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鋒
(如東縣豐利鎮中心衛生院,江蘇 如東 226408)
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甲狀腺疾病[1]。進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此病的常用方法。但有研究發現,接受此手術后的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患者易出現甲狀腺功能低下、喉返神經受損、呼吸困難等多種并發癥[2]。近年來,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在治療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顯現出良好的效果[3]。本文對如東縣豐利鎮中心衛生院接診的30 例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患者進行研究,旨在探討用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的效果。
將如東縣豐利鎮中心衛生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月接診的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患者30 例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甲組和乙組(15 例/ 組)。甲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 例,女性患者7 例;其年齡為35 ~76歲;平均年齡(55.82±3.16)歲;其病程為4 ~38 個月,平均病程(21.65±3.16)個月。乙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9 例,女性患者6 例;其年齡為35 ~77 歲;平均年齡(55.96±3.42)歲;其病程為4 ~39 個月,平均病程(22.05±3.71)個月。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對甲組患者進行甲狀腺全切除術,方法是:協助患者取正確的體位,使用軟枕將其雙肩墊高。對其進行氣管插管全身麻醉,在其頸部做一個弧形手術切口。使用電切刀切開頸白線,使甲狀腺部位充分暴露。切斷甲狀腺中靜脈,并對其進行結扎處理。游離甲狀腺上極,切斷甲狀腺懸韌帶。完成甲狀腺上動、靜脈各支的結扎和切斷處理,沿甲狀腺被膜對甲狀腺上極進行剝脫,使腺體充分暴露。完成甲狀腺上部的探查,然后對甲狀腺下極進行充分的游離。緊貼甲狀腺腺體對其下靜脈進行結扎、切斷處理(甲狀腺下動脈后支無需切斷),沿甲狀腺被膜對甲狀腺下極進行剝脫。確定喉返神經的具體位置,并注意對其進行保護。探查下甲狀旁腺,對其進行剝離(注意保持動作輕柔)。緊貼甲狀旁腺被膜切除甲狀腺,沖洗創面。在確認術區無活動性出血后,關閉切口。對乙組患者進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方法是:協助患者取位、對其進行麻醉及為其做切口的方法均與甲組相同。對頸前動脈進行結扎處理,牽開頸前肌群,使甲狀腺能夠充分顯露。對甲狀腺上極處的韌帶及血管進行處理,分離甲狀腺腺體的內側、外側及下側,切斷甲狀腺峽部。切除部分甲狀腺前側腺體,確保病灶被徹底切除。對殘留的甲狀腺組織進行縫合,在確認術區無活動性出血后,關閉切口。
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和病情的復發率。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4(GQOLI-74)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價。該問卷包含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等評價項目。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17.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等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病情的復發率等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甲組患者軀體功能的評分、心理功能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物質生活的評分、生活質量的總評分分別為(22.15±0.54)分、(22.14±0.73)分、(23.25±0.84)分、(23.88±0.37)分、(91.42±2.48)分,乙組患者軀體功能的評分、心理功能的評分、社會功能的評分、物質生活的評分、生活質量的總評分分別為(23.28±0.46)分、(24.63±0.52)分、(23.43±0.85)分、(24.94±0.96)分、(96.28±2.79)分;乙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的評分均高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分,± s)

表1 治療后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評分(分,± s)
組別 例數 軀體功能的評分 心理功能的評分 社會功能的評分 物質生活的評分 生活質量的總評分甲組 15 22.15±0.54 22.14±0.73 23.25±0.84 23.88±0.37 91.42±2.48乙組 15 23.28±0.46 24.63±0.52 23.43±0.85 24.94±0.96 96.28±2.79 t 值 5.0424 P 值 0.0000
在術后,甲組患者中有2 例患者(占13.33%)發生甲狀旁腺功能低下,有2 例患者(占13.33%)發生喉返神經損傷,有2 例患者(占13.33%)發生呼吸困難,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40%(6/15);乙組患者中有1 例患者發生甲狀旁腺功能低下,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為6.67%(1/15);乙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甲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n(%)]
治療后半年內,兩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相比,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后半年內兩組患者病情復發率的對比[n(%)]
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以往,臨床上主要是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此病,但效果不夠理想(存在創傷性較大、術后患者低鈣血癥的發生率較高等缺點)[4]。相關的研究指出,采用甲狀腺全切除術治療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易損傷患者的喉返神經,影響其呼吸功能[5]。近年來,甲狀腺次全切除術在治療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顯現出良好的效果。相關的研究表明,用此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對患者甲狀腺周圍組織的損傷較小,不易導致其發生喉返神經損傷等并發癥[6-7]。為了進一步研究用此手術治療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的效果,筆者對如東縣豐利鎮中心衛生院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接診的30 例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患者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乙組患者各項生活質量的評分均高于甲組患者,其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低于甲組患者,P<0.05。治療后半年內,兩組患者病情的復發率相比,P>0.05。
綜上所述,與進行甲狀腺全切除術相比,對甲狀腺良性占位病變患者進行甲狀腺次全切除術的效果較好,可降低患者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其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