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小雙
[摘 要] 國有林場作為我國林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長期以來被非法侵占的情況十分嚴重,甚至影響了國有林場的正常經營管理和生產,危及了林地管理的穩定性和國有森林資源的安全性,更是影響了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環保等一系列工作成果的展現。因此,對于被侵占的國有林地應采取科學的收復管理方式,從而推動地方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國有林地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后期侵占林地收復整治相關工作展開分析。
[關鍵詞] 國有林地;非法侵占;綜合整治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7909(2020)32-67-2
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城市的拓展和眾多建筑項目的落實,林地被征用的情況越來越多,導致國有林場內的林地面積逐年減少。就目前我國林地發展情況來看,導致林地被侵占的原因諸多,但更多的是管理者對林地的發展未進行合理規劃,且未加強對林地的維護。國有林場是我國建設生態文明社會和推動自然生態環境平衡的主要助力,國有林場的可持續發展是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國有森林資源被長期非法侵占、破壞,對國有資產造成了極為惡劣的負面影響,同時也阻礙了國有林場的正常經營生產管理和經濟效益發展,不利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工程的推動,因此對被侵占的國有林地進行科學、合理的綜合整治十分必要。因此,要提出更為合理、科學的被侵占林地的綜合整治措施,以加快國有林地收復工作進度,保護國有森林資源并推動林區穩定發展。
1 國有林地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1.1 非法占用林地從事生產、投資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人多地少的問題逐漸突顯。尤其在農村地區,農戶對土地的需求日益上漲,多數居住在林場周邊的村民為改善自身生活條件、擴寬經濟來源,擅自越過林地邊界展開毀林開荒種植活動。這些村民除了開墾林地種植農作物外,還私自在林場內種植鮮花、果樹等經濟植物,更有甚者私自將加工廠內的垃圾傾倒或埋在林地內[1]。這些行為均嚴重違反了國有林地管理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但多數林地管理者僅對居民行為進行口頭說教,并未嚴格按照法律法規進行懲罰,導致國有林地被侵占的現象日益嚴重。
1.2 林地面積大,管護難度逐漸增加
林地是一種特殊的開放性資產,國有林場大多數均位于地勢較為偏遠的山區,林區內交通不便、信息流通速度較慢,加之林地面積較大,經營管理難度極大。在保護森林資源、維護自然生態平衡的基礎上,國有林地的經濟渠道來源逐漸減少,長期處于人力、物力、財力不足的經濟狀態,在林場管理力量薄弱的情況下,很難對國有林地實施有效的管理和監管,從而讓許多違法侵占林地的人員有了可乘之機。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當地政府和林業管理部門對國有林地的監管力度不足,未對侵占林地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置,導致被侵占的林地難以進行收復和管理,整體國有林地被侵占的綜合整治工作難以有效開展。
1.3 群眾法律意識淡薄
在以往國有林地管理過程中,許多農民漠視林地權屬問題,并依照自己的想法集體性、有組織地強行侵占國有林地,由于他們長期私自占有國有林地,導致國有林場的正常經營生產活動受到嚴重阻礙[2]。在社會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對沙石、土壤的需求不斷增大,某些不法人員通過侵占國有林地進行開采,為自己謀取利益,嚴重破壞了國有林地資源。
2 被侵占國有林地的綜合整治措施
2.1 加大宣傳力度,完善管理措施
在國有林場日常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員應加強對周圍居民林業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工作,要做好依法管理林地。同時,可利用新聞媒體、網絡渠道、林業活動等方式加強宣傳,從思想上改變林區周圍居民的錯誤理念,并進一步強化國有林場管理層的法律意識,從而提高國有林場的管理效率,加大執法力度,從根本上杜絕私自破壞林地的行為。只有加強宣傳引導工作,充分利用宣傳效應,加強群眾對林地管理、林地保護相關法律法規的了解和認知,才能有效減少群眾對林地的破壞行為[3]。
2.2 規范林地征占程度
林地征用的用途決定了林業部門采取什么樣的管理措施和程序,若是公益類林地被征用,則可在補償標準上適當按低標準執行;若是非公益類林地被征用,則需嚴格把關審批程序,不能隨意批準。對于工業征用林地,則需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執行;而商用林地征用則不予審批。為了更加合理、有效地保護國有林地不受非法侵占,位于城市邊緣的國有林地可以將林地和生態公益林等均納入到森林公園的規劃范圍內,讓森林資源能夠得到有效利用,同時避免當地對國有林地進行過多的侵占。對于已經規劃入森林公園的林地,若需征用,相關部門則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加大審核力度,并在一定基礎上提高林地征占補償標準。
2.3 嚴格執法,加大整治力度
森林公安作為林業改革成果的保護者,肩負著保護森林資源、維護林地治安、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任。因此,在開展非法占有國有林地綜合整治工作的過程中,可以借用森林公安的力量,開展對非法侵占國有林地行為的整治、打擊活動。對于林區周邊居民非法占用林地開山采石、建造房屋、進行農業經營生產等行為,需依照相關法律進行嚴格處理[4];針對未辦理林地占用手續就私自建設的行為,不但要依法補辦審批手續、繳納補償費用外,還要根據法律法規予以重罰。只有嚴厲打擊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才能對被侵占國有林地的綜合整治工作帶來巨大的推動作用。
2.4 從多方面加強林地回收工作
首先,可以通過以砍促收的方式推動國有林地回收工作的進度,通過實地調查、落實被侵占林地面積和具體位置,對于種植成年樹木的林地需要加強管理,避免一切無證采伐情況的發生。同時對被侵占林地辦理采伐證時,可直接展開林地回收工作,并由林場進行統一經營和管理。在確認權屬后,可允許占有者進行采伐,但需簽訂承包合同進行林地回收,或在林地回收后,通過國有林場開展對外公開招標、對外承包經營等,在提高國有林場經營管理效率的基礎上展開林地回收工作。其次,可以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合規回收林地,對國有林地被侵占面積已達刑事立案標準的林地,可由森林公安進行立案調查,嚴厲打擊非法侵占林地的行為,并回收林地;對于侵占面積還未達到刑事立案標準的林地,但占有者態度較為惡劣、拒絕退回林地,則需以維護土地物權為由,將其起訴至法院,進行判決后再回收林地。最后,要對回收林地進行清理,可通過做好群眾思想工作、適當補償一定的費用與立案打擊等方式的結合,組織相關林地管理執法力量對被侵占林地上的一切附屬物品進行回收,從而為樹木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
2.5 增強國有林場自身管理力量
國有林場應不斷規范對林地資源的管理方式,并積極爭取政府與執法部門的支持,通過責任落實,加強對林場的現場管理,從而有效防止國有林地被侵占。地方政府和林業管理部門要加強對國有林場的監督管理工作,對工作職責履行不到位的工作人員要按照規定進行問責。國有林場自身應加強對森林資源的保護,時刻將防范國有林地被侵占計入最為重要的工作行程,并制定更加完善的森林資源保護、經營管理相關規章制度,并層層落實監管責任。除此之外,還可定期展開國有林地的回收專項活動,打擊一切違法侵占林地的行為,讓群眾逐漸意識到非法侵占國有林地會受到法律制裁,進而樹立不能、不敢亂占森林資源的正確思想理念,長期有效地保護國有林地資源。
3 結語
在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維護自然生態平衡的背景下,國有林場應充分發揮自身生態文明建設作用,加強對林地建設和森林資源的保護,全面推動生態社會發展。目前,國有林場面臨被侵占林地面積擴大、收復難等局面,做好國有林地收復工作是目前我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只有政府與林地管理部門統一目標,加強配合,才能逐漸完善被侵占國有林地的收復管理工作,從而推動林業經濟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吳世良.收回被占林地有妙招:廣西國有欽廉林場收回被侵占林地做法[J].廣西林業,2019(3):7-8.
[2]和太平,陳廣財.廣西區直國有林場林地被侵占問題調查與分析[J].廣西林業科學,2019(2):277-280.
[3]許基煌.談廣西區直國有林場林地被侵占的治理對策[J].國家林業局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7(2):13-17,22.
[4]陳廣財,王磊,丁允輝,等.廣西國有林場存在的問題及高質量發展對策[J].林業調查規劃,2020(1):15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