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侗
川端康成的童年生活十分坎坷,2歲喪父,3歲喪母,7歲祖母亡,10歲姐姐身亡,15歲時相依為命的祖父離世。他小時候曾經想當畫家,中學以后轉向小說創作。
祖父常年纏綿病榻,家里經濟狀況捉襟見肘,川端康成和祖父一起吃苦受窮。“爺爺,鎮上的書店里又來了幾本文學書。”一天忙完家務,川端康成把咽回肚里的話,還是忍不住說了出來。昏暗的燈影下,雙目近乎失明的祖父日漸枯槁,停頓半天,有氣無力地說:“去買吧,現在沒錢,請老板記到賬上,我會還的。”他跑去書店,把心儀已久的《源氏物語》《枕草子》等書抱回家。他如饑似渴閱讀,祖父聽見他的朗讀聲,欣慰地笑著。從此,鄉下小鎮書店里進的文學書籍,他一本不落地購買。他明白祖父即使自己受苦受窮,甚至冒著斷藥的危險,也支持川端康成買書,擔心他錯過了好書而自責。祖父對他買書的允諾,讓他“簡直高興得像一道亮光射進了黑暗的世界”,照亮了川端康成的文學之路。
祖父走后,留下的賬單里,大多數是川端康成購買書籍的錢。祖父不因生活苦難為借口,勸阻川端康成購書閱讀,更沒讓他棄學打工,在他閱讀時甚至忍痛不發出任何聲音打擾他。祖父的開明支持,讓川端康成認識到,賬單雖是生活的大山,但更是特殊的激勵。因為賬單里有苦難,更有期待和機遇、關愛和寄托。
都說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按川端康成的經歷,注定會輸,但他贏了,并且贏在賬單里。其實人生處處是起跑線,川端康成的起跑線藏在賬單里,不是嗎!
(責任編輯/劉大偉 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