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文力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協調發展理念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戰略指導,以此來實現對新型城鎮化建設長期規劃的合理完善,從而改善原有的體制障礙,推動我國城市化進程的長期持續發展。
關鍵詞: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城市建設
中圖分類號:F291.1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25-0000-01
前言
協調發展作為我國目前發展中的核心戰略思想,其不僅可以幫助我國實現對協調發展規律的有效掌握,同時也將在對發展經驗的總結和吸收基礎上,達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目標,針對目前社會中所存在的不協調問題提供現代化的引導。新型城鎮化建設是目前我國所提出的新型城市發展方針,通過其與協調發展理念的有效結合,可以從根本上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穩定發展,并為推動我國城市化進程產生積極的影響。
一、協調發展理念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帶來的影響
(一)協調發展理念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發展方向
協調發展作為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核心保障,其也為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提供了主要的發展方向。由于受到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導致鄉村經濟處于長期落后的發展現狀,雖然國內大部分地區都實現了經濟結構的合理轉型,但長期的城鄉差距依然導致我國的整體經濟均衡水平相對較低[1]。在此社會背景下,協調發展理念不僅可以作為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核心載體,同時也將以此為主要發展目標,為新型城鎮化的建設提供了發展方向,并對其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引導作用,為實現我國經濟的協調發展做出了貢獻[2]。而通過對新型城鎮化的合理建設,也將對我國城鄉二元結構格局的改變產生影響,促進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縮小城鄉貧富差距,加速實現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
(二)協調發展理念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發展動力
自改革開放以來,人們發現只有通過不斷的改革,才能實現社會的快速發展,并認為在改革過程中需要實現對自身的完善,逐漸使改革成為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中的核心力量。在中國共產黨的基本要求下,只有通過對合理、科學化體系的綜合構建,才能實現對現有制度的完善,并為我國的全面發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協調發展理念的要求下,我國急需對現有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有效解決,從而將障礙性瓶頸進行消除,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發展[3]。在此基礎上,新型城鎮化的建設不僅具備了現代化的發展目標,同時也以協調發展理念作為主要的發展動力,并在協調理念的基礎上,推動城市的快速發展。
(三)協調發展理念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發展保障
中國共產黨作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中的核心領導,其也是促進我國全面發展的中堅力量,而這也使其必須肩負起實現我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擔負起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歷史使命。在協調發展理念的基本要求下,我國的城市化發展必須遵從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思想要求,并在內容上涵蓋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等領域,從根本上實現建設理念的現代化改革,從而為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基礎的發展保障。
二、協調發展理念指導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路徑
通過上文的分析可以發現,協調發展理念為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這在為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發展保障的基礎上,為其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基于此,本文將從以下三方面對協調發展理念指導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路徑進行分析。
(一)加強對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規劃
首先,應當為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發展制定長期規劃,以實現城鄉經濟協調發展為基礎,從而實現城鄉的根本統籌發展,并確立以人文本的核心發展理念,方能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帶來積極的影響。其次,進行戶籍改革制度,對城鄉內的流動人口以及留守人口進行妥善的分配,在改革的過程中,以民生的保障和改革為主要目標,加速農村人口市民化的轉化速度,實現對城鄉福利待遇的合理分配[4]。最后,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供給能力,通過對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為務工人員提供基本的住房保障,從而建立起健全的社會保障體系,從根本上加強對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規劃。
(二)剔除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中的體制障礙
在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過程中,原有的體制障礙是阻礙其工作開展的主要因素,同時也是其在協調發展理念下必須進行改革與完善的主要方向之一。一方面,應當加強對城市規模的合理控制,確保城市化建設的質量提升,并以土地城鎮化為基本原則,實現對人口城鎮化水平的整體提升。在此過程中,可以通過對土地使用制度的合理創新,加強對土地資源的有效管理,遵從我國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建立健全的土地利用機制。另一方面,加強對投融資制度的合理完善和創新,在政府的積極引導下,為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開展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發揮出金融機構的積極作用,在協調發展的基本理念下,實現對城鄉產業結構的合理調整,加強對第三產業的支持力度,為其提供良好的發展環境,提高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創新能力。
(三)加強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相關法規的完善
依法治國是我國一直以來都遵循的基本方針,其不僅為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提供了基礎的法律保障,同時也為我國的全面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首先,應當加強對新型城鎮化建設規劃的法律完善,從根本上為其提供基礎的法律支持,實現對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合理設計、科學規劃,根據法律法規的核心要求開展工作。其次,為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在協調發展的基本理念下,加強對生態環境的合理保護,并根據各個地區的基本情況不同,制定適合區域范圍內所發展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方針,嚴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則,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可持續發展[5]。最后,加強對土地使用的法律規范,以協調發展理念為基礎思想,實現對土地資源的保護和利用,并建立起統一開放的建設用地市場,實現對土地資源的高效使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協調發展理念的基本要求下,我國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開展將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但也為其營造出了良好的社會發展環境。本研究主要分為兩部分進行了研究,第一部分研究了協調發展理念對新型城鎮化建設所帶來的影響,并從發展方向、發展動力以及發展保障三方面進行了闡述,第二部分研究了協調發展理念指導下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發展路徑,為推動我國新型城鎮化建設工作的順利開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繼瑞,劉斌.新型城鎮化與城鄉發展一體化理論反思與實踐探索——第五屆比較研究工作坊會議綜述[J].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14,11(06):203-211.
[2]楊衛軍.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生態文明建設面臨的困境與突破路徑[J].理論月刊,2015,08(07):167-170.
基金項目:本文為2016年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社會轉型中的現代性問題與藝術救贖》(2016—gh—010)的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