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珍
(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人民醫院 廣東 江門 529100)
淺層點狀角膜炎(SPK)是一種上皮性角膜病變,可發生于任何年齡段,但多見于中青年群體。當前尚無治療淺層點狀角膜炎的特效藥物,臨床多采用糖皮質激素、角膜營養、上皮生長因子藥物等進行治療,但效果不夠理想。為進一步尋求治療淺層點狀角膜炎的有效方法,本文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月治療的200例淺層點狀角膜炎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治療的淺層點狀角膜炎患者200 例,納入標準為:①根據《現代眼科手冊》的規定,患者有微光流淚疼痛充血視疲勞異物感等自覺癥狀中的兩個以上;②裂隙燈下檢查角膜上皮或上皮連及基質淺層有渾濁浸潤,熒光素染色陽性;③無近期異物按觸史,無眼部手術史,無佩戴角膜接觸鏡史,無急性角膜結膜炎史,無長期大量使用眼藥水病史;④無藥物禁忌癥;⑤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1]。20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觀察組中,男44 例,女56 例,年齡19 ~58 歲,平均(36.5±6.7)歲;對照組中,男46例,女54例,年齡17~58歲,平均(36.2±7.2)歲。兩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1 觀察組 使用微量激素聯合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維生素C 治療。①予經注射用水稀釋濃度為0.01%地塞米松磷酸鈉滴眼液和貝復舒滴眼液交替點患眼,每天各3 次,每次各3~4 滴;②口服維生素C 50mg/d;③晚上涂貝復舒眼用凝膠,取適量凝膠均勻涂抹于患眼處。根據病情逐步減少地塞米松磷酸鈉滴眼液的點眼次數至停用。
1.2.2 對照組 采用傳統治療方法,給予貝復舒點眼,每天三次,每次3 ~4 滴。口服維生素C,50mg/d。
以上患者均持續治療2 周。
開始用藥后第3 天、第7 天、第14 天復查,每次復查均進行視力、眼壓、裂隙燈、角膜熒光素染色、淚膜破裂時間、眼底等檢查并記錄。
治愈:自覺癥狀消失,角膜熒光素染色陰性。有效:自覺癥狀明顯改善,角膜熒光素染色范圍縮小;無效:自覺癥狀和角膜熒光素染色均無明顯改善[2]。所有病例均在第2 周末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價。
使用SPSS23.0 統計軟件分析兩組數據,計數資料采用(%)表示,組間對比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對比采用t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愈63 例,有效33 例,總有效率96.0%,對照組治愈33 例,有效42 例,總有效率75.0%,P<0.05,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對比(n)
觀察組出現不良反應2 例,發生率為2.0%,對照組出現不良反應3 例,發生率為3.0%,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n)
目前,臨床尚無治療淺層點狀角膜炎的特效藥物,國內外研究者多使用激素、角膜營養、上皮生長因子藥物或免疫調控藥物進行治療[3]。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探討了微量激素聯合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維生素C 治療淺層點狀角膜炎的臨床療效。地塞米松磷酸鈉滴眼液的有效成分地塞米松屬于糖皮質激素,具有抑制炎癥反應、減少角膜血管化的作用,對于角膜炎、角膜基質炎等多種眼部炎癥均具有良好療效。貝復舒滴眼液的有效成分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是一種多功能細胞生長因子,其能夠促進中胚層、神經外胚層細胞的分裂增殖,并促進細胞分化,維持組織功能,修復組織損傷,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及其受體在角膜組織的上皮、基質和內皮均有分布,可以起到全面治療及覆蓋[4]。維生素C 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抗病毒作用。同時,維生素C 還可以加快角膜病變修復[5]。此外,維生素C 還與結締組織的生成有密切聯系,能促進傷口愈合。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接受微量激素聯合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維生素C 綜合治療,從結果來看,其治療總有效率達到96.0%,且患者不良反應較少,僅有2 例患者出現惡心、食欲不振輕微反應,均自行緩解。對照組患者使用重組牛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維生素C 治療,未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其總有效率為75.0%,患者不良反應也較少。
綜上所述,結合本次研究的結果,可以認為微量激素聯合堿性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和維生素C 治療淺層點狀角膜炎安全有效,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