽加工坊利用YJY-Z450榨油機+便攜式連續煉油機進行油菜籽榨煉油。
2 結果與分析
2.1 基本苗情
據2019年12月23日的調查數據(見表1),5個油菜品種的平均株高為34.88 cm,其中慶油3號株高最高,為37.4 cm,比對照品種高5.8 cm;平均葉片數為9.68張,其中華油567最少(8.2張),華油雜50最多(10.8張);平均倒5葉寬14.92 cm,比對照寬;植株整齊度差值,華油567最差,為-15 cm。
2.2 抗病抗倒性
據2020年5月12日的調查數據(見表2),慶油3號的菌核病病株率為46.0%,病情指數最小,為22.33;華油567的菌核病病株率為96.0%,病情指數最大,為61.00;對照中油雜19的病株率為86.0%,病情指數55.33;慶油8號的病株率49.0%,病情指數25.33;5個品種的菌核病抗性由高到低排序為慶油3號>慶油8號>華油雜50>中油雜19>華油567。所有品種的倒伏率都為0,均無倒伏。
2.3 產量構成
據2020年5月22—26日的測產考種數據(見表3),5個油菜品種的單株角果數在331~535個,其中慶油8號、慶油3號、華油雜50的角果數均比對照多,華油567比對照少;每角粒數在17.9~21.2粒,其中對照品種的角粒數最高;從實收干產分析,單位面積產量在110.84~200.17 kg/667 m2,其中華油567最低,為110.84 kg/667 m2,慶油8號最高,為200.17 kg/667 m2,較華油567增產80.59%,較對照增產5.22%;實收干產排序為慶油8號>中油雜19>慶油3號>華油雜50>華油567,與理論產量排序一致。
2.4 經濟效益
調查結果見表4,5個油菜品種的單位面積產油量為40.36~85.03 kg/667 m2,慶油8號為85.03 kg/667 m2,比對照增加14.23%,比華油567增加110.68%,產油量從高到低排序為慶油8號>慶油3號>中油雜19>華油雜50>華油567;5個品種的出油率為36.42%~42.48%,其中慶油8號、慶油3號的出油率高于對照,慶油8號最高,為42.48%,比對照增加8.56%,華油567最低,為36.42%,5個品種的平均出油率為39.71%,比2019年全國平均出油率34.0%增加16.8%;從凈收益分析,所有處理按照種植成本591元/667 m2,加工成本0.5元/kg,菜籽油銷售價24元/kg,菜餅售價1.4元/kg計算,5個品種的667 m2凈收益為397.48~1 491.14元,慶油8號凈收益最高,達1 491.14元,比華油567增加275.15%,比對照增19.89%;從產投比分析,慶油8號、慶油3號高于對照,華油雜50、華油567低于對照,慶油8號的產投比最高,為3.16,華油567最低,為1.61。
2.5 脂肪酸組成
前人的研究表明,菜籽油中油酸、亞油酸、亞麻酸和花生烯酸含量高的有益健康,世界衛生組織(WHO)和聯合國糧農組織(FAO)推薦食用油中亞油酸、亞麻酸的比例在(1∶1)~(4∶1),有利于人體吸收,而高品質菜籽油油分中各類飽和脂肪酸(軟脂酸、硬脂酸、花生酸)含量應較低,優質菜籽油中芥酸含量應越低越好。本試驗測得的5個油菜品種的菜籽油脂肪酸組成見表5,可以看出,油酸含量是華油雜50最高,亞油酸含量是慶油3號最高,亞麻酸含量是中油雜19最高,亞油酸、亞麻酸的比例為2.56~2.95,花生烯酸含量是華油567最高,軟脂酸含量是中油雜19最低,硬脂酸含量是華油雜50最低,花生酸含量是慶油8號最低;慶油3號、慶油8號、中油雜19、華油雜50的芥酸含量均低于1%,慶油3號最低,華油567最高,達到1.868%;經綜合指數法評價每個品種的綜合得分,慶油3號(1.19分)>慶油8號(1.07分)>華油雜50 (1.05分)>中油雜19(1.04分)>華油567(0.97分),慶油3號、慶油8號、華油雜50的綜合得分高于對照品種。
3 小結
試驗結果表明,慶油3號、慶油8號的綜合性狀表現較好,產量高、抗病強、出油高、品質優,適宜在武陵山區推廣種植;中油雜19、華油雜50可在做好菌核病防控工作基礎上慎重推廣;華油567的植株整齊度差、菌核病重、產油量低,不適宜在武陵山區種植。大力推廣適宜的超高含油量油菜品種是在現有種植面積上提高單位面積產油量的有效措施,可實現品種優質化,提高食用油自給率,確保食用油供給安全。
參考文獻:
[1]? 王瑞元.2019年我國糧油生產及進出口情況[J].中國油脂,2020,45(7):1-4.
[2] 王漢中.我國食用油供給安全形勢分析與對策建議[J].中國油料作物學報,2007,29(3):347-349.
[3] 許洪富.秀山縣稻油輪作高效栽培關鍵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5(7):31-32.
[4] 蔣新正.我國基因技術育一成油菜籽含油量達世界首位[J].中國油脂,2002(1):42.
[5] 趙衛國,王灝,李殿榮,等.甘藍型特高含量油菜種質及其主栽品種的指紋圖譜構建[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11,12(6):904-909.
[6] 林久祿.油菜含油量調控基因的鑒定[D].北京:中國農業科學院,2016.
(責任編輯:易? 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