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麟永 王華柱 凌萍 林宜 王莎 彭莉 鄧秀琴 陳建麗(通訊作者)
(貴陽市婦幼保健院<貴陽市兒童醫院>PICU 貴州 貴陽 550003)
連續性血液凈化技術(CBP)是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血液毒物清除方式,在小兒膿毒癥治療中不但能夠清除機體內的炎癥介質、氧化應激產物,還能調節機體內的酸堿平衡,從而穩定血液流速動力[1,2]。本文將連續性血液凈化技術應用于本院的小兒膿毒癥患兒的治療中,探討連續性血液凈化對小兒膿毒癥患兒機體炎癥狀態的影響及臨床應用價值。
選取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小兒膿毒癥患兒62 例,男34 例、女28 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1 例。對照組男17例,女14例;年齡0~3歲,平均年齡(1.6±1.3)歲。觀察組男17 例,女14 例;年齡0 ~3 歲,平均年齡(1.5±1.4)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依據中華醫學會新生兒組擬定的新生兒膿毒癥診療方案診斷為膿毒癥的患兒;②患兒年齡0 ~3 歲;③發病時間小于24h;④暫未接受任何藥物或其他治療措施;⑤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①黃疸患兒;②先天心臟病患兒;③肝腎功能不全患兒;④血液系統疾病患兒;⑤免疫缺陷患兒。
患兒入科診斷明確后,對照組患兒均接受生命支持治療,包括容量復蘇、吸氧、出血控制、維持電解質平衡、營養支持等,同時選用廣譜抗生素抗感染。觀察組在上述基礎上采用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操作如下:選擇股靜脈采用Seldinger 方法進行穿刺,建立體外循環,采用金寶牌CRRT 機進行連續性血液凈化。依據患兒血清陽離子水平在置換液中適當加入10%氯化鉀溶液,前稀釋法輸入置換液,普通肝素抗凝4 ~12mg/h,流量控制為120 ~180ml/min,根據全天生理需要量和治療量調整超濾量,每8 小時監測一次凝血四項和電解質,每隔0.5h 對沖洗濾器采用200mL生理鹽水沖洗,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患兒生命體征變化,所有患兒在床旁進行連續性血液凈化8 ~12h/d,每天記錄患兒病情變化。
兩組患者接受治療后1 周后,抽取外周靜脈血3ml,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別測定對照組與觀察組患兒血清炎性Th1 細胞因子IL-2、IFN-γ 含量、Th2 細胞因子IL-4、IL-10 含量。
采用SPSS20.0 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連續血液凈化治療1 周后,觀察組Th1 細胞因子IL-2、IFN-γ 含量顯著低于對照組,而Th2 細胞因子IL-4、IL-10 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后血清 Th1/Th2 細胞因子含量比較(pg/ml,±s)

表1 兩組患兒的治療后血清 Th1/Th2 細胞因子含量比較(pg/ml,±s)
組別 例數 Th1 細胞因子 Th2 細胞因子IL-2 IFN-γ IL-4 IL-10觀察組 31 98.56±12.65 20.32±5.32 68.36±21.32 20.32±5.32對照組 31 133.56±25.15 35.25±8.34 40.36±9.39 12.38±6.44 t 6.922 8.403 6.692 5.292 P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發現,小兒膿毒癥的發病機制較為復雜,是機體內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主要涉及炎癥、機體免疫、凝血功能、器官及細胞組損傷等[3]。當患兒出現膿毒癥性休克時,患兒機體免疫系統被逐漸激活,免疫細胞因子大量釋放,導致免疫過激反應的發生,進一步引發機體免疫功能嚴重紊亂,降低免疫力,進而出現免疫抑制情況[4]。目前普遍認為,Th1/Th2 細胞因子的平衡對維持機體正常的免疫功能至關重要,IL-2、IFN-γ 主要由Th1 細胞分泌,IL-4、IL-10 主要由Th2 細胞分泌,正常免疫狀態下,兩者水平動態平衡,當機體發生感染性疾病時,刺激Th1 細胞大量分泌IL-2、IFN-γ 等細胞因子,并抑制Th2 細胞分泌IL-4、IL-10 等細胞因子,導致機體免疫功能失衡以及患者的功能性T 淋巴細胞活化障礙、機體出現免疫抑制[5]。
結果發現,連續性血液凈化技術可以調節患兒的Th1/Th2 細胞免疫平衡,調節患兒機體免疫,改善患兒的預后,具有重要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