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健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醫(yī)院,山西 大同 037008)
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脊柱骨折。導致患者發(fā)生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原因主要是其胸腰椎椎體遭受垂直外力打擊。該病患者可發(fā)生椎體塌陷、脊柱后凸畸形等。目前臨床上主要使用手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使用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固定術治療該病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但對其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其術后可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1]。近幾年,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術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主要是探討應用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術對40 例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0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80 例無神經損傷癥狀的胸腰椎骨折患者。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切開組和經皮組。切開組患者中有男28 例,女12 例;其年齡為25 ~63 歲,平均年齡為(37.5±8.2)歲。經皮組患者中有男29 例,女11 例;其年齡為24 ~65歲,平均年齡為(37.8±8.3)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為切開組患者使用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固定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協助患者取俯臥位。在患者患處脊柱正中對應的皮膚上做一個切口。沿著棘突兩側剝離肌肉組織,直至小關節(jié)外側。用椎板拉鉤將肌肉組織撐開,充分暴露傷椎后側。經胸腰椎雙側的椎弓根擰入椎弓根螺釘,安裝連接棒。撐開椎體,將傷椎復位。固定釘棒系統。沖洗切口,留置引流管,縫合切口。為經皮組患者使用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術進行治療,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全身麻醉。協助患者取俯臥位。使用C 型臂X 線機確定傷椎的位置,在傷椎上方和下方相鄰的椎體兩側椎弓根外側緣對應的皮膚上做標記。在標記處各做一個長度約為2 cm 的縱向切口,切開皮膚及深筋膜至椎體后外側關節(jié)突。將椎弓根外側緣中點偏上部位作為進釘點,在C 型臂X 線機下使用穿刺針開辟釘道,使穿刺針穿過椎管平面到達椎體后緣,避免穿過椎弓根內側緣。確定穿刺針的位置合適后,將導針穿至椎體前1/3 處。使用擴張器及攻絲擴張釘道。擰入粗細及長度合適的椎弓根螺釘,安裝連接棒。對傷椎進行撐開復位,對每處切口的皮下筋膜縫合1 針,然后縫合皮膚。
治療后測量兩組患者骨折部位的水平位移率、Cobb 角度及椎體高度丟失率。觀察兩組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的情況。
治療后,經皮組患者骨折部位的水平位移率、Cobb 角度及椎體高度丟失率均小于切開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骨折部位的水平位移率、Cobb 角度及椎體高度丟失率(± s)

表1 兩組患者骨折部位的水平位移率、Cobb 角度及椎體高度丟失率(± s)
椎體高度丟失率(%)切開組 40 4.52±0.48 12.18±2.47 8.17±0.53經皮組 40 1.01±0.45 7.56±2.18 1.33±0.38 t 值 20.125 9.034 51.304 P 值 <0.01 <0.01 <0.01組別 例數 骨折部位的水平位移率(%)Cobb 角度(°)
治療后,切開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為10%(4/40),其中有1 例患者發(fā)生深靜脈血栓,有2 例患者發(fā)生創(chuàng)口淺表感染,有1 例患者發(fā)生泌尿系統感染;經皮組患者中無患者發(fā)生并發(fā)癥。治療后,經皮組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低于切開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21,P<0.05)。
發(fā)生胸腰椎壓縮性骨折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該病患者若未得到合適的治療,可發(fā)生椎體塌陷、脊髓神經受壓,病情嚴重的患者會出現神經功能損傷的癥狀。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的脊柱不穩(wěn)定且可發(fā)生疼痛,其生活質量受到嚴重的影響。使用切開復位椎弓根螺釘固定術治療該病可促進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復,但對其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其預后并不理想[2-4]。經皮椎弓根螺釘內固定術是一種微創(chuàng)手術。使用該手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臨床醫(yī)生能在C 型臂X 線機和相關器械的輔助下精準地掌握椎弓根螺釘的進釘點,了解患者傷椎的情況,良好地固定其傷椎。使用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時不需要做較長的切口,不需剝離大量的椎旁肌肉,能有效地避免患者背部肌肉發(fā)生失神經支配,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其神經系統[5-6]。此外,使用該手術治療胸腰椎壓縮性骨折的手術耗時短,患者術中的出血量少,其并發(fā) 癥的發(fā)生率低,術后其身體功能恢復的速度快[7-8]。
綜上所述,使用經皮椎弓根螺釘固定術對胸腰椎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可較好地恢復其骨折部位的生理解剖結構,其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