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東君
2020年12月8日,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在總統府出席新聞發布會并發表講話。
在曠日持久的內外夾擊中,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終于迎來了一個好消息。12月6日,委內瑞拉舉行議會選舉,馬杜羅領導的執政黨競選聯盟獲勝,贏得了277個席位中的近250席。初步計票結果公布后,馬杜羅發表電視講話,宣稱這是一場偉大的勝利。
這場勝利,馬杜羅等了5年。
5年前的那場議會選舉,多個反對黨組成的聯盟贏得了多數席位,開始持續向馬杜羅政府發難。也是在那場選舉中,反對派議員瓜伊多登臺亮相。2019年初,剛剛當選議會主席的瓜伊多在首都加拉加斯的一次集會上,突然自封“臨時總統”,并隨即得到美國承認,大大加劇委內瑞拉混亂局勢。在美國持續進行打壓的背景下,這次議會選舉就更引人關注。
選舉進程一波三折。
先是一場大火。今年3月,加拉加斯存放投票器的倉庫發生火災,近5萬臺投票器和近600臺電腦被燒毀。選舉委員會主席警告:“如果一些小團體認為這樣做能破壞憲法所規定的選舉進程,他們就大錯特錯了。”
2020年12月6日,委內瑞拉首都加拉加斯的民眾佩戴口罩前往投票站投票。
2019年4月4日,委內瑞拉反對派領導人瓜伊多出席會議。
緊接著是反對派發難。眾多反對黨聲稱,選舉存在舞弊,要共同抵制。棄選的瓜伊多表示,參加選舉等于“共謀”,他拒絕承認選舉的合法性和結果,還呼吁民眾不要投票,以便“向世界證明委內瑞拉人已經失去了對選舉的信心”。
美國自然也不會缺席。美國財政部今年9月宣布制裁5名委內瑞拉議員,理由是他們支持馬杜羅以及受其“操縱”的議會選舉。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在聲明中說:“美國依然致力于確保委內瑞拉人民得到他們理應享有的自由公正選舉。”
其他負面聲音也不絕于耳。歐盟要求委內瑞拉推遲選舉,理由是委內瑞拉“不存在舉行透明、公平和公正選舉的條件”。美洲國家組織大會也通過決議,稱委內瑞拉現政府為“馬杜羅非法政權”,說即將舉行的選舉是“欺騙性的”。
面對各方壓力,馬杜羅表現得信心滿滿。他批評瓜伊多是因為沒有勝算才帶領反對黨抵制選舉,并在9月赦免了110名反對派人士,鼓勵反對派參加選舉,表現出愿意達成全國和解的姿態。他回擊“統治美國的這幫人”,說他們“行事如同黑手黨,威脅、勒索、敲詐和攻擊無所不用”。他還宣布,300余名國際觀察員確認參與監督選舉。在選舉前夕,他高調表示,如果反對派獲勝,他將辭去總統一職。他說,他的命運掌握在委內瑞拉人民手中。
最終,人民給了他一個答案。有觀察人士注意到,這次選舉的投票率為31%,不少國家也沒有認可選舉結果。與此同時,普遍看法是馬杜羅的權力將進一步得到鞏固。隨著本屆議會任期結束,瓜伊多將失去以議長身份自命“臨時總統”的政治基礎。
贏得選舉,馬杜羅感嘆說,“這一天終于來了,我們一直保持耐心。”不過他可能還要繼續保持耐心,因為只要美國“亡”其之心不死,就算沒了“瓜伊多”,也還會有“豆依多”。
馬杜羅苦美國久矣。作為拉美的“反美先鋒”,委內瑞拉長期被美國視為眼中釘,2017年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后,更是不斷在政治、經濟、外交和軍事上向委內瑞拉施壓,大力支持瓜伊多,希望逼迫馬杜羅下臺。即便今年疫情肆虐,美國依然動作不斷。
有懸賞——3月,美國司法部以涉嫌“毒品恐怖主義”為由起訴馬杜羅等委方高官。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宣布懸賞1500萬美元“抓捕”馬杜羅,他的4名親信也各被懸賞了1000萬美元。
有威脅——4月,美國宣布將聯合其他國家在西半球發起最大規模“禁毒”行動,以防止“來自委內瑞拉的毒品進入美國”,而美國用于“禁毒”的軍事裝備包括海軍驅逐艦、戰斗艦、巡邏機、巡邏艇等等。馬杜羅說這是30年來美國在拉美規模最大的軍事部署,將把整個地區拖入代價高昂、血腥和無限期的戰爭沖突。
有綁架——5月,一伙雇傭兵乘坐快艇在委內瑞拉北部海岸登陸,企圖制造混亂、發動政變,但陰謀沒得逞。據被捕的美國雇傭兵供述,他們計劃拿下一座機場,再把馬杜羅綁架到美國。雇傭兵說他們受雇于瓜伊多,不過馬杜羅把這筆賬記在了美國頭上。
2020年1月,馬杜羅發表公開演講。
還有拉攏——9月,蓬佩奧來了一場為期三天的南美四國行,先后訪問蘇里南、圭亞那、巴西和哥倫比亞,委內瑞拉是他此行的重要議題。在圭亞那,他稱馬杜羅是“受指控的毒販”,必須下臺,還說美國將和圭亞那在圭委兩國有爭議的海域聯合巡邏,“打擊毒品犯罪”。在巴西,他到訪一處委內瑞拉難民安置點,指控馬杜羅人為制造危機;又宣布美國將再提供3.48億美元,幫助“逃離馬杜羅政權的委內瑞拉人”。對此,馬杜羅回擊稱蓬佩奧此行是戰爭販子巡回之旅,企圖聯合南美多國向委內瑞拉宣戰,但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