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娟
(重慶市梁平區中醫院 重慶 405200)
消毒供應室在醫院系統中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消毒供應室,可以給醫院系統提供給消毒殺菌后的醫療器械以及其他所用到的物品,可以有效地控制院內感染的發生[1]。社會在逐漸發展,對于院內感染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在臨床診斷治療的過程中,使用到的消毒物品可以說是較為頻繁的,使用到的物品是否得到有效的消毒、殺菌,是得到優良的診斷治療效果的重要的一環,所以,消毒供應室的優良的護理理念是極為必要的[2]。筆者通過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將其應用在消毒供應室的護理過程中,選擇我院2018 年1 月—10 月,接收的50 件消毒物品,2018 年11 月—2019 年9 月期間,接收的50 件消毒物品以及使用該消毒物品的30 例患者,分別通過不同理念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展開對照試驗,評價護理安全管理模式的管理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將我院在2018 年1 月—10 月,接收的50 件消毒物品,以及使用該消毒物品的30 例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只通過常規管理理念進行護理;將我院在2018 年11 月—2019 年9 月期間,接收的50 件消毒物品以及使用該消毒物品的30 例患者作為觀察組,觀察組通過護理安全管理模式進行護理,觀察組中年齡最低的患者只有2 歲,年齡最高的患者則高達49 歲,平均為(25.24±6.1)歲,對照組中年齡最低的患者只有3 歲,年齡最高的患者則高達50 歲,平均為(26.14±5.7)歲,本次研究的患者在開展研究之前,筆者均逐一通知,詢問是否愿意作為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并得到研究對象的同意,然后得到倫理委員會的批準,本次研究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給予護理安全管理模式;
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包括以下幾點:首先,需要總結護士在以往工作過程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計劃。經過總結,發現以下問題出現次數最多:(1)部門的監督管理的力度過小。在平常的管理過程中,對于護士的管理要求過于松散,在要求護士完成自己的工作的過程中,沒有部門人員進行監督或者監督力度不足,長此以往,護士的工作責任督就會降低,會經常出現不細致、不細心的工作狀態,在工作當中,經常出現的情況就是藥品的外包裝松散、缺少標識等情況;(2)護士自身防護意識不夠。在消毒供應室中,平常工作的內容雖然較為簡單,但是,每天的重復量卻非常大,并且存在較多和患者的血液想接觸的物品,護士的不細心,就會出現醫源性感染情況;(3)一小部分的護士的職業技能欠缺。特別是對剛上崗的護士來說,自身醫學知識掌握度不夠,清洗設備以及滅菌操作技術不夠熟練。所以需要根據以上情況制定計劃,需要對細節進行監督管理、對自身防護情況進行強制性管理以及對護士進行管理;然后護士自我檢查,將自身的不足進行總結,并進行針對性的改正;組長根據護士的工作內容進行記錄,根據記錄情況對護士的工作情況展開評價。護士需要將組長的評分情況與自身的評分情況進行對比,找到其中不同的原因,在進行針對性的思考,將潛在的問題進行發掘。如果該問題不是由自身所引發,應向組長提出引發原因;組長反復檢查。如果護士的得分反而降低,組長需要對護士展開一對一的培訓;安排專門工作人員對設備進行建檔,根據說明書要求制定維護表,及時安排工程師來維護設備,評估是否存在異常,一旦發現隱患,則需要即刻排除,保證設備安全運行;加強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開展安全培訓,對于物品回收、分類、清洗、滅菌等環節,進行落實,規范工作人員的操作,加強科室間的交流,及時發現問題,及時整改,護士長對各個管理小組的組長展開檢查,對組長的工作開展的情況以及護士的反應情況進行記錄。每個月醫院可以組織召開循環會議。對本月的計劃、實施、檢查情況進行討論,對其中的問題進行改善。
對兩組消毒物品的滅菌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裝合格率、發放合格率進行比較分析,對兩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以及院內感染的發生概率進行比較。
本次研究,筆者利用統計軟件SPSS18.0 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消毒物品的滅菌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裝合格率、發放合格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消毒物品的滅菌、清洗、包裝、發放合格率比較[n(%)]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7%(29/30)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和院內感染發生率比較 [n(%)]
消毒供應室在醫療系統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正因為消毒供應室的存在,醫院系統中各個科室才能夠及時使用無菌物品[3]??刂漆t院的院內感染概率,消毒供應室可以幫助醫院日常的診斷治療的工作能夠正常地開展,還能夠使各個科室的正常運轉,但是,在實際情況中,在醫療物品清洗、消毒、殺菌、運輸等的過程中,醫務人員在任何一項出現問題[4]。比如:清洗不仔細,導致清洗效果較差等,診斷以及治療受到極大的抑制,就會使院內感染的發生概率大大提升,從而導致醫患糾紛[5]。所以,在消毒供應室的日常護理理過程中,需要醫務人員發生差錯的機會大大降低,才能夠使護理質量得到提升[6]。護理安全管理模式應用在消毒供應室的護理過程中,可以對各個科室的實際情況,來制定針對有效的護理措施,將護理質量進行提升,降低院內感染的發生率[7]。本次研究,筆者得到的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消毒物品的滅菌合格率、清洗合格率、包裝合格率、發放合格率分別為:98.0%(49/50),98.0%(49/50),100.0%(50/50),96.0%(48/50),對照組為:80.0%(40/50),82.0%(41/50),80.0%(40/50),80.0%(40/50);觀察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96.7%(29/30),對照組患者的護理總滿意度為66.7%(20/30)。
綜上所述,消毒供應室在護理過程中,應用護理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護理質量、護理滿意度,降低院內感染發生率,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