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興
俗話說:“冬吃蘿卜夏吃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其實冬天也是姜大顯身手的好時節!
年前老同學聚會,舉杯時有一位老同學的手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他常年在東北做水產生意,冬天生凍瘡常有的事,今年也不例外。他自嘲道:“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散席后,我給他打了一通電話,介紹了生姜擦手治凍瘡的方法,他堅持了一周,反饋說凍瘡好了很多。
方法:將生姜切成姜片,然后用姜片反復擦拭凍瘡部位,以感到皮膚發熱為度,每天3~5次。
生姜屬于祛寒之物,可以促進肌膚血液循環。堅持每天用姜片擦拭凍瘡數次,不僅可以消除凍瘡,同時也是預防凍瘡的好方法。
專家點評
生姜是用途廣泛的調味品。燒魚時放上幾片生姜,能解腥氣;炒肉撒點生姜末,香味更濃;將嫩姜做成醬菜,食之別有風味。還有將新鮮生姜用糖腌成糖姜,供食用和醫用的。如傷風感冒,喝碗糖姜湯散風寒,療效顯著。
生姜又是一味良藥。中醫認為,它性辛、溫,無毒,入肺、胃、脾三經。具有發表散寒、止嘔化痰、鎮痛殺蟲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生姜具有抗菌、抗滴蟲、升血壓、興奮呼吸、促進消化、抗凝血、抗氧化、對食品污染菌的協同抗菌作用。近年發現,生姜還有預防膽結石、降低膽固醇、防止血液凝固、防止暈車暈船及抗癌等多種用途,頗受人們的青睞。
讀者介紹的生姜治凍瘡的方法,有一定的效果。稍加改進,效果會更好:將1塊鮮生姜放入熱灰中煨熱,切開后擦患處,每天3~4次,一般連續用藥5~7天可愈。
作為一味藥食之寶,生姜在生活中的應用遠不止這這些,現補充介紹治病效驗簡便方數則,供讀者參考。
治小兒腹瀉 將生姜切片,貼于雙側內關穴,膠布包扎固定,每天敷12小時。亦可將生姜搗泥,敷于肚臍,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連用2~3天。適宜胃寒吐瀉者,可溫中散寒。
治小兒嘔吐 生姜適量,洗凈,搗爛裝入布袋內,置小兒胃脘部,上放熱水袋熨1~2小時。每天2~3次,直至病愈。可溫胃止嘔。
治小兒厭食癥 生姜3片,小茴香10克,蔥白1根。將上藥共搗爛,放鍋中炒熱后,外敷于肚臍處,敷料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連續用藥5~7天。可消食導滯和胃。
治小兒遺尿癥 生姜30克,炮姜、附子各6克,補骨脂12克。共搗爛如泥狀,外敷于肚臍處,膠布固定。5天換藥1次,連續用藥2~3次即可。可溫腎止遺。
治急性附睪炎 生姜去皮,洗凈,切片備用。每次取姜片6~10片敷貼于患側陰囊,蓋上紗布,托起陰囊。每天換藥1~2次,連續5~7天。可活血止痛。
預防暈車 用5分硬幣大小的新鮮生姜片貼敷在內關穴,固定。
治水、火燙傷 生姜適量搗爛榨汁,用藥棉蘸上姜汁敷于患處。輕者1次即可;重者用姜汁把紗布浸濕敷于患處24~48小時。結痂脫落后痊愈。
治妊娠嘔吐 生姜切片,貼于雙側內關穴,膠布包扎固定。每天敷藥12小時。可溫中止嘔。也可將生姜搗泥,敷肚臍窩上,敷料覆蓋,膠布固定。每天換藥1次,連用2~3天。
治急性踝關節扭傷 生姜適量搗爛,加食鹽少許混勻,外敷患處。用藥3~5天可愈。
治風濕性關節炎 生姜適量洗凈,晾干去皮,搗成爛泥,擠出姜汁。用適量脫脂棉將其吸附;將藥棉均勻敷于患處,然后用潔凈薄膜做成網筒套在關節處,用松緊帶扎緊兩端,防止姜汁流出。一般敷藥5~7天,早晚各換藥1次。
治臀部肌注致疼痛 將新鮮質嫩豐滿的黃姜橫切直徑1厘米,厚度0.5厘米,置于環跳穴和阿是穴上,用大拇指呈回旋按壓揉動5~10分鐘,一般用藥2~3天腫消痛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