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昭和
俗話說:日食三顆棗,容顏不會老。紅棗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進補佳品。其味甘、性溫,能補脾益胃、養血安神,主要用來調治氣血兩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失眠健忘、心悸心慌、唇指甲淡白、神疲乏力等病癥。此外,大棗也常用做藥引,或煎水以送服藥物。一是補氣血;二是保養脾胃,調和、緩和藥性。
老家58歲的大伯患肝硬化腹水已經一年多了,近期病情越來越重,腹脹如鼓,臥床不起,自感腹脹疼痛,大便干結。市某中醫院診斷后開給予十棗湯,由芫花、甘遂、大戟三味研末而成。取十枚大棗,文火煎濃汁300毫升,適溫頻服,送服藥面,先少量,漸增量,當小便增多,大便通利時停止服藥面,而改僅吃大棗。用藥三天后腹痛減輕,腹水也消退不少。
(河南開封 ?石麗萍)
專家點評
《傷寒論》中有一個專治“懸飲”(類似現在肝腹水、滲出性胸膜炎等)的方子,名“十棗湯”,是由芫花、甘遂、大戟三味研末組成。服用本藥時,仲景強調要用“十枚棗”煮湯送服,“十棗湯”之名概由于此。原來,這三味因藥性峻烈且都有毒,用大棗湯送服是為了益氣護胃,緩和諸藥之毒性。這可以說是大棗被當為藥引的最早記載。
大棗即紅棗,是一味藥食兼具的佳果,味甘性溫,主要功效是補脾益胃、養血安神、調和藥性。大棗可加入方劑中煎服或制作藥丸服用,也可用作藥引。服某些中成藥時,以大棗煎湯送服,可以起到增效、緩解峻猛或有毒藥物的效果。
大棗水甘甜,能健脾(補氣)養胃,胃腸吸收強。作為藥引,大棗煎湯主要適宜治療脾(氣)虛、氣血兩虛等脾胃虛弱的中成藥。
參苓白術丸 ?當一個人脾氣虛,肺氣弱時,常會表現出脾胃虛弱、食少便溏、氣短咳嗽、肢倦乏力等癥狀,此時可選參苓白術丸,并以大棗煎水送服效果更佳。原因是大棗能補脾益氣化濕,有助增強參苓白術丸的補氣效果,改善脾虛所致的乏力、便溏等癥狀。方法是取5~8枚大棗(去核用肉),加水煮沸后,再慢火煮約10分鐘,取汁候溫時送服參苓白術丸6克,日服2次。也可將藥丸倒入煎煮的棗湯中,稍煮使化解后飲服,這樣胃腸吸收更充分,效果更好。其他如人參健脾丸、香砂六君子、補中益氣丸等補氣藥,也可用紅棗水送服。
歸脾丸 ?氣血不足會引起心悸、失眠、貧血乏力、月經不調等癥狀,與脾虛有關。脾主運化水谷,化生血液,脾氣虛易引起脾的運化失常,營養攝入不足,進而導致氣血兩虛,引起心神不安或失眠。歸脾丸主治氣血兩虛癥,如用大棗煎湯送服,可以加強歸脾丸補益脾胃、運化和促進消化的功能;大棗又可補血,血足則能養神。一般可選大棗5~10枚,煎煮取液約150毫升,分2至3次送服歸脾丸。治氣血兩虛的人參歸脾丸、人參養榮丸等,也適宜用大棗水送服。
理中丸或附子理中丸 ?理中丸屬溫中祛寒藥,主要用于脾胃虛寒引起的嘔吐泄瀉、胸滿腹痛、消化不良、手足不溫等。用大棗湯送服,能借大棗甘溫補脾之力,增強該藥的溫中健胃功效,使脾健而陽復,改善脾胃虛寒癥狀。
玉屏風散(顆粒) ?玉屏風散由黃芪、防風、白術組成,是治療氣虛感冒或自汗多的代表方。如用大棗水送服,可增強補脾益氣效果。另外,玉屏風也是治療過敏性鼻炎、濕疹和哮喘的良藥,用大棗10枚煎水送服,因大棗既能補氣,還含有大量具有抗過敏作用的物質環磷酸腺苷(CAMP),可增強抗過敏作用。
禁忌
大便秘結、發燒,或胃腸濕熱引起的舌苔厚膩、脘腹脹滿者,不宜服用大棗水。大棗水含糖較高,糖尿病患者也當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