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泉華
(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江蘇 南京 211800)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均是牙科的常見病和多發病。牙髓病包括牙髓炎、牙髓壞死及牙髓退變等。牙髓病是由病原菌感染導致的牙髓組織炎癥反應。根尖周病包括根尖周炎、根尖囊腫等。根尖周病是由牙髓腔內部發生細菌感染導致的牙根尖周圍組織炎癥性疾病。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均為牙齦腫脹、患牙咬合痛等[1]。目前,臨床上主要是采用根管充填術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進行治療。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冷牙膠側方加壓根管充填術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進行治療。近年來,熱牙膠根管充填術被廣泛地應用于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療中。熱牙膠根管充填術主要是通過對牙膠進行加熱,使牙膠具有流動性,在壓力的作用下讓牙膠順應根管的形態,充填到根管的腔隙中,達到較為理想的三維充填效果[2]。為了探討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進行熱牙膠根管充填術的臨床效果,筆者對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收治的68 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 年4 月至2020 年1 月期間南京市浦口區中醫院收治的68 例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將這68 例患者分為對照組(n=34)和觀察組(n=34)。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6 例,女18 例;其年齡為23 ~45 歲,平均年齡為(34.24±2.13)歲。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15 例,女19 例;其年齡為24 ~46 歲,平均年齡為(34.37±2.24)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研究對象的納入標準是:1)患者的病情符合《中華口腔學》中關于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診斷標準,并被確診[3]。2)患者進行X 線片檢查的結果顯示,其患牙的根尖暢通,其患牙所對應的根尖部位存在陰影。3)患者簽署了同意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4)患者合并有齲齒、牙髓壞死。5)患者的患牙出現松動或存在較深的牙周袋,且存在叩擊痛。其排除標準是:1)患者合并有其他牙周組織疾病。2)患者合并有精神疾病。3)患者存在溝通障礙。
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冷牙膠側方加壓根管充填術。方法是:準備好根管糊劑待用,隨后采用螺旋輸送器將根管糊劑涂抹在患者患牙的根管壁內。采用側方加壓器,將牙膠尖填入患者患牙的根尖內,10s 鐘后,取出側方加壓器。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熱牙膠根管充填術。具體的方法是:準備好根管糊劑待用,先將少量的根管糊劑涂抹在主牙膠尖的部位,再將根管糊劑涂抹在患者的根管壁內。接通加熱儀后,將加熱儀的溫度設置為100℃,然后在加熱儀的加熱室內放入牙膠。待加熱儀的溫度升至180℃后,將加熱儀加熱室內的牙膠注入患者的根尖內。完成注入后,采用注射式牙膠槍壓實根管內的牙膠。術后,兩組患者患牙根管內的充填材料若過多可進行燙除處理;其患牙根管內的充填材料若過少,采用玻璃離子體粘固粉進行充填處理。
觀察兩組患者根管充填的優良率、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進行根管填充的時間及術后其患牙VAS 的評分。將兩組患者根管充填的效果分為以下四個等級:1)優:治療后,對患者的患牙進行X 線片檢查的結果顯示,根充材料到達距離其患牙根尖的0.5 ~2.0 mm 處,其患牙根管充填的密度均勻,且根充材料與患牙根管的管壁緊密貼合。2)良:治療后,對患者的患牙進行X 線片檢查的結果顯示,根充材料到達距離其患牙根尖的0.5 ~2.0 mm 處,其患牙根管充填的密度基本均勻。3)可:治療后,對患者的患牙進行X 線片檢查的結果顯示,根充材料到達距離其患牙根尖的0.5 ~2.0 mm 處,其患牙根管充填的密度不均勻。4)差:治療后,對患者的患牙進行X 線片檢查的結果顯示,根充材料與其患牙根尖的距離>2 mm,其患牙根管充填的密度不均勻。將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分為以下三個等級:1)治愈:治療后,患者的患牙無疼痛感,其患牙的咬合功能恢復正常,對其患牙進行X 線片檢查的結果顯示,其患牙的根尖病變完全消失。2)有效:治療后,患者的患牙無疼痛感,其患牙的咬合功能基本恢復正常,對其患牙進行X 線片檢查的結果顯示,其患牙的根尖病變基本消失。3)無效:治療后,患者的患牙存在明顯的疼痛感,其患牙的咬合功能較差,對其患牙進行X 線片檢查的結果顯示,其患牙的根尖病變仍然存在。治療的總有效率=(治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應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兩組患者在術后其患牙疼痛的情況。滿分為10 分。VAS 的評分越高,說明患者在術后其患牙的疼痛感越強烈[4]。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22.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根管充填的優良率(94.12%)高于對照組患者根管充填的優良率(76.4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根管充填的優良率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97.06%)高于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79.4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5.88%)低于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8.82%),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進行根管填充的時間更短,術后其患牙VAS 的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進行根管填充的時間及其患牙VAS 的評分(± s)

表4 兩組患者進行根管填充的時間及其患牙VAS 的評分(± s)
術后其患牙VAS 的評分(分)對照組 34 149.67±7.80 4.50±0.65觀察組 34 68.70±6.86 2.71±0.40 t 值 45.452 13.675 P 值 0.000 0.000分組 例數 進行根管填充的時間(min)
牙髓病和根尖周病大多是由創傷或感染導致的牙髓組織或牙根尖周圍組織炎癥反應。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為牙齦腫脹、患牙咬合痛等[5]。進行根管充填術是臨床上治療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主要方法。冷牙膠側方加壓根管充填術、熱牙膠根管充填術均是治療牙髓病或根尖周病的常用術式[6]。以往臨床上常采用冷牙膠側方加壓根管充填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進行治療,但效果不夠理想[7]。臨床實踐證實,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進行冷牙膠側方加壓根管充填術,較易導致其患牙發生根尖滲漏[8]。有研究表明,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進行熱牙膠根管充填術,可顯著提高牙膠對其患牙根管壁的黏附功能,從而可避免牙膠與其患牙的根管壁之間存在空隙[9]。此外,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進行熱牙膠根管充填術,施術者能夠準確地掌握熱牙膠的用量,從而保證對其患牙根管進行充填的效果,避免其患牙發生根管充填不足或根管充填過度的情況。熱牙膠根管充填術具有填充時間短、安全性高等特點。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根管充填的優良率、治療的總有效率均更高,其進行根管填充的時間更短,術后其患牙VAS 的評分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更低,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對牙髓病和根尖周病患者進行熱牙膠根管充填術的臨床效果顯著,且治療時間較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