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偉澤 黃秀明 鄧振雄 肖春花 利旭輝
(惠州市第三人民醫院感染科 廣東 惠州 516000)
臨床分析恙蟲病,屬于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病因是東方立克次體,常見于我國南方地區,發病率逐年增加,對于東方立克次體來說,處于不同國家以及不同地區,具有不同的毒株毒力[1],因此,患者病情較為復雜,預后存在差異。本組選擇302 例患者,研究了恙蟲病患者發生急性腎損傷的臨床情況并對預測急性腎損傷發生的因素進行探討。
從我院2010 年1 月—2019 年12 月選擇302 例恙蟲病患者,知情入組,根據是否合并急性腎損傷對患者進行分組,分別是A組(合并急性腎損傷)及B 組(不合并急性腎損傷)。所有患者均符合疾病臨床診斷標準。
診斷恙蟲病標準:參照《傳染病學》,患者符合相關臨床癥狀,在發病前3 周,患者存在叢林活動史、到過疫區,癥狀包括焦痂、面色潮紅、高熱、潰瘍、肝脾大以及淺表淋巴結腫大,為患者實施血常規檢查,可見患者減少白細胞或者白細胞正常,為患者實施外斐試驗,患者OXK 效價在1:160 及以上。
診斷合并急性腎損傷標準:參考AKI臨床實踐指南,患者初次檢查時血清肌酐絕對值,對比治愈后,升高了26.5umol/L 及以上,或者升高50%以上;或者患者48h 血清肌酐水平升高了26.5umol/L 及以上,或者升高50%以上;或者患者尿量在每小時0.5ml/kg 以下的時間超過了6h。根據患者血肌酐增高倍數,可分為1 期、2 期、3 期。
對比分析兩組臨床情況[2],具體涉及住院費用、年齡、死亡、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血小板減少、肝臟損害、白細胞升高、降鈣素原升高。
根據SPSS22.0 統計學軟件來完成χ2以及t檢驗,用(%)表示計數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檢驗標準α=0.05。

表1 兩組數據對比
本組實驗分析結果如下:302 例病例中,肝臟損害、血小板減少以及白細胞增多患者分別是218 例、27 例、78 例。A 組患者例數是30 例,A 組中存在9 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患者,死亡人數4 例;B 組272 例患者出現3 例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對比B 組數據,A 組平均住院費用、平均年齡、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發生率、肝損害發生率、血小板減少發生率、白細胞增多發生率均明顯更高,差異明顯且P<0.05;對比兩組熱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共計209 例患者參與PCT 檢測,A 組中15 例,B 組中194 例,A 組中PCT >0.5μg/L 患者人數12 例,B 組中PCT >0.5μg/L 患者人數62 例,χ2=14.0508。將兩組PCT >0.5μg/L 患者人數對比分析,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兩組PCT >0.5μg/L 患者人數對比
在我國,對比南北方,南方毒株毒力明顯更強,預后較差,患者病情較為嚴重,容易發生急性腎損傷,若患者病情嚴重,可導致患者發生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3],從而誘發死亡,臨床十分重視該病患者治療以及預測急性腎損傷,對其進行了重點分析,研究方向是恙蟲病患者發生急性腎損傷的臨床情況、預測急性腎損傷發生的因素,得出了以下結論:恙蟲病患者中,較少人數發生急性腎損傷,但是,若發生此種情況,警惕患者病情加重以及死亡,多種指標可以預測急性腎損傷發生,臨床應充分了解并重點關注,將相關措施做好[6],可有效避免本病患者死亡。
本組實驗得出:A 組平均住院費用、平均年齡、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發生率、肝損害發生率、血小板減少發生率、白細胞增多發生率及降鈣素原升高率均明顯更高。
綜上,恙蟲病患者中發生急性腎損傷的人數較少,但是若患者發生急性腎損傷,可對患者重癥化以及死亡起到相應促進作用,在預測急性腎損傷發生過程中,血小板檢測、降鈣素原檢測、白細胞檢測以及年齡,均可起到預測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