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潔,汪 信,何 麗,劉 暢,張 英
(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麻醉科,四川 瀘州 646000)
臨床研究發現,約有55% 的開顱手術患者會在術后24 h 內出現中度或重度疼痛的癥狀[1]。有研究指出,頭皮切口處的劇烈疼痛會引發血流動力學指標的波動,嚴重時可引發顱內壓增高和動脈瘤破裂[2]。有效地減輕開顱手術患者的術后疼痛癥狀對改善其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本文中,筆者主要是探討用0.5% 的羅哌卡因對開顱手術患者進行頭皮切口浸潤麻醉對其術后疼痛癥狀及血乳酸水平的影響。
將2018 年8 月至2019 年8 月在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接受擇期開顱手術的患者106 例納入本研究。其納入標準是:ASA 分級為Ⅰ級或Ⅱ級;年齡為20 ~59 歲。其排除標準是:因存在意識障礙而無法與他人進行溝通(格拉斯哥昏迷量表的評分低于15 分);無法正常地配合完成本研究;疑似對局部麻醉劑過敏。按隨機雙盲法將其分為空白對照組(C 組,n=53)和羅哌卡因組(R 組,n=53)。R 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48.6±9.1)歲,其平均BMI 為(22.8±3.6)。C 組患者的平均年齡為(50.9±13.2)歲,其平均BMI 為(23.5±2.1)。兩組研究對象的基礎資料相比,P>0.05。本研究經西南醫科大學附屬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在兩組患者進入手術室后,對其進行常規的心電監測、有創血壓監測和脈搏血氧飽和度監測。對患者進行麻醉誘導,為其靜脈輸注舒芬太尼0.3 ~0.4 μg/kg、咪達唑侖0.05 mg/kg、丙泊酚2 mg/kg 和羅庫溴銨0.7 mg/kg。在術中,為患者持續靜脈輸注6 ~12 mg/(kg·h)的異丙酚和0.1 ~0.2 mg/(kg·min)的瑞芬太尼,并為其持續吸入4%的七氟醚。根據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情況為其調整麻醉藥的用量,將其平均動脈壓(MAP)控制在60 ~80 mmHg 之間,將其呼氣末CO2分壓(EtCO2)控制在30 ~35 mmHg 之間。在對兩組患者進行麻醉誘導后,用適量的0.5% 羅哌卡因對R組患者的頭皮切口進行浸潤,用等量的生理鹽水對C 組患者的頭皮切口進行浸潤。在術后,若患者視覺模擬評分法(VAS)的評分>4 分,為其肌內注射曲馬多50 mg。如有必要,可在間隔3 h 后再次為其使用此藥,直至其VAS 評分<4 分。
1)記錄術后2 h、4 h、8 h、24 h、36 h、48 h 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2)記錄麻醉誘導前(T1)、麻醉誘導后(T2)、切頭皮時(T3)、鉆削顱骨時(T4)、切開硬腦膜并暴露瘤體時(T5)和縫合皮膚時(T6)兩組患者的MAP 和心率(HR)。3)記錄兩組患者術后24 h 內曲馬多的使用量和術后首次使用曲馬多的時間。4)記錄術前、術后4 h、8 h、24 h 兩組患者血乳酸的水平。
對研究數據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R 組患者術后首次使用曲馬多的時間長于C 組患者,其術后24 h 內曲馬多的使用量少于C 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24 h 內曲馬多的使用量和術后首次使用曲馬多時間的比較(± s)

表1 兩組患者術后24 h 內曲馬多的使用量和術后首次使用曲馬多時間的比較(± s)
注:*與R 組相比,P <0.05。
組別 術后首次使用曲馬多的時間(h) 術后24 h 內曲馬多的使用量(mg)C 組 3.5±2.0* 120.7±20.7*R 組 5.1±1.3 80.9±32.8
在術后4 h、8 h、24 h,R 組患者的VAS 評分均低于C 組患者,P<0.05。在術后2 h、36 h、48 h,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術后2 h、4 h、8 h、24 h、36 h、48 h 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分,± s)

表2 術后2 h、4 h、8 h、24 h、36 h、48 h 兩組患者的VAS 評分(分,± s)
注:*與R 組相比,P <0.05。
C 組 2.3±0.3 4.6±1.3* 4.4±3.2* 4.3±1.8* 3.5±0.9 2.9±0.7 R 組 2.2±0.4 2.6±1.1 3.89±0.1 3.8±1.7 3.5±0.7 2.8±1.1
在T3、T4、T6,R 組患者的HR、MAP 均低于C 組患者,P<0.05。在T1、T2、T5,兩組患者的MAP、HR 相比,P>0.05。詳見表3。
表3 T1、T2、T3、T4、T5、T6 兩組患者MAP 和HR 的比較(± s)

表3 T1、T2、T3、T4、T5、T6 兩組患者MAP 和HR 的比較(± s)
注:*與R 組相比,P <0.05。
組別 T1 T2 T3 T4 T5 T6 C 組HR(次/min)MAP(mmhg)75.1±7.7 82.2±4.4 74.6±5.3 80.6±7.1 90.4±3.2*92.5±4.2*84.3±1.8*88.8±3.3*73.5±0.9 84.4±5.6 82.9±2.7*91.8±3.3*R 組HR(次/min)MAP(mmhg)76.8±4.1 85.2±3.4 77.2±5.8 84.2±2.3 76±5.7 82.2±4.4 83.8±4.1 84.2±4.2 73.8±4.7 82.2±3.4 72.5±0.7 82.1±2.4
在術后4 h、8 h,R 組患者血乳酸的水平均低于C 組患者,P<0.05。在術前、術后24 h,兩組患者血乳酸的水平相比,P>0.05。詳見表4。
表4 術前、術后4 h、8 h、24 h 兩組患者血乳酸水平的比較(mmol/L,± s)

表4 術前、術后4 h、8 h、24 h 兩組患者血乳酸水平的比較(mmol/L,± s)
注:*與R 組相比,P <0.05。
組別 術前 術后4 h 術后8 h 術后24 h C 組 0.7±0.3 4.0±0.4* 2.0±1.3* 0.8±0.2 R 組 0.7±0.3 2.2±0.4 1.3±1.1 0.8±0.1
臨床研究發現,約有55% 的開顱手術患者會在術后24 h 內出現中度或重度疼痛的癥狀。Biswas 等[3]研究發現,使用0.5% 的羅哌卡因對開顱手術患者進行頭皮切口浸潤麻醉可延遲術后其對止痛藥的需求。這與本研究的結果一致。本研究的結果顯示,R 組患者術后首次使用曲馬多的時間長于C 組患者,其術后24 h 內曲馬多的使用量少于C 組患者,P<0.05。Young 等[4]、Gottschalk 等[5]研究發現,使用0.5%的羅哌卡因對開顱手術患者進行頭皮切口浸潤麻醉可起到良好的鎮痛作用,從而可減小其生命體征的波動,減輕其應激反應,防止其發生乳酸堆積。這與本研究的結果相符。本研究的結果顯示,在術后4 h、8 h、24 h,R 組患者的VAS 評分均低于C 組患者,P<0.05。在T3、T4、T6,R 組患者的HR、MAP 均低于C 組患者,P<0.05。在術后4 h、8 h,R 組患者血乳酸的水平均低于C 組患者,P<0.05。
綜上所述,用0.5% 的羅哌卡因對開顱手術患者進行頭皮切口浸潤麻醉可取得良好的鎮痛作用,能夠有效地減輕其術后疼痛癥狀,降低其術后血乳酸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