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波 陳雅翾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學校教育也在應勢而變,高校體育課程作為基礎公共課程,在授業育人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加強高校體育課程改革,是當下每一位高校體育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將從體育教師的教育觀念、培養目標、課程設計、課堂激發等幾個步驟來探討高校體育教師如何做到課堂的主導者,從而為廣大的體育教師以及教育管理者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體育?課堂?主導
一、前言
隨著時代的發展,科技信息化也隨之高速發展,先進的科技與理念不再局限于區域性,而呈現出世界范圍的交流,好的教學理念得到廣泛的推廣,而高效體育課堂教學方式也產生了深遠影響。教育工作者們倡導體育課堂教學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提高課堂的人文關懷的同時,促進學生對體育知識的掌握,這為體育教師對體育課堂的把握與主導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對于體育教師如何成為課堂的主導的研究,顯得尤為迫切。在此以教師成為課堂主導者為契機,討論體育課堂教學與教師應具備的素質,順應了時代教育意義,提高了體育學科教育功能的廣度和深度,為體育學科建設提出了新思路。
二、高校體育教師如何做到課堂的主導者
(一)體育教師完善自身不斷學習
創新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學習是創新的前提條件,只有在學習先進的知識與理念后才能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創新。反之則是井底之蛙。唯有學會發展、堅持終身學習才能適應現代社會的迅猛變化。這也說明了不斷學習的重要性,作為一名當代高校體育教師更應如此,要不斷學習,充實自己,了解當下體育學科發展的前沿問題和熱點問題。對于課堂教學的熱點問題應給予關注,積極參考國內外的教學經驗的同時主動收集和攝取相關資料進行研究,并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教育方法,形成把握課堂主導的能力。
(二)把握教師與課堂的關系,確立教師的主導地位
高校體育課有別于其他學科,在體育課堂上是一種開放、活躍、自主、協作的氛圍,不但要求學生積極思考還要求學生在思考的同時實施行動,做到手腦合一,而且以運動行為為表達方式。鑒于體育課堂的這些特征,教師對課堂的把控和課程設計須予以全面深入的考慮。必須確立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明確學生、教師、課堂三者之間的關系,充分做到有的放矢。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是將前賢之經驗進行了高度的總結與概況,教學過程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作為主導的教師在課堂上就應發揮自身的主導性,通過課堂這一載體,發揮主導作用于學生,因此,學生就成了過程的中心,一切過程和任務都是為學生的學服務。
(三)注重課堂設計,提高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要求教師把握課堂節奏,主導課堂是整個教學過程的難點。教師應該首先在熟悉教學大綱和課程內容的前提下,對現有教學計劃和教學內容進行重新設計,做到科學、易懂、樂學,即在教學大綱的指導下,科學地設計課程內容和教學方式。對于樂學,就是要讀懂學生的心理特點,從課程中去挖掘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并在課程中進行放大,促使其達到學生樂學、想學的目的。因此,整個教學都要做到通過課堂設計把握課堂節奏,使學生的思路圍繞教師預先設計的思路發展,從而做到教師對課堂的主導。
(四)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激發學生學習意識
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怎樣通過體育活動來啟發學生,激發學生的自我學習意識,是體育教學設計的難點問題。體育課堂注重育體,以育體為手段,達到育人的目的。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握師生的位置關系,即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中心的關系是課堂設計必須考慮的問題,教師要體現學生的中心位置,關鍵要在“導”字上下功夫。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的問題一定要有目的性,要針對班級中學生的總體水平和每一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要充分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設法讓每一位學生積極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要循循善誘,啟發他們積極思考問題。另外,在課堂上要做到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中心作用,認真聆聽學生的聲音,以學生的所需、所想、所感為切入點,引導學生自我學習。
(五)啟發學生思考,養成自我學習的習慣
凡是習慣的養成都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有計劃,有實施,有結果,這個結果就是我們最初想要達到的目的。因此,教與學、學與用就是這樣一個過程。課中的教與學,都是為課后學生的“用”服務的,這也叫學以致用。啟發學生課堂的觀察、思考,讓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從自己的生活中去尋求知識。那么在課堂上怎樣去啟發學生是作為老師應該思考的問題。其實回想我們日常在教育、教學上的諸多方式方法都可以予以借用,當然也可以根據現有方法和自己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方法。總之通過一系列教學手段和方法,促使學生學以致用,培養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總結生活,從而提高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
三、結語
在課堂教學中,充分拓展體育的教育功能和學科價值。作為一名體育教師通過發展自身的能力應勢而變不斷提高自身綜合能力,正確認識課堂主導與課堂的關系,注重課堂設計,提高教師的主導作用,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主導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并積極引導學生把握課堂節奏,從而真正做到教師主導課堂。
參考文獻
[1]張秋玲.“主導主體說”內涵的理解及其辨析[J].中國教育學刊,2006(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