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亮
(郯城縣第一人民醫院 山東 臨沂 276100)
帶狀皰疹的產生是由于人體受到帶狀皰疹病毒病灶感染,是常見的皮膚病。該病一般在發病后的半個月內可以自愈,但會伴有疼痛感劇烈、病程較長、復發率極高的神經疼痛。該病會給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若不及時積極鎮痛治療,將會危及患者的身體健康以及生命[1]。加巴噴丁在治療神經痛方面,療效顯著、且不容易引發不良反應,可以用來治療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神經痛。現報告如下。
回顧分析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我院治療的80 例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神經疼痛病患的臨床資料,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40 例,隨機分為對照組(40 例)與觀察組(40例),其中,對照組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齡40 ~70 歲,平均年齡(52.8±3.7)歲,病程3 ~24 個月,平均病程(13±3)月;觀察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齡42 ~74 歲,平均年齡(52.8±3.9)歲,病程3 ~25 個月,平均病程(13±2)月。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神經痛的診治標準。
排除標準:排除精神障礙患者,心、肺、腎功能障礙患者,其他因為發生疾病而導致的神經痛患者。
對所有患者進行常規治療,給予同樣的基礎營養補充和抗病毒、預防感染措施。每天在靜脈注射一次3g 的膦甲酸鈉溶液,每天注射3 次30mg 的維生素B1溶液,每天口服1 次0.5mg 的甲鈷胺溶液。
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每天口服1 次300mg 布洛芬緩釋膠囊,連續服用5 周;觀察組在基礎上每晚睡前口服300mg 加巴噴丁膠囊,根據患者能夠承受的疼痛度調整劑量,每天增加1 次300mg的服用量,連續服用5 周。
用VAS(疼痛視覺模擬量表)來表示對患者承受的疼痛程度,以此判定療效。共4 個等級,感受不到疼痛(0 ~1)分,輕度疼痛(1 ~5)分,重度疼痛(5 ~7)分,重度疼痛(7 ~10)分。
根據患者的疼痛改善度判定治療效果。顯效:患者的疼痛改善率達到75%;有效:患者疼痛改善率達到51 ~74%;無效:患者的疼痛改善率低于50%。
使用SPSS20.0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t檢驗,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過治療以后,觀察組的疼痛程度改善情況顯著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對比(分,±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VAS 評分對比(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0 7.27±1.69 2.02±1.17對照組 40 7.13±1.58 4.68±1.63 t 0.383 8.385 P 0.703 0.001
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總有效率(95.0%)顯著高于對照組(7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比較[n(%)]
神經疼痛是機體被帶狀皰疹病毒感染后導致的常見后遺癥,其發病機制尚未明確。現代醫學普遍認為誘發神經痛的主要因素是病毒感染后的水腫、炎癥等[2]。如果未及時治療帶狀皰疹病毒,病毒就會在患者體內的神經系統組織內不斷復制,深入到各個皮層區域,引起自發性神經疼痛。目前主要采用止痛藥物與抗癲癇類藥物、麻醉類藥物聯合治療的方式,加巴噴丁就是一種抗癲癇類藥,其藥理是通過阻斷鈣離子的內流,抑制受損神經元,通過減少人體內谷氨酸能神經的運轉,減輕神經疼痛感。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口服加巴噴丁的觀察組,疼痛改善情況顯著比對照組好,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張強[3]等采用加巴噴丁口服治療的75 例治療組病患中,臨床鎮痛總有效率(96%)顯著高于對照組(73%)(P<0.05),且治療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的NRS、VAS 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與本次研究結果一致[4-5]。
綜上所述,加巴噴丁與止痛藥物聯合治療帶狀皰疹感染后神經疼痛療效更加顯著,可加快患者身心的恢復,且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情況良好,未出現不適現象,可以提升該病的治愈率,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