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鵬
(北京市利康醫院,北京 102609)
近年來,牙周炎的發病率呈逐漸上升的趨勢。此病患者可出現牙齒松動甚至脫落的情況。目前,臨床上對罹患牙周炎是否會對接受口腔種植修復患者的療效產生影響尚存在爭議。本文對在北京市利康醫院接受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的100 例患者(共有112 顆患牙)進行研究,旨在探討罹患牙周炎對接受口腔種植修復患者療效的影響。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在北京市利康醫院進行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的100 例患者(共有112 顆患牙)作為研究對象。將其中牙周健康的42 例患者(共有46 顆患牙)作為Ⅰ組,將其中患有牙周炎的58 例患者(共有66 顆患牙)作為Ⅱ組。Ⅰ組患者中有男22 例,女20 例;其年齡為18 ~57 歲,平均年齡(40.3±6.4)歲。Ⅱ組患者中有男31 例,女27 例;其年齡為19 ~59 歲,平均年齡(40.7±5.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1)納入標準:存在進行口腔種植修復治療的適應證;自愿參與本研究。2)排除標準:存在口腔功能障礙;合并有其他嚴重的疾病。
對兩組患者均進行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在對Ⅱ組患者進行口腔種植修復治療前,先對其進行牙周治療。在其牙周炎癥反應得到有效的控制后,再對其進行口腔種植修復。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的方法是:在術前,讓患者使用氯已定含漱液漱口。在對患者進行口腔清潔后,對其術區進行局部麻醉處理。在患者的牙槽嵴頂做切口,全層切開黏骨膜,翻開黏骨膜瓣,暴露頰舌側骨壁。清除骨面上殘留的肉芽組織,并對骨面進行適當的修整。用球鉆定點,進行常規的逐級備洞,并植入種植體(植入扭力≥35 N·cm)。放置愈合基臺或覆蓋螺絲,進行間斷或褥式縫合。
1)比較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6 個月、1 年、2 年兩組患者患牙種植修復的成功率。種植修復成功的判定標準是:患者的種植體未出現松動,且在日常使用中無疼痛、功能良好。進行X 線檢查的結果顯示,種植體四周無透射區域。2)比較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6 個月、1 年、2 年兩組患者牙槽骨吸收的情況。3)比較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兩組患者患牙的改良菌斑指數(mPLI)、牙周探診深度(PD)和改良齦溝出血指數(mSBI)。
對本文中的數據采用SPSS 21.0 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 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6 個月、1 年,兩組患者患牙種植修復的成功率相比,P>0.05。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2 年,Ⅱ組患者患牙種植修復的成功率(90.9%)低于Ⅰ組患者患牙種植修復的成功率(95.7%),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患牙種植修復的成功率[n(%)]
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6 個月、1 年、2 年,Ⅰ組患者患牙牙槽嵴頂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均小于Ⅱ組患者,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兩組患者患牙牙槽嵴頂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mm,± s)

表2 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兩組患者患牙牙槽嵴頂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mm,± s)
組別 患牙數 修復后6 個月 修復后1 年 修復后2 年Ⅰ組 46 0.12±0.11 0.30±0.14 0.37±0.12Ⅱ組 66 1.10±0.12 1.31±0.23 1.46±0.15 t 值 10.053 12.250 12.250 P 值 <0.05 <0.05 <0.05
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兩組患者患牙的MPLI 相比,P>0.05 ;Ⅰ組患者患牙的PD、mBI 均小于Ⅱ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兩組患者患牙的mPLI、PD 和mSBI(± s)

表3 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兩組患者患牙的mPLI、PD 和mSBI(± s)
組別 患牙數 mPLI PD(mm) mSBIⅠ組 46 0.79±0.12 1.62±0.24 0.69±0.21Ⅱ組 66 0.80±0.11 2.21±0.45 1.21±0.32 t 值 0.053 7.394 6.817 P 值 >0.05 <0.05 <0.05
牙周炎是口腔科常見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現牙齒松動甚至脫落的情況。劉唯等[1]在研究中發現,罹患牙周炎是影響對患者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的重要因素。李厚軒等[2]在研究中指出,罹患牙周炎能夠影響對患者進行口腔種植的成功率。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6 個月、1 年,兩組患者患牙種植修復的成功率相比,P>0.05。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2 年,Ⅱ組患者患牙種植修復的成功率(90.9%)低于Ⅰ組患者患牙種植修復的成功率(95.7%),P<0.05。這表明,罹患牙周炎對接受口腔種植修復患者的遠期療效存在不良影響。牙槽骨吸收增加是導致口腔種植修復成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6 個月、1 年、2 年,Ⅰ組患者患牙牙槽嵴頂到釉牙骨質界的距離均小于Ⅱ組患者,P<0.05。這說明,罹患牙周炎對牙槽骨吸收存在明顯的影響,進而可影響對患者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的成功率。mPLI、PD、mBI 均為評價牙周健康的重要指標。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口腔種植修復后,兩組患者患牙的MPLI 相比,P>0.05;Ⅰ組患者患牙的PD、mBI 均小于Ⅱ組患者,P<0.05。這說明,雖然在進行口腔種植修復前對存在牙周炎患者的牙周炎癥進行了有效的控制,但在完成口腔種植修復后,其牙周健康水平仍會存在一定的問題,這會影響其口腔種植修復的效果。
綜上所述,患者罹患牙周炎可顯著影響對其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的效果。與對牙周健康的患者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相比,對牙周炎患者進行口腔種植修復的效果通常較差。臨床醫生應對上述情況予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