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延培
(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 陜西 西安 710004)
疝氣是外科臨床上比較多見的一種病癥,主要是因為人體解剖部位某個組織或器官出現偏離,同時通過后天或先天性空隙、缺損進入到其余部位所致。疝氣的種類較多,比如斜疝、切口疝、股疝、直疝等,如果不及時治療,或錯失最佳治療時間,則會致使疝塊變大,癥狀增重,若絞窄或嵌頓出現,將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造成影響。臨床多使用手術治療,但術后如果護理不到位,則會延長患者康復時間,進而影響預后恢復。故而選取適宜的護理干預方式,對術后疝氣患者來說,顯得尤為重要[1-2]。本次研究中,筆者特選取來我院就診的疝氣術后患者58 例作為研究的樣本,旨在分析人性化護理干預的效果,具體詳情見下文。
選擇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58 例術后疝氣患者作為研究樣本,依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患者平均分為對照組(n=29)和實驗組(n=29)。對照組中,年齡最大78 歲,最小21 歲,平均(47.98±8.42)歲;其中,男性患者24 例,女性患者16 例;實驗組患者當中,男女患者比例為17:23,年齡最大78 歲,最小21 歲,平均(48.14±8.51)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次研究經過了我院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和同意,符合醫學倫理要求。
兩組均采用常規護理,將術后注意事項對患者進行說明,并對其飲食及用藥等進行干預。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1)健康教育。護理人員可通過發放健康手冊、組織講座等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并將疾病的相關知識、致病機理、誘發因素、治療手段、注意事項等進行詳細講解,提升疾病防范意識與認知度,以便提升患者戰勝疾病的積極性和信心。(2)環境護理。為患者提供比較舒適的就醫環境,將病房內的溫度與濕度調整到以患者舒適為宜,依據年齡不同,改進室內環境,如果患者為老年人,則可擺放防滑墊、護欄等,提升安全性;如果患者為兒童,則可擺放毛絨玩具等,消除不良心理,提升舒適度。(3)飲食護理。術后患者多存有飲食困難,護理人員應引導其合理進食,根據患者病情具體狀況,制定合理科學飲食計劃,對其飲食結構進行調整,嚴禁食用辛辣、刺激等食物,營養應均衡,告知患者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糾正不良飲食習慣。(4)切口干預。應對患者切口情況密切關注,敷料定時更換,保證切口干燥、潔凈,如果有滲血與滲液情況,應立即處理;并定時對患者的體位進行調整,防止出現壓瘡;若有需要,可對其使用加壓腹帶及肌內注射鎮痛藥物等,改善疼痛指數。(5)心理護理。術后患者極易出現郁悶、緊張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對其進行疏導,及時和患者進行交流,了解患者內心的真實想法,使用看電視及聽音樂等方式來分散患者的注意力,排解負面情緒,創建積極樂觀心態,提升治療依從性,以便早日健康。(6)家庭支持。住院期間患者很可能出現不安感及孤獨感,特別是中老年患者,很可能因此影響康復治療。護理人員應和家屬配合,引導家屬安排專人對患者進行陪伴,多鼓勵患者,予以情感支持,盡可能滿足患者的要求,提升患者治療信心[3-4]。
觀察兩組患者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及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護理滿意度,使用我院自制的護理滿意率調查問卷進行測評,滿分為100 分,得分在87 分及以上者為非常滿意;得分在72 ~86 分為基本滿意;得分在60 ~71 分為一般滿意;得分在59 分及以下為不滿意??倽M意率=(基本滿意+非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研究數據使用SPSS19.0 進行本次實驗組和對照組術后疝氣患者相關護理數據分析,護理滿意度、并發癥發生率均以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術后肛門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以(±s)表示,行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住院時間均較短,對照組相比均較長,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對比(±s,d)

表1 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手術時間對比(±s,d)
組別 例數 術后肛門排氣時間 平均住院時間實驗組 29 1.87±1.21 4.28±2.68對照組 29 4.35±1.32 8.46±1.59 t-7.4582 7.2236 P-0.0000 0.0000
實驗組40 例患者之中,出現并發癥的患者數量為1 例,發生率為3.45%(1/29),對照組40 例患者之中,出現并發癥的患者數量為9 例,發生率為31.03%(9/29),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和對照組相比較低,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例)
實驗組不滿意及一般滿意的患者數量均為1 例,總滿意率為93.10%(27/29);對照組不滿意及一般滿意的患者數量分別6 例和4 例,總滿意率為65.52%(19/29);實驗組滿意率遠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顯著具備統計學意義,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總滿意率對比(例)
疝氣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多發病,和患者體質關系密切,過度咳嗽、打噴嚏、用力及腹壁強度退化均可導致該病出現,致使患者腹部小腸、盲腸及膀胱等游離臟器經人體空隙或缺損處其余位置。發病過程中,會對患者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及生存質量。臨床多采用手術治療,臨床效果較佳,但手術屬于侵入性操作,再者由于護理的不足,極易引發并發癥出現,加重疼痛感,致使患者出現不良心理[5-6]。人性化護理干預屬于具備個體性、創造性、有效性及整體性的護理方式之一,實行過程中,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需要落到實處,以患者需求開展護理工作,宗旨在于確保患者精神層面及身心狀態均處在舒適愉悅的狀態,減少不適感;健康宣教能夠明顯提升患者對疾病認知度;在此之上提升治療的依從性與配合度,推進手術順利完成;環境干預能夠為患者提供舒適的住院環境,降低不良因素對疾病的干擾;對其切口進行護理,減少并發癥出現,有利于疾病快速好轉,縮短康復進程;通過飲食護理,提升患者抗病能力,便于早日康復;通過家屬支持干預,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患者對治療的積極性和信心,醫患關系得到有效改善,患者滿意度較高,臨床護理效果較好[7-8]。本次研究中也發現,實驗組術后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滿意率及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由此說明,人性化護理干預的可靠性及有效性。
綜上所述,在術后疝氣患者的臨床護理上,使用人性化護理干預,可明顯縮短術后排氣時間及住院時間,降低并發癥發生率,滿意度較高,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