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梅
(東臺市人民醫院麻醉科,江蘇 東臺 224200)
在對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時要良好地處理其血管、神經及肌腱等組織,手術持續的時間較長,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在骨折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時對其實施良好的麻醉可減輕其痛苦,提高手術的安全性。靜脈麻醉是指為患者靜脈注入麻醉藥物,使麻醉藥物通過血液循環作用于其中樞神經系統,達到麻醉效果的一種麻醉方法[1]。吸入麻醉是指讓患者吸入揮發性液體麻醉藥或氣體麻醉藥,使麻醉藥物經肺泡進入血液,并隨著血液循環作用于其中樞神經系統,達到麻醉效果的一種麻醉方法[2]。靜吸復合麻醉是指為患者聯合使用靜脈麻醉和吸入麻醉方法達到麻醉效果的一種麻醉方法[3]。本文主要是比較對進行手術治療的骨折患者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實施靜脈麻醉與使用七氟烷和芬太尼實施靜吸復合麻醉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7 年4 月至2019 年9 月期間在東臺市人民醫院進行手術治療的105 例骨折患者。這些患者及其家屬均同意參與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得到該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為:1)病情符合臨床上關于骨折的診斷標準。2)具有進行手術治療的指征。研究對象的排除標準為:1)存在肝腎功能異常。2)合并有血壓異常或糖尿病。3)患有嚴重的系統性疾病。4)術前使用過鎮靜藥物。隨機將這些患者分為對照組(52 例)和觀察組(53 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27 例,女25 例;其年齡為32 ~80 歲,平均年齡為(59.7±3.4)歲;其體重為46 ~75kg,平均體重為(58.8±5.4)kg ;其中有肱骨骨折患者3 例,脛腓骨骨折患者21 例,橈骨骨折患者2 例,鎖骨骨折患者8 例,脊柱骨折患者3 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11 例,其他部位骨折患者4 例。觀察組患者中有男29例,女24 例;其年齡為30 ~85 歲,平均年齡為(63.5±6.3)歲;其體重為48 ~80kg,平均體重為(57.9±5.7)kg ;其中有肱骨骨折患者2 例,脛腓骨骨折患者23 例,橈骨骨折患者4 例,鎖骨骨折患者9 例,脊柱骨折患者3 例,股骨粗隆間骨折患者9 例,其他部位骨折患者3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術前30min 為兩組患者肌內注射0.1g 的苯巴比妥鈉和0.5mg 的阿托品。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其開放外周靜脈通道,并使用多功能監護儀監測其心電圖、心率及脈搏等生命體征。為兩組患者均靜脈注射0.5mg/kg 的咪唑安定、0.1 μg/kg 的維庫溴銨、1.5μg/kg 的瑞芬太尼和1 mg/kg 的丙泊酚進行麻醉誘導。麻醉起效后為患者進行氣管插管。術中為對照組患者持續靜脈注射0.05mg/(kg·h)的芬太尼(生產廠家:宜昌人福藥業,規格:100ml:0.5mg),同時讓其吸入濃度為1% ~2% 的七氟烷(生產廠家: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00ml),為其維持良好的麻醉深度。術中為觀察組患者持續靜脈注射10mg/(kg·h)的丙泊酚(生產廠家:四川國瑞藥業有限責任公司,規格:20ml:0.2g)和0.02 ~0.1mg/(kg·h)的瑞芬太尼(生產廠家:宜昌人福藥業,規格:1mg),為其維持良好的麻醉深度。術中若患者的血壓波動,則為其靜脈注射適量的多巴胺和麻黃堿;若患者的心率低于50 次/min,則為其靜脈注射0.5mg 的阿托品。在為患者使用骨粘合劑時,為保持其血流動力學指標穩定,可為其靜脈泵注0.05 ~0.2μg/(kg·min)的腎上腺素。在為患者縫合皮膚后,為其停用麻醉藥物。
記錄兩組患者在氣管插管前、氣管插管后、術前及術后的收縮壓和舒張壓。觀察兩組患者術畢至蘇醒的時間、術畢至吞咽功能恢復正常的時間及術畢至拔除氣管導管的時間。為兩組患者拔除氣管導管后,使用Ramsay 鎮靜分級標準評價其鎮靜程度。患者的鎮靜程度為3 ~4 級表示其鎮靜情況良好。
將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氣管插管前、氣管插管后、術前及術后,觀察組患者的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1。
觀察組患者術畢至蘇醒的時間、術畢至吞咽功能恢復正常的時間及術畢至拔除氣管導管的時間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其拔除氣管導管后的Ramsay 鎮靜分級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1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mmHg,± s)

表1 不同時間兩組患者的收縮壓和舒張壓(mmHg,± s)
組別 例數 指標 氣管插管前 氣管插管后 術前 術后對照組 52 收縮壓 120.4±8.9 123.4±12.2 125.8±10.7 128.9±11.8舒張壓 69.9±8.8 68.7±10.8 66.8±11.7 75.1±9.4觀察組 53 收縮壓 92.9±7.3 95.6±12.2 102.7±16.2 117.9±12.4舒張壓 56.2±10.3 55.1±11.3 54.2±8.1 66.2±9.1 P 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的各項指標(± s )

表2 兩組患者術后的各項指標(± s )
組別 例數 術畢至蘇醒的時間(min)術畢至吞咽功能恢復正常的時間(min)術畢至拔除氣管導管的時間(min) 拔除氣管導管后的Ramsay 鎮靜分級(級)對照組 52 26.5±3.2 14.9±1.6 36.7±9.4 4.2±0.8觀察組 53 11.2±2.3 7.5±1.4 19.9±2.9 3.3±0.7 P 值 <0.05 <0.05 <0.05 <0.05
骨折是指患者因受到直接暴力、間接暴力或積累性勞損等導致的骨結構損壞。骨折是目前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類骨科疾病。骨折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其傷骨的功能會無法恢復,可發生不同程度的后遺癥。對骨折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可導致其產生強烈的疼痛。對此類患者進行良好的麻醉可消除其術中的疼痛感。過去臨床上主要對進行手術治療的骨折患者實施神經阻滯麻醉或椎管內麻醉。但進行神經阻滯麻醉或椎管內麻醉的操作復雜,進行穿刺操作時可引發強烈的痛感,易使患者出現胸悶及氣胸等不良反應,影響對其進行手術的效果,不利于其術后快速康復[4]。
本次研究中,我們為觀察組患者在術中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進行靜脈麻醉。瑞芬太尼是一種新型的μ 受體激動劑。瑞芬太尼易被組織和血液水解,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心率[5]。使用瑞芬太尼對進行手術的骨折患者實施靜脈麻醉起效快,其術后蘇醒的速度快。使用丙泊酚對進行手術的骨折患者實施靜脈麻醉對其心血管系統造成的影響較小,可有效地維持其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不會影響其術后心肌收縮力,其術后惡心及嘔吐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低。
本次研究的結果證實,與使用七氟烷和芬太尼實施靜吸復合麻醉相比,為進行手術治療的骨折患者使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實施靜脈麻醉可更好地維持其血流動力學指標的穩定,且其術后身體機能恢復的速度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