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現在這個時代,城市在不停地發展和更新,而城市建設的文明是否還在繼續呢?面臨城市環境藝術的藝術發展時,設計者在個性和人權之間會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同時又要挑起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繁華美麗的城市需要個性的亮點和特性,城市的環境藝術設計更需要更新創新。設計師應該成為一個能融入當地人生活的人,體現出設計對象所擁有的功能和意義。
關鍵詞 創新;設計;發展;城市建設
我國的城市化進程不論從規模的大小還是速度的高低都是令世人矚目的,然而,在城市規劃建設越來越好的同時,又存在形式主義和鋪張浪費的現象,城市沒有自己鮮明的特點、缺乏個性,喪失其原有的韻味等,專家們把這些現象分類規劃為十大不良傾向:隨意建設草坪、隨意拆除和建設、隨便建設標志性建筑、馬路寬度隨意改變、開發區和中心商務區隨意建設、隨心擴大別墅豪宅、隨意擴大城市規模、辦公樓越建越富麗堂皇、搞假古董旅游、建筑摩天大樓等。或者在現存的建筑中盲目的個人主義的傾向對城市的建設發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必須做些什么讓我們的城市更加充滿人性化設計。
1把環境藝術設計的研究和討論放在前面
1981年,國際的建筑師協會第14屆世界建筑師大會上,第一次地提出了環境的藝術設計和科學的性質。大會的主題是“建筑·人·環境”。1989年,中國環境藝術學會(籌)等舉辦“中國80年代優秀建筑藝術作品評選”,在國內外都受到了廣泛的好評和歡迎。1987年,《中國美術報》專門召開了有關環境藝術為主題的研討會,包含了著名的規劃師、建筑師、畫家、雕塑家、美術理論家、哲學家等廣泛的人士來參加了這次的研討會。1988年,在天津召開了《全國城市環境美》大型學術研討會,著名學者李澤厚、吳良鏞等專家從許多方面研討環境藝術的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于是后來就有了比如深圳的“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一系列的藝術環境的作品。1992年10月8日,代表中國建設環境藝術的國家級協會——中國建設文化藝術協會環境藝術委員會成立。大會受到了廣泛的關注和重視,建筑師在大會上重新宣講了華沙宣言的內容,討論了有關環境藝術的問題,我國的環境藝術作為一種行業和學科就是從這個時候才開始的。
人們慢慢地認識到城市環境的科學和藝術,都是需要經理很長的歷史的過程的。建筑中所含有的價值觀的演變經歷了使用建筑學的階段(要求實用、堅固、美觀的建筑)、藝術建筑學階段(把建筑看作是“凝固的音樂”)、機器建筑學階段(視建筑為“住人的機器”)、空間建筑學階段(認為“建筑是環境的科學和藝術”)。目前,建筑學的價值觀已經開始進入第六個階段——生態建筑學階段。近年來,我國參加環境藝術實踐的人很多,但城市環境藝術作為一個學科和行業,目前還沒有公認的學科理論,正處于一個慢慢上升的階段。因為城市的公共環境藝術的主要角色是建筑和城市的空間,它是構成建筑城市的空間的材料、框架、意義。所以,這就要求我們更加的注重規劃者和建筑者在環境藝術中的作用和意義。
城市公共環境藝術的范圍是十分的廣泛和寬泛的,從探究材料的優勢和特點個性開始,它包括了城市公共環境的城市的空間、道路的系統、廣場、橋、建筑物群、園林、壁畫、雕塑、紀念碑、建筑小品,也包含櫥窗、欄桿、廣告、花池、地形、水面、河流、草地和自然的景觀。另外,屬于城市公共環境中有了作用,但不是具體有形的物體,比如是人們心理上的需求、習慣的模式、人口的結構特點、生產、生活和交際上的要求等,都是建設城市公共環境藝術設計時需要考慮的問題。所以,有些人把環境藝術稱之為“什么都包含的藝術”、“涉及面寬泛的藝術”。城市的公共環境藝術的對象、空間、時間上的寬泛性,這讓它具有很多其他藝術門類不同的特色特點,它最大的特色特點是“環境的藝術化”和“藝術的環境化”,這就是環境與藝術的聯系和互動,所謂的成功之作就是只有在最佳的狀態的環境藝術作品。
2城市需要的是創新的環境藝術作品
環境藝術的作品中包含著室內的環境的作品和室外的作品,這里指的是城市環境藝術包括的是城市的廣場設計、小區的規劃的設計、雕塑設計、園林設計、城市綠化、城市的燈光噴泉設計、商業街的格局設計等等。環境的藝術作品是城市居民親密的活動空間環境,能愉悅居民的心情同時也能改變了城市的環境,增加了城市人們的生活的情趣,提升人們的精神品味:可以促進當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丁的興旺。創新的作品一定要是受大眾喜歡的而且要有一定的親和力,并且包含自己當地的文化,對外來的文化也要有一定的吸收,對其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既不是臨摹也不是復制,而是探究和醞釀,用不同的眼光去定奪。例如:陜西同濟院四層水流抽象立面展覽館,方案的設計立意摒棄一般建筑的結構,它更具抽象的意義,在傳統與未來之間尋求平衡點,以歷史的沉淀和未來的視角引起多義性與想象力的模糊共振。屋頂圖案的原型是天宇星空的意向與現代數字化藝術結合。立面則是水流的抽象化,利用參數化的形變,產生河水流逝般的動感。達到了創新的目的,和現代城市環境的協調的統一。
而位于洛杉磯的市中心第五、六大街之間的潑心廣場(Pershing Square),這個建筑就是代表了另一種浪漫主義的風格。此建筑大膽地運用了純色的對比,簡單的造型加上紫色粉色的色彩運用。紫色的運用在渡水墻的圓形水池,將音樂瀑布噴泉帶入到靜水之中,墻上的窗戶也運用了中國園林中的元素,小方框的窗戶將外面的景致帶入了進去,亮黃色的咖啡廳和三角形的汽車站則位于廣場的另一端,在色調上產生了極大的視覺差距。水池周圍的鵝卵石的漸變性鋪設成為泛水區,以黑色灰色的花崗巖拼裝成曲折的水道,圓形的水池和下沉式的矩形露天廣場以幾何形狀的風格圖案設計,這個便是這個廣場的設計特點。這里改造之前,大多是無家可歸的流浪漢和毒販的聚集地,這個改造的項目在最大限度和意義上成功地完成了周圍的物業改善和社會建設的優化目標,因此潑心廣場就成為城市文化活動的中心[1]。
世界上許多的著名的建筑物體都是標志著這個城市的象征,這些建筑物就像是一個個紀念碑,代代傳承這人類的文明。對于城市的設計者他們需要的是把當地的文化和日常的息息相關的信息融入設計中,只有這樣的藝術品才能大大地提升城市的品位。法國的埃菲爾鐵塔矗立在法國的首都巴黎的市中心的戰神廣場上,是舉辦世界博覽會建立起來的永久性的紀念物。凱旋門是法國人民勝利的象征;凱旋門的外觀看起來雄偉端莊;意大利威尼斯的圣馬克廣場、悉尼的歌劇院等等。城市的建筑環境空間就像是一場音樂會,可以陶冶我們的情趣凈化我們的心靈,讓人與人的心更加的靠近。
3在城市的文化中、地理特征和歷史中去發現創新
3.1 把握當地人文歷史特征,提高公共環境藝術建設水準
每一個城市都有不同的特點,怎么去發現和創新都是需要細細研究和發掘的,只有把握住當地的人文歷史特征,結合科學的做法才可以得出很好的作品。很多低質量的作品被復制、模仿、克隆,給我們的視覺上造成了極大的污染,以至于環境中的資源被無限的浪費。一個城市的夜生活是這個城市的點睛之筆,夜市中的城市燈光五彩斑斕,既可以提升人們交往交流的空間也可以是城市的點睛之筆。比如說,河南開封的夜市生活是遠近聞名的,開封的夜市吸引了很多外地的人來游玩,一條不是很寬的街道,兩邊排滿了琳瑯滿目的吃食,香味四溢,很有特色。
3.2 挖掘當地地域特征,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創新
當代的城市環境越來越被人們需要和重視,廣場的設計都要和周圍的環境相輝映。比如是西安鐘鼓樓的環境設計,凸顯出兩座鼓樓的外貌,保證了他們的視野通透,于是他們的設計采用了下沉式的廣場、下沉式的商業街、地下商業街和綠化廣場等多元素的設計理念,增加了西安鐘鼓樓中心點睛的吸引力和包容力。與此同時,為了緩解和解決交通上的人車分流,在設計的元素上,設計者采用了中國古代傳統文化的含義,傳達出傳統文化的氣息,創造出了完整的未來的城市文化廣場環境。引用自然環境的手法也是地域特征的創新形式,大量的引用當地的水資源、綠植被、動物等,用此進行環境藝術創新的設計。就像是西安鼓樓環境,正是運用了大量的植物綠化來點綴廣場的環境。這些綠植的裝點看起來能使人心情愉悅又增添了城市的靈動感。
3.3 探索社會歷史發展的過程,豐富環境藝術創意源泉
在歷史的長河中孕育出的獨特的環境藝術形式——中國古典園林,古典的園林它的設計當然和中國繪畫和文學寫作都是息息相關的。園林意境這個概念可以追溯到唐宋年間,那時的文化潮流是崇尚自然,所以出現了山水畫、山水游記。園林的環境設計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從一開始的一建筑為主體轉向了以山水自然景觀為主體,以夸張的手法轉變成了自然樸素的流露為主體的思想。這些的中國傳統的文化和理念為我們的現代設計師提供很精彩的創意源泉和靈感。
4對于在人性化的設計創新
在我們所研究的很多的城市之中,我們的所看所感,給我們的感觸都不相同。在我們追求個性和特點的同時,設計者絞盡腦汁挖空心思地找回古都的風貌,建造新的景觀[3]。但是結果并不盡人意,那些在陽光下的建筑和街道已經失去了親和力,設計師在設計時盡可能地表現自己而設計,往往卻忘記了為生活中的普通人而設計。以人為本則是城市環境的最基礎的功能之一,這是一個設計師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要想所設計的建筑具有人性化的理念,在設計的時候應該考慮到以下的內容:
首先,城市的建筑設計要根據城市居民的生活內容的變化,認真的研究他們的工作生活習慣比如他們早上起來會做晨練、上午下午會聚集在一起聊天、休息。晚上在人必見多的時候,主要的活動是散步、運動、觀看一些表演為主[4]。在不同的季節之中,城市居民的活動需求也有所不同。春季人們需要空間活動游玩,炎炎夏日時人們需要在樹蔭下乘涼。
其次,不同的城市居民對環境的需求也有所不同,青年人喜歡大空間的活動場地,需要有對應的娛樂措施;老年人則需要休息的地方和群聚聊天的地方。所以,城市環境的設計要和當地不同的居民生活習慣而做出相應的改變。要求有明確的功能分區,形成動靜結合、開敞和封閉的空間相結合的結構,以滿足不同人的不同需要。
最后是對城市環境綠植的設計,南方的氣候濕潤炎熱,夏季比較長,在設計中應該選擇種植高大的樹木。還有關于草坪的設計不僅要有觀賞性也要擁有實用性,要滿足人們在上面的一系列的活動,不要為了追求好看而不允許人們和植物的親近。
現代的城市設計不是為了神一樣的設計而是為了生活在城市里面的男人女人小孩子和老人設計的,為他們的日常工作學習提供便利而設計的。在我看來只有公共環境的設計是充滿創造力的,才能拉近普通人的生活,使得設計的物體更加平易近人和具有實在的意義。
5結束語
在我們發展的近百萬年的城市變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人們擺脫各種束縛約束,如今終于進入了一個和諧的人性化的時代。我們想法的轉變和城市環境的改變都是一項漫長而困難的任務,我們所期待的和現實的實質性,都需要辯證地對待。今天的我們在綠色城市設計的思想上,漸漸得到了深入并取得了成績。隨著各地方政府和公眾對城市環境藝術設計的重要性有了越來越多的了解和關注,我相信,我國未來的城市環境藝術建設,一定會展現出美好、欣欣向榮的前景。
參考文獻
[1] 王建國.城市設計[M]. 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1999:42-43.
[2] 馬鐵丁.環境心理學與心里環境學[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20.
[3] 王建國.現代城市廣場設計研究[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1996:28.
[4] 張斌,楊北帆.城市設計[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2:115.
作者簡介
劉欣明(1994-)女,河南鄭州人;學歷:碩士研究生,華中科技大學在讀,專業:環境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