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裕祥
(宜興市徐舍醫院 江蘇 宜興 214241)
糖尿病是困擾人類多年的疾病之一,治療棘手,并且反復,長期有效的血糖控制對患者是有利的[1]。胰島素是控制血糖的有效方法,但胰島素注射時常導致低血糖,且血糖控制效果不佳,因此仍然需要有效的治療。因此研究胰島素泵與常規胰島素注射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可選擇相對適宜的方法進行血糖控制。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自2019 年1 月1 日—12 月31 日住院糖尿病患者80 例,經倫理委員會批準,根據給藥方式不同分成兩組,觀察組40 例,其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齡39 ~82 歲,平均年齡(54.2±9.3)歲;對照組40 例,其中男、女為24、16 例,年齡34 ~82 歲,平均年齡(53.4±9.8)歲;患者及家屬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配合本次試驗,符合糖尿病診斷標準,確診為糖尿病者,無精神疾病、惡性腫瘤、溝通障礙者;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胰島素泵組 本組應用胰島素泵治療,門冬胰島素注射液[國藥準字S20153001,注射劑,規格:3ml:300 單位(筆芯)]0.5 ~1.0U/kg,使用胰島素泵,其中1/3 為基礎胰島素,另外2/3 為餐時胰島素。
1.2.2 注射組 本組應用常規胰島素注射治療,精蛋白重組人胰島素混合注射液[國藥準字S20090030,注射劑,規格:3ml:300 國際單位(10.5mg)(筆芯)],在早餐、晚餐前1h,行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可選擇腹部、臀部、大腿、上臂。
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空腹血糖控制3.3 ~5.6mmol/L,餐后2h 血糖控制在4.6 ~6.7mmol/L 水平;有效:患者空腹血糖控制在5.6 ~6.5mmol/L,餐后2h 血糖控制在6.7 ~11.1mmol/L;無效:與上述不符;總有效率:(顯效+有效)/30×100%。記錄兩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用藥不良反應。
數據采用專業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處理。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胰島素泵組總有效率93.33%,注射組總有效率73.33%,胰島素泵組患者臨床療效優于注射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n(%)]
胰島素泵組患者餐后2h 血糖水平低于注射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水平對比 (±s,mmol/L)

表2 兩組血糖水平對比 (±s,mmol/L)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 餐后2h 血糖胰島素泵組 30 4.91±0.27 5.60±0.35注射組 30 4.94±0.26 6.15±0.40 t 0.201 3.689 P>0.05 <0.05
胰島素泵組用藥不良反應率2.50%,注射組用藥不良反應率12.50%,胰島素泵組用藥不良反應率低于注射組,但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用藥不良反應對比[n(%)]
糖尿病是目前最為常見慢性疾病之一,威脅人們身體健康,并且逐漸有年輕化趨勢,發病人數也在增多。雖然人類已和糖尿病戰斗多年,但目前仍然缺乏糖尿病的特效治療方法,仍然需要長期控制血糖,面臨反復發作高血糖以及并發癥,是一種治療十分棘手的疾病[2]。
胰島素注射是控制血糖的最有效方式,但胰島素注射難以控制給藥劑量,會出現如低血糖等不良反應,而胰島素泵則可自行控制給藥劑量[3],模擬了胰腺自然釋放胰島素的過程,更加科學,也適用于大多數患者控制血糖所用,一般不會出現低血糖癥狀,血糖控制效果也更好[4,5]。本研究結果中顯示,胰島素泵組總有效率93.33%,注射組總有效率80.00%,胰島素泵組患者臨床療效優于注射組(P<0.05),說明了胰島素泵在血糖控制方面表現更好,可根據患者情況個性化使用,是一種優秀的血糖控制方法。同時,觀察組血統控制水平也明顯優于對照組,肯定了胰島素泵對血糖控制的有效作用。同時胰島素泵不良反應率2.50%,注射組不良反應率12.50%,胰島素泵組用藥不良反應率低于注射組,但無顯著差異(P>0.05),說明胰島素泵可在控制血糖的同時,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生率。
綜上所述,胰島素泵從綜合上而言,較胰島素注射更好,其可降低患者血糖,是一種較好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