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梅
【摘 要】隨著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合唱指揮已經成為高校音樂教學中的必修課。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能力,教師需要迎合時代音樂發展趨勢,不斷創新合唱指揮教學方法,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音樂教育改革,促使學生提升音樂綜合素養。本文就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創新,進行簡要的分析與研究,希望能夠探索出一種適合學生發展的教學方法,從而有效提升合唱指揮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合唱指揮;教學方法;音樂能力
中圖分類號:J615.1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20)35-0054-02
一、創新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價值意義
從某種層面上看,合唱指揮是音樂教學中的重要知識模塊。學生只有理解音樂作品中的藝術形象,才能更進一步地了解音樂思想。在學習合唱指揮知識時,探索合唱與指揮的關系,不斷找尋更具色彩的音樂表達方式,從而使音樂魅力得到更好的綻放。另外,合唱指揮屬于音樂藝術中的一大特色,也是音樂專業學生必須要學習的專業課。只有堅持運用先進的教學理念,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不斷提升教學效果,才能從根本上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發展學生的音樂品質,以及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深層次的音樂知識,從而將學生打造成推動音樂事業進步與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二、創新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要遵循的原則
(一)堅持流暢性、簡單化原則
在實際教學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確指揮角色的重要性。通過利用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展示一些指揮失誤的經典范例,讓學生能夠從中認識到指揮的實際效用,從而使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尊重指揮者的指揮,進而更好地完成表演任務。從整個合唱表演過程上看,指揮者的指揮是貫穿始終的。所以這就要求指揮者必須要流暢地完成指揮工作,這樣才能帶領團隊呈現出更好的表演。另外,指揮者進行指揮時,一定要將動作簡潔化、明朗化,使合唱者能夠在第一時間解讀出指揮信息,從而更好地表達音樂藝術。因此,教師一定要在教學中堅持流暢性、簡單化原則,使學生理解指揮工作的內涵。
(二)貫徹果斷性、氣場性原則
貫徹果斷性和氣場性原則,是提高合唱指揮效果的有效方法。一般來說,在進行指揮教學時,教師必須從表情、動作等方面出發,展示出最佳、最好的音樂狀態。通過堅持果斷性原則,保證動作的協同性,最大限度上防止動作拖沓和打亂音樂節奏。為了使整個音樂綻放出更強的藝術魅力,教師一定要穩住氣場。通過展現指揮者的指揮形象,給學生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從而在保證音樂表演有序進行的同時,游刃有余地駕馭整個音樂氛圍。
(三)落實連續性、動態性原則
從某種層面上看,合唱音樂表演不是個人英雄主義,它需要團體中的每個人相互配合。合唱表演的音樂效果具有明顯的銜接性,如果發生中斷,出現指揮錯誤的情況,就很容易危及整場演出的藝術效果。基于此,教師一定要從音樂節奏、音樂美感的角度出發,不斷升華音樂表現效果,從而將自身的音樂內涵釋放出來,感染學生。另外,為了使合唱指揮教學形象化,教師還需要將動作有機地融合在一起,突出音樂演出的動態美,使學生能夠理解教師所教的知識,從而達到團隊演出的預期效果。
三、現階段高校合唱指揮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對合唱指揮教學認知不夠
眾所周知,合唱與指揮的聯系是十分密切的,沒有合唱,指揮就會失去存在的價值,沒有指揮,合唱就會成為一盤散沙。所以只有將二者密切地聯系在一起,開展更為系統的音樂教學,才能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理解合唱與指揮。然而一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沒有重視二者的聯系,只是片面地對學生進行合唱教學,簡單地講述一些指揮的要領,導致學生對指揮認知不夠,不能深入地學習音樂知識。長此以往,學生出現了只重視“合唱”知識,而忽視“指揮”知識的情況,嚴重限制了學生音樂思想的發展。
(二)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滯后
教學手段單一,是現階段合唱指揮教學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由于教師沒有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依然采用“一言堂”的教學方式,導致很多學生不能理解教師所教的音樂知識。再加上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體現,缺乏對相關知識的理解,從而致使課堂氛圍差,學生學習特別機械、被動。另外,教師教學方法滯后,沒有重視研究教學方法創新的策略,從而使教學效果越來越差,學生根本無法學習到更多的合唱與指揮知識。
(三)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互脫節
從某種層面上看,合唱與指揮是融為一體的音樂學科。如果不能將相關知識與實踐表演進行有機結合,那么學生很難理解表演中的奧妙與玄機,更不可能學好合唱指揮知識。在高校合唱指揮教學中,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相互脫節是十分常見的。由于學生獲得的實踐機會少,理論知識掌握不牢固,因而很難呈現出一場具有濃厚藝術色彩的音樂表演。如果教師對此再不給予足夠的重視,不僅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會給學生的音樂素質帶來嚴重的影響。
(四)教學評價流于表面形式
在合唱指揮教學中,教學評價是至關重要的教學環節。受傳統音樂教育理念影響,教師沒有準確定位學生的位置,導致很多學生在進行理論學習和實踐訓練后,依然不能提升自身的音樂表演能力。尤其是在教學評價中,體現出了師生之間的“階級性”。雖然教師極力倡導學生參與教學評價,但一些學生由于與教師情誼不深等原因,不敢在評價中吐露心聲,這就使得學生提教學意見成為一種形式,根本對合唱指揮教學的發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另外,受考試體制的影響,教師常常以成績論英雄,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出現了逆反心理,不能積極投身學習,不能準確評價自己,從而給學生的音樂素質發展,以及音樂素養的提升帶來了極大的阻礙。
四、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創新的策略
(一)汲取先進的教學理念,提升對合唱指揮教學的重視度
為了提升學生的合唱指揮能力,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不斷汲取各種先進、前衛的教學理念,加大對合唱指揮教學的研究力度。通過升華教材知識,將“合唱”與“指揮”有機地融合在一起,促使學生正確地認識到合唱和指揮所充當的角色,以及所發揮的作用。首先,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權利。通過鼓勵學生自主研究合唱與指揮中需要注意的問題,不斷提升學生的音樂情感,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掌握更加全面的知識。其次,教師應建立全新的教育模式。通過科學、合理地安排課程內容和時間,不斷優化教學策略,使教師能夠結合學生的學情,創新出更具實效性的教學方法,從而對學生進行有廣度、深度、厚度的音樂教學,促使學生學到更為具體、詳細的合唱指揮知識。最后,教師應重視分析每一個學生的藝術性格。通過結合學生的音樂表現情況,不斷挖掘學生的天分,并將這種天分融入在合唱指揮技能中,促使學生能夠依托音樂語言更好地展示自己。
(二)借助各種教學技術,為創新教學方法提供根本路徑
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創新合唱指揮教學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為了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能力,教師需要借助多媒體技術,給學生刻畫合唱指揮的藝術形象。通過激發學生的音樂興趣,提高學生發現音樂魅力的能力,促進學生學有所用。首先,教師應將“合唱”與“指揮”進行聯合教學。依托多媒體技術,帶領學生觀看相應的藝術節目,使學生能深入觀察合唱指揮的特點,以及分析合唱指揮的知識內容,從而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習慣。其次,教師應利用多媒體技術,培養學生的音樂情緒。由于學生受音樂元素影響較大,極容易被調動情緒。因此,教師需要從心理效應等角度出發,不斷幫助學生控制音樂情緒,從而使學生能夠在更好的狀態下學習合唱指揮知識。最后,教師應借助信息技術等手段,加大與學生的互動力度。通過提問題等形式,不斷優化師生之間的關系,從而使教師更加方便、直接地引導學生學習。
(三)更新優化教學方法,加強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的銜接
為了防止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出現脫節的情況,教師需要不斷地更新和優化教學方法,從多角度銜接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從而使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既能深入研究理論知識,又能在實踐中夯實音樂基礎。首先,教師應重視提升自身的教學素養。通過接受相應的教學培訓,意識到“一邊理論”和“一邊實踐”的重要性,不斷在學習中充實學生的音樂思想,使學生能夠自主、自愿鍛煉音樂技法,促進學生音樂素質的全面提升。其次,教師應開展相應的合唱活動。通過競賽的形式,號召學生進行合唱指揮表演。通過讓學生盡情地展示自身所學的知識,在沉淀學生音樂情感的同時,發揮學生的音樂創造力。最后,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通過就某一曲目進行細致性的講解,不斷幫助學生理解音色、節奏等知識,促進學生內化音樂技能,提高合唱指揮能力。
(四)構建多元化評價機制,優化合唱指揮教學成果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離不開教學評價的支撐。教學評價不僅是促進教師轉變教學策略的依據,也是優化學生學習方法的有效路徑。為了提升合唱指揮教學的效果,教師需要從更高的高度出發,建立更加系統、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從而使學生能夠深入到知識學習的各個細節,促進學生提升音樂基本功。首先,教師應采用“靜態”和“動態”兩種評價模式,對學生的音樂能力進行全面的測評。通過掌握學生的理論和實踐能力,不斷創新和完善教學方法,從而保證學生的合唱指揮學習。其次,教師應重視活躍課堂教學氛圍。通過采用師生互評、教師自評、生生互評、學生自評等方式,不斷帶動學生正確認知合唱指揮的內涵,以及幫助學生找到符合自身定位的學習方法,從而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升自身的音樂素質。
五、結語
總之,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提升自身的音樂素質,提高自身的合唱指揮能力,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路,不斷創新教學方法。通過拓展合唱指揮的知識面,延伸合唱指揮的技能方法,不斷促進學生提升音樂素養,從而更好地感悟音樂的藝術魅力,升華自身的音樂境界。
參考文獻:
[1]劉婷婷.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創新[J].藝術評鑒,2019,(19):118-119.
[2]劉文娟.高校合唱教學對策探析[J].戲劇之家,2019,(22):176-177.
[3]韓媛媛.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創新探究[J].黃河之聲,2018,(21):140.
[4]李瑞嬌.淺談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發展[J].北方音樂,2018,38(16):112-113.
[5]易蓉.高校合唱指揮教學方法的創新研究[J].當代音樂,2018,(04):49-51.
[6]張艷軍.高校音樂專業教學模式初探[J].大舞臺,2013,(07):182-183.
[7]張艷軍.應用型音樂學(教師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藝術教育,2013,(0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