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新課程改革已經越來越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和重視,課改實驗的不斷推進為各學科教師提出了更高的教學標準,同時,也為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方式的變革提出了更大的挑戰。對于初中物理這門比較有趣而又抽象的學科,要想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要在教學方式的變革上狠下功夫。基于此,本文根據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經過不斷的課堂教學實踐與探索,提出了符合學生發展的物理課堂教學改革建議,以此來達到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的目標。例如積極轉變陳舊落后的教學模式和教育觀念, 通過角色轉換來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通過新奇實驗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探究興趣;通過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等方式來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動力和創新思維等,全面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物理? 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6-0125-02
物理是中學課堂開設的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重要學科,其中包含許多中學生不易理解的專業術語和物理概念、規律。給教師的授課增加了一定難度,同時也增添了學生學習物理的畏難情緒,長此以往,不少學生因物理難學而產生了厭學情緒。如何讓學生轉變學習壓力為學習動力,將厭學情緒轉化為學習興趣是教學過程中的難點,也是教師實際教學中的著重突破點。為了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物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創新呈現出多樣化,教師的教學不再以傳授知識為主,而是向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能力為主轉變,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也更加豐富多彩,除了從課本上、課堂上學習之外,課外還可以借助各種網絡學習資源來深入學習,將課堂上掌握的知識進行內化、理解,自主構建物理知識體系,使學生的物理學習由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物理教學以學生活動為主,該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究的就把時間還給學生,讓他們自己嘗試發現知識,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予以適當的引導和點撥。 這樣看似“放養”的教學模式實則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極大的滿足感,提高學習興趣,減少“厭學情緒”的同時還能大大提升學習效率。
一、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目前,在物理教學改革中還有許多現象讓人感到困惑和不安,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物理教學以講授為主, 學生的學習比較被動
長期以來,由于不少學校對教師工作的年終考核以學生成績、升學率為主要參考,受此影響,許多物理教師在教學中重物理知識的傳授,輕能力培養和物理科學素養的提升,物理課堂教學方式死板、落后。為了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使學生獲取更多的物理知識和應試訓練,不少物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以講為主,有時候甚至整節課都不讓學生發言,自己一講到底,把物理知識強行灌輸給學生, 這樣,學生只能被動接受物理知識、死記硬背物理規律,在這樣死板、落后的教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逐漸對物理這門學科失去了興趣,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明顯削弱,學習效率大大降低,課堂上學生與教師的互動很少,顯得死氣沉沉,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打盹的、做小動作的屢禁不止,這樣的物理課堂實在令人擔憂。
2.物理課程教學重視理論,忽略實踐
物理學科統屬于自然科學范疇,物理學習的目的之一是解釋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并根據所學知識加以應用,從而更好地服務于人類社會的發展。因此,在平時的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動手實踐,引導學生靈活運用物理理論知識來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但反觀現實教學,物理學科教學與其他課程教學并無太大差異,所謂的實踐也都大多流于表面,課堂內容不能得到順其自然的延伸,這是初中物理教學一直以來不能得到突破性進展的一大原因。
3.忽視學生閱歷不足,物理基礎薄弱
在長期的一線教學過程中我們發現,迫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大多學生雖然反感枯燥的課本教材,但又不得不把學習重心放在教材之上,由此便忽略了對日常生活中物理現象的觀察和留意,這就導致學生普遍缺乏生活常識和實踐閱歷,物理基礎薄弱。而有些教師往往也只是批評學生動手能力不足,不能活學活用,不能舉一反三,卻忽視了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能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導致許多學生在物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上屢次受挫,成績下降,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物理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就逐漸喪失了。
二、突出物理教學思想,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1.幫助學生樹立物理學習信心
初中作為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過渡時期,同時也正值學生的青春期。學生開始渴望獨立,希望得到人們的認可,因此教師在日常物理教學中要避免用簡單粗暴的方法去打壓、批評學生,否則容易引起學生對物理這門學科的反感和排斥情緒,? 以上心態是不健康的,應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正確引導予以避免。同時要積極調動學生已有的經驗與現生活的聯系,幫助他們理解常見現象中蘊含的科學道理。另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物理研究方法的滲透和實事求是、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培養,對學生多引導、多鼓勵,并通過正確、合理的方式對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正面評價,讓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好感,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 樹立起學習物理的自信心。
2.構建情景課堂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力求構建情景課堂模式,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情景課堂的教學方式更多地體現在教學的開放性、多樣性和先進性,盡量做到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創新,通過學生自主思考,了解知識的獲得過程和經歷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構建知識結構,而不是機械接收和死記硬背知識結論。同時教師要把握物理課堂教學高效性原則,對于課堂高效性有充分的認知,對于初中物理課堂而言,強調學生主體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從關注學生的“學”到注重學生的未來發展,本著“一切為了學生”而開放創新。盡量采用新穎活潑的教學方式,例如游戲式、合作式、探究式等來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效率。
3.緊扣教材,重點突出
任何一個章節的知識點都有難易之分,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也應當做到詳略得當。課堂上教師要合理運用多媒體和計算機網絡等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充分發揮教學課件的作用,以此來突破教學重難點和學生的思維限制,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規律,以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另外,還要教給學生從網絡中獲取信息的本領,能正確進入信息高速公路獲取知識、拓寬視野,提高學生從網絡獲取知識的能力,對于基礎型的概念或較容易的知識可以鼓勵學生借助網絡視頻、課件、微課等方式自主習得。 而對于本章的重難點內容則需要教師重點講解,防止學生陷入知識的誤區,或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陷入“牛角尖”的局面。據此,教師在進行情景創設時應當盡可能地貼近教材,用較短的時間將學生的注意力從情景中轉移到課本的重難點當中。
三、強化物理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1.挖掘生活中的實驗素材,激發探究興趣
在平時的備課中,教師需認真研讀課程標準,找到其中有關物理實驗教學的部分,將其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實踐當中去,課堂上,盡可能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探究時間,讓學生分組合作親自動手操作,觀察實驗現象、分析實驗數據、共同探尋普遍規律。另外,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外資源開展拓展實驗,課外資源的包含內容更多、更廣一些:包括課外資料,網絡信息等一切學生和教師可能接觸到的資源。在當今這樣一個互聯網時代,學生學習的方式已經不能僅僅局限于老師的課堂講述和課本上的內容,要多多接觸外界資源拓展自己的視野。同時教師也應當利用互聯網平臺,加強調研活動,發掘有趣的課外物理實驗素材,借助多媒體和網絡資源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補充、拓展完善,幫助學生理解掌握物理知識、提高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 教師可以充分挖掘生活中常見的素材進行演示實驗,比如把筷子插入水中,學生就可以肉眼直觀地看到筷子折斷的現象;在玻璃磚的后面放一支鋼筆,讓學生從前面觀察,學生看到鋼筆錯位了。接著提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呢?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在探究“光的折射規律”時,可以事先用礦泉水瓶收集煙霧來增加入射光線在空氣中的可視度,讓實驗現象更加明顯,便于學生探尋規律。
2.創新實驗方法,激發探究興趣
現今時代的發展變革速度之快遠遠超過了課本的更新迭代,課本上的內容很多已經跟不上當前實驗教學的需求。學生已經熟知和厭倦了課本上的實驗和單一的實驗方法。如果教師善于利用生活實例創新實驗方法,做好實驗,學生的物理學習將會事半功倍,要想培養起學生的興趣,就要別出心裁。例如:在探究影響電阻大小的因素實驗時, 由于電流變化不明顯,學生不便觀察,可以打破教材中的實驗方法,在電路中再串聯一個小燈泡,通過小燈泡亮度的變化來顯示電流的變化,從而輕松判斷出電阻的變化。又比如在學習《大氣壓強》時, 可以用神奇的“覆杯實驗”和“瓶吞雞蛋實驗”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接著提問:是什么力量把紙片拖住不掉下來?是什么力量把雞蛋壓人瓶中?學生輕而易舉地回答出是大氣壓的作用,從而有力地證明了大氣壓強的存在。這樣通過新奇的實驗方法,能使學生整個實驗過程全神貫注,并且對之后的學習內容也產生了巨大的學習興趣。
3.通過多元評價,激發探究興趣
在物理探究實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避免在教師壓力下的強迫式學習,教師要鼓勵學生分組合作,親自動手操作,并鼓勵學生積極探究,根據實驗數據討論發言,表達自己對實驗現象的理解。這樣人性化的課堂實驗模式中,不僅能夠讓學生理解掌握物理學知識,同時能夠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的課堂價值,得到人文關懷,提高人文意識。在實驗過程中,通過學生在實驗中的分工合作與參與實驗的積極性,給予多元評價更容易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結語
就現階段初中物理教學實踐而言,物理新型課堂模式的構建還處于起步階段,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不斷積累先進經驗,總結改進方法,想方設法全面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胡毓秀.談物理課堂的幾種改革[J].中學理科園地. 2016(03)
[2]李春光.用多媒體增強物理課堂活力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 2016(12)
[3]馬艷玲.初中物理課堂提問的技巧與方法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 2017(09)
作者簡介:
季英(1975-),女,漢族,甘肅民勤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