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璐瀅
(南京玄武區蘭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江蘇 南京 210008)
近年來2 型糖尿病發病率呈現了上升趨勢,對社會群體健康,特別是老年群體健康產生了較大威脅。現階段2 型糖尿病尚無根治方法,需要患者持續合理服用降糖藥物,控制血糖水平,延緩病情發展。二甲雙胍是臨床治療2型糖尿病的首選降糖藥物,能夠有效抑制肝糖原血糖輸出,從而發揮降糖作用。但也有研究表明部分患者僅采取二甲雙胍治療,降糖效果有限[1]。我院對55 例2 型糖尿病患者采取了沙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獲得了較好的效果,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所選患者均符合2 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空腹血糖(FBG)超過7.0mol/L 或餐后2h 血糖(2hPBG)水平超過11.1mol/L,患者自愿同意參與此次研究,得到倫理委員會允許。
排除標準:酮癥酸中毒者;糖尿病病足者;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者;資料不全者;中途退出者;精神病史者。
110 例2 型糖尿病患者于2018 年1 月—2019 年12 月在我院進行治療,根據治療方案的不同分為兩組,即聯合組與對照組,每組各55 例。聯合組當中男34 例,女21 例,年齡為53 ~75 歲,平均(65.67±3.22)歲,病程為1 ~8 年,平均(4.28±1.47)年;對照組當中男33 例,女22 例,年齡為52 ~74 歲,平均(65.04±3.06)歲,病程為1 ~7 年,平均(4.11±1.32)年。聯合組與對照組在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患者進行常規健康管理,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向其詳細講解糖尿病相關知識以及誘因,告知其用藥方法以及日常飲食以及運動注意事項,指導患者自我測定血糖方法。對照組采取二甲雙胍(國藥準字H20023370,0.5g/片)治療,初始劑量為0.5g/次,根據患者血糖實際情況適當增減劑量,3 次/d,最大劑量不超過2g/d,連續用藥12 周。
聯合組在上述基礎采取沙格列汀(進口藥物注冊標準JX20100313,規格:5mg/片)治療,晚餐時口服5mg,1 次/d,連續用藥12 周。
對比兩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 血糖(2hPBG)水平。另外,比較兩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
此次研究數據均以SPSS21.0 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其中計量資料采取t檢驗,計數資料進行χ2檢驗,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FBG 以及2hPBG 水平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經過治療,兩組患者FBG 以及2hPBG 存在一定幅度下降,但聯合組兩者水平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FBG 以及2hPBG 水平比較(±s,mmol/L)

表1 兩組患者FBG 以及2hPBG 水平比較(±s,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aP <0.05。
組別 例數 FBG 2hPBG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組 55 8.69±1.38 6.42±1.13a 11.11±1.64 8.28±1.42a對照組 55 8.63±1.31 6.94±1.16a 11.04±1.59 8.92±1.52a t 0.234 2.381 0.227 2.283 P 0.815 0.019 0.821 0.024
聯合組低血糖發生率為7.27%,對照組低血糖發生率為5.45%,組間差異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比較[n(%)]
目前臨床治療2 型糖尿病以藥物治療為主,二甲雙胍是常用藥物之一。該藥物能夠降低肝臟對葡萄糖的輸出,可促進肌肉以及肝臟等細胞從血液當中吸收外源性葡萄糖,以此來發揮控糖效果[3]。具體治療過程中,需要結合患者血糖變化適當增加劑量直至最大耐量,穩定血糖水平。但部分患者單獨使用二甲雙胍治療整體療效并不理想。
此次研究當中,聯合組采取了沙格列汀與二甲雙胍治療,結果表明經過治療,聯合組血糖控制水平要優于對照組(P<0.05),與相關報道結果一致[4]。兩組患者低血糖發生率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聯合用藥能夠獲得良好的降糖效果,且不會增加低血糖風險。沙格列汀是一種新型降糖藥物,為DPP-4 抑制劑,可降低腸促胰島激素失活速率,能夠增加血液濃度,以葡萄糖依賴性方式降低血糖[5]。同時沙格列汀能夠降低胃排空速度,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飽腹感,發揮飲食調節作用,進一步強化控糖效果。
綜上所述,沙格列汀聯合二甲雙胍治療2 型糖尿病療效較優,兩者可產生協同作用,且不會增加低血糖風險,適用性較好,值得推廣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