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慈
[摘 要] 當前,人口老齡化的總體趨勢已不可避免且無法逆轉,同時隨著人口轉型加劇,深刻影響著環境、資源的結構組成。人口老齡化已不單單是老年人口數量的增長與養老保障問題,更是新時期促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與國家可持續發展基本方略的深度融合問題。本文從頂層設計、健全制度、體系建構、科技創新和優化資源等方面入手,著力打造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河南方案”。
[關鍵詞] 人口老齡化;城鄉養老保障;科技創新;河南省
[中圖分類號] C924.2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32-38-2
進入21世紀以來,河南省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程度加深,預計在“十四五”時期將超過14%,農村地區的人口老齡化問題將更加突顯。為此,必須加快探索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的創新舉措,可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施策。
1 謀劃積極應對老齡社會的頂層設計
積極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已成為黨和國家的重大發展戰略。作為農業人口大省,河南省要依照新時代全黨、全社會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基本戰略思想和現實省情,從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方略層面謀劃積極應對農村老齡社會的總體布局。
1.1 建立老齡化應對機制
要加快出臺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現狀的農村人口老齡化應對機制,從全省層面確立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挑戰的整體思路和工作部署,將老齡化戰略納入中長期發展規劃,要求各地區制定老齡事業發展年度計劃,把老齡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
1.2 強化思想認識
黨的十九大把老齡工作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五位一體”整體布局和“四個戰略”布局,就是在不斷提升全社會對老齡工作的重視程度。要按照中央的總體要求,科學分析和把握農村人口老齡化與全國發展規劃的整體目標實施,打通解決農村老齡社會問題的最短路徑。
1.3 重視輿論宣傳引導
強調河南省農村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的嚴峻性以及實施健康老齡化戰略的重要性,增強農村的老齡意識。同時,在河南省加快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聚焦全民老齡意識提高和全社會自覺參與,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社會環境,真正實現老有所養。
2 健全適應農村人口老齡化的相關配套制度
隨著河南省農村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深,老年人口規模持續擴張,使社會、家庭面臨的問題日益突出,隨之出現的社會保障危機對財政支出、勞動力成本、社會積累等方面均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因此,應對農村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沖擊和挑戰,要從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不斷健全適應農村人口老齡化社會特征的相關制度。
2.1 積極發展銀色經濟
在保證老年人健康的前提下,提高老年農村人口的勞動參與率。同時,積極推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發展“銀發經濟”,收獲人口數量、素質、健康等綜合紅利。在此期間,要充分考慮各地區的差異特點,實行差異化的老年人力資源開發策略,進而倡導形成積極就業觀,充分發揮農村老年人的潛力。
2.2 完善鼓勵生育制度
改善人口年齡結構、延緩人口老齡化速度,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手段。隨著2016年“全面兩孩”政策的實施,新生兒出生比例顯著上升。然而長期來看,受河南省人口基數現狀、人口結構波動、生育觀念轉變等因素的影響,未來幾年生育率將會呈現平穩下降的趨勢,“低生育率陷阱”始終威脅河南省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因此,要持續完善鼓勵生育制度,做好生育政策研究,消除養育“兩孩”的后顧之憂,進而逐步平衡人口結構、釋放人口紅利、緩解人口老齡化問題。
3 統籌推進城鄉養老保障體系建設
老年社會保障是當代社會老年人生活的主要支持系統和影響因素,其中經濟保障是滿足老年人其他各方面社會保障的核心與基礎,養老保險則是經濟保障中的主體部分。
3.1 從“全覆蓋”走向“深入保障”“公平保障”
要不斷提高城鎮、農村居民養老保險的政府補貼、保障水平,使之真正足以養老。目前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為每人每月55元,這一標準與新農保相同,地方人民政府可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基礎養老金標準。因此,建議河南省根據經濟發展和物價變動等情況,適當調整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的最低標準,在實現全覆蓋的同時逐步走向“深入保障”“公平保障”。
3.2 從“碎片化”走向“整合融匯”“有機統一”
要盡快著手對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整合,在政府不斷加大投入的基礎上,平衡縮小不同養老保險之間保障水平的差距。改變現行養老保險制度中依據參保對象不同身份而高度“碎片化、分割化”的現象,將農村居民對應的農村養老保險、普通城鎮職工對應的職工養老保險進行有機整合。這不僅是面對人口老齡化趨勢時必須進行的養老保險制度調整,更是實現其保障國民基本養老需求、提高養老金收入水平、不斷滿足農村老年人對美好生活需求的真正意義所在。
3.3 從“一刀切”走向“個體需求”“分類服務”
要將未被納入其他養老制度的城鄉高齡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作為重點關注對象,將老年福利由“特定指向”轉變為“廣泛惠及”,使更多普通老年人能享受政策紅利。尤其在發展農村居家養老服務時,要將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和生活來源作為主要的保障內容。城鎮則要側重于發展居家養老服務供給,做好養老需求評估,滿足不同老年群體的個性化養老需求。
4 依靠科技創新應對人口老齡化
按照《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的要求,河南省要進一步“強化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科技創新能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把技術創新作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第一動力和戰略支撐,全面提升國民經濟產業體系智能化水平[1]”。依靠科技創新探索河南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道路。
4.1 善用現代信息技術
要充分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現代科學技術,發揮智慧養老服務新模式,通過跨業務應用融合、數據共享形成協同效應。要不斷整合各類服務資源,發揮勞動力替代效應,依靠加強科技創新應對人口老齡化,滿足新時代老年人對美好生活的需求。
4.2 強化科技創新支撐
著力提升老年服務的科技化水平,通過加大老年健康科技支撐力度,推進老年醫療診斷、康復治療等領域的前沿共性技術發展。同時,優先發展老年人護理照料、生活輔助、功能代償等養老輔助科技產品,充分發揮其生理健康信號檢測、語音交互、智能聊天、遠程醫療等功能,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幸福感。
4.3 打造新興老齡產業
要創新科技思維,打造新興老齡產業。堅持以市場為主體,充分發揮政府的有效調控,不斷擴大老齡產品和服務的內生需求與供給,在大力開發老齡市場的同時,促進河南省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
5 優化配置各類養老資源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盵2]其中,優化配置各類養老資源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做好養老服務業的主攻方向,也為河南省未來發展養老事業提供了新的目標。
5.1 創新居家、社區、機構養老服務模式
要積極創新養老服務模式,建立居家養老服務網絡,讓農村老年人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各種養老、惠老服務。大力發展社區照料服務,逐步增強社區的依托功能,充分發揮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養老服務作用。同時,要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在充分發揮公辦養老機構的托底作用下,挖掘現有各類資源的潛力,推行“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經營模式,整合和改造興辦民辦養老機構。
5.2 推動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深度融合
要充分認識發展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重要性,以老年人為本,實現基本養老公共服務應保盡保,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中讓老年人得到連續、適應、規范、便捷的基本醫療服務,推動醫療衛生服務進一步延伸。同時,要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興辦醫養結合機構,在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同時不斷提高其基本醫療服務供給能力。
5.3 提升社會長期照護資源供給能力
在預期壽命延長和老年人群慢性疾病患病率上升等因素的共同影響下,失能老年人群所占據的規模和比重不斷增加。因此,要做到未雨綢繆,積極探索建立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鼓勵老年人通過購買長期商業護理保險在內的多種老年護理保險產品保障自身的長期護理服務需求。與此同時,要落實好將有關醫療康復項目納入基本醫療保障范圍的政策,為失能、半失能老人康復治療服務提供相應保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EB/OL].(2019-11-21)[2020-10-13].http://www.gov.cn/zhengce/2019-11/21/content_5454347.htm.
[2]人民網.黨的十九大報告[EB/OL].(2018-03-13)[2020-10-13].http://sh.people.com.cn/n2/2018/0313/c134768-313381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