帥桂紅
(揚州東方醫院兒科,江蘇 揚州 225009)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兒科的常見病與多發病。此病患兒可出現劇烈腹痛、惡心嘔吐、反酸、便秘、腹脹等癥狀,其生長發育可受到嚴重的影響。目前,臨床上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1]。有研究指出,此病的發生與胃酸分泌過多、胃腸黏膜遭受刺激、感染幽門螺桿菌、飲食習慣不良、環境因素等多種因素有關[2]。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的臨床表現、飲食習慣及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情況。
抽選2019 年1 月至12 月揚州東方醫院接診的21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1)其病情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且經臨床檢查被確診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2)自愿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1)合并有腸結核、消化道腫瘤等疾病;2)合并有免疫功能障礙。根據年齡的差異將這些患兒分為A 組(≤7 歲)、B 組(8 ~10 歲)和C 組(≥11 歲)。A 組70 例患兒中有男童36 例,女童34 例;其中年齡最小的3 歲,最大的7 歲,平均年齡(5.1±0.6)歲。B 組70 例患兒中有男童35 例,女童35 例;其中年齡最小的8 歲,最大的10 歲,平均年齡(9.1±0.4)歲。C 組70 例患兒中有男童37 例,女童33 例;其中年齡最小的11 歲,最大的14 歲,平均年齡(12.9±0.5)歲。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采集三組患兒的基本資料,包括其飲食習慣(是否存在喜油炸、喜酸、喜辣、喜冷飲的情況)和臨床表現。對三組患兒均進行13C 尿素呼氣試驗,并記錄其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
比較三組患兒的臨床表現、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和飲食習慣。
將研究數據錄入SPSS 18.0 軟件中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A 組患兒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為10%(7/70),B 組患兒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為21.43%(15/70),C 組患兒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為31.43%(22/70)。與A 組患兒相比,B 組患兒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較高,P<0.05。與B 組患兒相比,C組患兒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三組患兒幽門螺桿菌感染情況的對比[n(%)]
A 組患兒中存在腹痛、惡心、嘔吐、便秘、早飽、腹脹、反酸、噯氣癥狀患兒的占比分別為97.14%、74.29%、71.43%、50%、57.14%、28.57%、15.71%、47.14%,B 組患兒中存在腹痛、惡心、嘔吐、便秘、早飽、腹脹、反酸、噯氣癥狀患兒的占比分別為95.71%、75.71%、74.29%、52.86%、58.57%、47.14%、28.57%、57.14%,C 組 患 兒 中存在腹痛、惡心、嘔吐、便秘、早飽、腹脹、反酸、噯氣癥狀患兒的占比分別為98.57%、78.57%、77.14%、52.86%、57.14%、57.14%、41.43%、80%。三組患兒中存在腹痛、惡心、嘔吐、便秘、早飽癥狀患兒的占比相比,P>0.05。與A 組患兒相比,B 組患兒中存在腹脹、反酸、噯氣癥狀患兒的占比較高,P<0.05。與B 組患兒相比,C 組患兒中存在腹脹、反酸、噯氣癥狀患兒的占比較高,P<0.05。詳見表2。

表2 三組患兒臨床表現的對比[n(%)]
與A 組患兒相比,B 組患兒中存在喜油炸、喜酸、喜辣、喜冷飲等飲食習慣患兒的占比較高,P<0.05。與B 組患兒相比,C 組患兒中存在喜油炸、喜酸、喜辣、喜冷飲等飲食習慣患兒的占比較高,P<0.05。詳見表3。

表3 三組患兒飲食習慣的對比[n(%)]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兒科常見的一種胃腸功能障礙性疾病。此病患兒可出現腹脹、惡心、噯氣、反酸、便秘等癥狀,嚴重者可發生胃腸道穿孔等并發癥,其生長發育可受到嚴重的影響[3]。目前,臨床上對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病原因尚未完全闡明。但多數研究者認為,此病的發生與胃腸道蠕動功能障礙有著密切的聯系。相關的研究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會出現胃部蠕動功能下降、胃排空機制異常等情況。此病患兒通常會出現多種臨床癥狀。據統計,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此病患兒會出現三種及三種以上的癥狀(包括腹痛、惡心嘔吐、噯氣、反酸等)。幽門螺桿菌是一種呈螺旋形、微厭氧的細菌。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與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生密切相關。為了分析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的臨床表現、飲食習慣及感染幽門螺桿菌的情況,筆者對2019 年1 月至12 月揚州東方醫院接診的210 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與A 組患兒相比,B 組患兒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及其中存在腹脹、反酸、噯氣癥狀患兒的占比、存在喜油炸、喜酸、喜辣、喜冷飲等飲食習慣患兒的占比均較高,P<0.05。與B 組患兒相比,C 組患兒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及其中存在腹脹、反酸、噯氣癥狀患兒的占比、存在喜油炸、喜酸、喜辣、喜冷飲等飲食習慣患兒的占比均較高,P<0.05。這與查健忠等[4]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腹痛、惡心、嘔吐、便秘、早飽、腹脹、反酸、噯氣等。與年齡較小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相比,年齡較大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兒其幽門螺桿菌的陽性率及其中存在腹脹、反酸、噯氣癥狀患兒的占比、存在喜油炸、喜酸、喜辣、喜冷飲等飲食習慣患兒的占比均較高。臨床醫生應對上述情況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