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曉明
通常認為,尿糖和血糖像是一對親姊妹,一個升高,另外一個也會高。而且多數糖尿病患者的尿糖和血糖都是升高的。但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可能會遇到一些患者,尿糖陽性,血糖卻在正常范圍。為何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個名詞:腎糖閾。即近端腎小管對葡萄糖的重吸收達到極限,尿中開始出現葡萄糖時的血糖水平。當血糖濃度高于腎糖閾,腎小管不能完全把濾過的葡萄糖回收,就可在尿中測出糖。但腎糖閾并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會隨著腎小球和腎小管的情況不同而不斷變化。正常情況下,當血糖超過9~10毫摩爾/升時會出現尿糖。以下幾種情況也可能引起尿糖陽性。
腎糖閾下降 ?通常新生兒、妊娠期、哺乳期的腎糖閾相比正常成人會有所下降,因此容易出現尿糖陽性,而血糖是正常的。此外,腎糖閾下降也可見于病理性,如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小管疾患等腎病;但一般會有相應的臨床表現,如蛋白尿、尿素升高、浮腫等。
一過性尿糖 ?可見于一次性食用含糖分過多的食物,或者胃大部切除術后糖在腸內吸收加快,可出現一過性餐后尿糖陽性。顱腦損傷、腦血管意外等應激狀態可引起血糖一過性升高而引起尿糖陽性。
疾病影響 ?甲狀腺功能亢進、腎上腺腫瘤等內分泌疾病,可有血糖升高而引起尿糖陽性。
假陽性結果 ?檢測尿糖一般采用尿糖試紙進行,根據試紙顏色深淺來判定尿中糖含量的高低。由于尿中的某些物質具有還原性,如尿酸、維生素C,或從尿中排出藥物成分如阿司匹林、異煙肼、青霉素、噻嗪類利尿劑等,都可能造成尿糖假陽性。尿液被過氧化物、次氯酸鹽、強氧化性清洗劑污染,也可使尿糖呈現假陽性。
隨著糖尿病患病率的逐年增高,血糖和尿糖這一對“好姐妹”已成為判斷糖尿病的重要指標之一。但是這對好姐妹也會有“不和”的時候。尿糖測定作為一個簡單的初篩實驗,有時并不能正確反映血糖濃度的真實情況,因此不能作為糖尿病的診斷依據。糖尿病應以空腹和餐后兩小時血糖的檢查結果為主要診斷依據。單純尿糖陽性患者血糖卻未必增高,但是一旦出現尿糖,應及時完善相關檢查,以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