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汀
【摘要】居住是人類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居住區戶外環境景觀已成為住宅規劃設計和住宅市場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居住區戶外景觀環境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居住區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地方,是與人聯系最緊密的景觀環境,居住環境的好與壞影響著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也體現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和品位,所以居住區戶外環境的景觀質量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正因如此,其景觀設計在被注入了新內容的同時也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總體上講,居住區景觀設計應堅持“舒適、安全、整潔、環保”的設計理念,通過建設高質量的綠化景觀環境,創造一個舒適、健康、和諧及充滿活力的人居生態環境。
【關鍵詞】海綿城市;居住區;景觀融合
1、“海綿化”設計基本原則
(1)總體規劃,合理布局。在對現有的生活小區開展綠化設計時,要把海綿城市的總建設目標放在首位,綜合考慮每個個體和整體的關系,包括:綠地、景觀、道路、綠化等各個方面,防止因考慮不到位而導致重復規劃或者缺項、漏項。同時,根據規劃設計內容中的不同功能、不同類型等做好合理統籌布局,避免盲目組合而影響其實用性和整體性。
(2)降低硬質,補綠透水。傳統生活小區的道路以及休閑廣場中硬質鋪裝的所占比例往往較大,其直接影響著雨水的自然滲透、自然凈化、自然積存。因此,在對既有小區實施綠化設計時須優先使用透水鋪裝,以實現雨水的自然下滲與積存。
(3)因地制宜,技術集成。既有小區的綠化設計工程復雜而又煩瑣,為確保以最小投入來實現海綿城市的建設目標,須結合設計場地的地理、水文條件,并根據當地降水以及內澇防治等情況,合理確定各項設計技術參數與指標,選用適宜的設計技術與技術集成。
(4)建管結合,不斷改善。“重建輕管”是影響居住區海綿化設計實施效果的關鍵因素。因此,既有小區的綠化設計必須要重視“建管結合”,真正將建設與管理結合起來,做好設計設計與施工的全方位監管,對不滿足建設要求的應及時予以整改,以為居住區“海綿”設施的穩定運行與管理夯實基礎。
2、居住區戶外環境特點
居住區戶外環境總起來說是為居民服務的,既具有美化景觀環境的功能,又具有為居民提供日常休閑戶外活動空間的使用功能,同時具有凈化空氣、隔絕噪聲等生態功能,因此,在設計過程中需綜合考慮社會學、環境行為學、心理學、美學、生態學等因素,設計出綠色、健康、舒適的宜人空間。
3、居住區戶外環境設計原則
3.1 生態可持續原則
將生態可持續原則融入到居住區景觀設計中,這就要求對空間的利用要合理到位,對資源的使用要充分、合理,并且不影響整個設計要表現的效果。注重生態環保設計手法在景觀環境中的應用,依據景觀生態學原理,增加植物的多樣性及豐富度,不僅在改善居住區戶外環境小氣候、維持生態平衡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而且為居住區戶外環境提供多樣性景觀和休閑場所。
3.2 社會性原則
通過藝術的手段發揮環境對人的感召力,將文化滲透到日常生活環境中,對人際交往和精神文明建設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并提倡公眾的參與和管理。
3.3 經濟性原則
依據本地經濟狀況,注意節能、節材,合理使用土地資源。設計整體表現為樸實簡約的風格,盡量避免浮華鋪張,并盡可能采用新材料、新技術,最大程度地提高性價比。
3.4 以人為本原則
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人的需求和感受,不僅注重景觀的視覺效果,更要注重其功能性,為居民營造舒適宜人的居住環境是居住區戶外環境景觀設計的首要任務。隨著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斷發展,居住區景觀設計越來越趨于人性化,重視自然與和諧、體現文化與美感、促進健康與交流將成為居住區景觀設計的重點。
4、景觀功能分區
居住區戶外環境設計要求具有全局觀念,總體把握居住建筑與綠地之間的關系,既要尊重建筑的總體布局和地形地貌等現狀,又要使戶外環境空間自身形成合理的布局。居住區戶外空間功能分區可包括娛樂休息區、安靜休息區、植物觀賞區和水景區等。其中娛樂休息區設有兒童游樂設施、成人健身器材等,滿足人們生活、娛樂的需要;安靜休息區配以花灌木的點綴,為居民營造一個安逸的休息環境;植物觀賞區可以設置園林小品,配以彩葉植物,給人們帶來不同視覺感受;水景區可以根據小區的規模及定位設置噴泉、水池等水體形式,與植物結合構成景觀,集娛樂和休閑于一體,給人以美的享受。
5、植物種植設計
居住區綠地是居民日常接觸最多的環境,良好的植物景觀有利于打造舒適自然的戶外空間。居住區植物選擇應以鄉土樹種為主,這樣不僅成活率高,還可以顯現居住區景觀的地方特色;在植物配置上采用孤植、群植等手法,在豎向種植上充分遵循生態化的原則,喬灌草相結合;在選擇樹種時也要注重季相變化,延長植物的觀賞期,形成春季花艷、夏季濃蔭、秋季紅葉碩果、冬季有景可賞的四季變化景觀。
6、城市綠化帶設計
在大多數的城市道路規劃和建設中,一般都會使用“中間高”和“兩邊低”的結構來完成路面設計,這樣的結構可以讓雨水更加順暢地流入道路邊的排水孔內,保證路面排水效果。但是在實際的建設中,道路綠化帶卻要比傳統路面高,并沒有發揮排水的作用。將海綿城市理念應用到綠化帶設計中,可以通過在道路中央鋪設凹型綠化帶,并且在綠化帶的底部位置鋪設碎石,以此來加快雨水的滲透速度。在雨水滲透和收集的過程中,還可以利用智能開關,依據雨水量來進行調控,一旦雨水量過大超過標準值,就可以通過調控智能開關來完成排水作業。與此同時,排水管道的設計方面需要在規范標準內盡可能擴大管道直徑,保證排水暢通,定期的管道疏通工作也至關重要。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綠化帶灌溉作業,對水資源的保護起到了推動作用。
7、小品與設施設計
園林小品設計與環境的關系是多方面的,園林小品是功能技術和藝術相結合的產物,設計時要符合適用、堅固、經濟、美觀的原則,小品和設施在景觀環境中其功能和形式是多樣的,如凳、椅、雕塑形式都要不拘一格,小品的布置一定要與建筑營造、水景設置、植物配置相結合,打造優美的景觀效果。
8、地域文化表達
居住區戶外環境設計要考慮所在城市的歷史文脈,充分體現地域文化特征。在進行居住小區的景觀設計時,通過建筑與環境來表現文化的延續性,營造出富有地方特色的景觀環境,使小區的居民產生認同感、歸屬感,引起共鳴,從而增強景觀文化魅力。
參考文獻:
[1]彭海龍,劉頌.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常見的問題及對策[J].住宅科技,2010(02):05~09.
[2]楊楚甜.居住區可持續景觀生態設計技術應用研究[D].大連:大連工業大學,2016.
[3]閆曉俊,陳其兵.人性化的居住區景觀設計[J].安徽農業科學,2007, 35(32):80~81.
[4]滕明君.快速城市化地區生態安全格局構建研究[D].武漢:華中農業大學,2011.
[5]張晶.海綿城市理念在城市精品道路景觀設計中的應用要點探析[J].現代園藝,2020,43(10):107-108.
[6]靳琳昊.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城市道路景觀設計方法探討[J].住宅與房地產,2020(0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