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全女,陸 麗,王蘇寧
(泰興市第二人民醫院藥劑科,江蘇 泰興 225411)
喜炎平注射液是一種純中藥制劑,其主要成分為穿心蓮內酯磺化物。該藥具有清熱解毒、止咳、止痢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支氣管炎、扁桃體炎及細菌性痢疾等疾病。但在用藥的過程中,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可影響其治療的安全性[1]。本文以2018 年1 月至2020年1 月期間在泰興市第二人民醫院接受喜炎平注射液治療的6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該藥所致不良反應的臨床特點。
選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期間泰興市第二人民醫院收治的6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有男性26 例,女性34 例;其年齡為3 個月~68 歲,平均年齡(32.20±26.77)歲;其住院時間為2 ~9 d,平均時間(5.50±4.32)d ;其中,有13 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22 例支氣管炎患者,有20 例感染性腹瀉患者,有5 例肺炎患者。這60 例患者均意識清醒,自愿參與本次研究,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
依據這60 例患者的病情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對其進行治療。一般情況下,進行肌內注射的劑量為50 ~100 mg/d,進行靜脈滴注的劑量為150 ~500 mg(需與250 ~500 ml濃度為5% 的葡萄糖溶液混勻后再進行靜脈滴注,每日用藥1 ~2 次)。成年人每日的總用藥量一般為300 mg,最大用藥量不超過500 mg。兒童每日的用藥量需結合其體重來確定,一般以5 ~10 mg·kg-1·d-1為宜。
用藥后,密切觀察這60 例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包括用藥后不同時間段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不同年齡段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使用不同劑量喜炎平注射液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及其發生不良反應的部位、類型。
用藥后20 min ~2 d,這60 例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1.6%)最高。用藥3 d 后,這60 例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顯著降低。詳見表1。
在這60 例患者中,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總劑量高于150 mg 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1.66%)最高。詳見表2。

表1 用藥后不同時間段這60 例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表2 使用不同劑量的喜炎平注射液后這60 例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在這60 例患者中,年齡在3 個月~1 歲之間的患兒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0%)最高,年齡在2 ~18 歲之間及60 歲以上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次之。詳見表3。

表3 這60 例患者中不同年齡段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
在這60 例患者中,發生面部及眼部不良反應患者的占比(13.33%)最高,發生過敏性休克患者的占比(5%)次之。詳見表4。

表4 這60 例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部位及類型
喜炎平注射液具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可滅活腺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輪狀病毒等病毒。該藥可促進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分泌,增強外周白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血清中溶酶菌的含量,從而可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不過,部分患者在使用該藥后可出現不同程度的不良反應,可影響其用藥的安全性。因此,對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發生的原因進行分析,掌握該藥所致不良反應發生的規律,對于保障患者用藥的安全性具有重要的意義[2]。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用藥后20 min ~2 d,這60 例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最高;用藥3 d 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顯著降低。其原因為,藥物在進入人體后,可使人體內的器官和組織發生應激反應。該應激反應多發生在患者用藥后20 min ~2 d 之間,可導致速發性不良反應[3]。因此,臨床上在為患者靜脈滴注或肌內注射喜炎平注射液后的2 d內,需密切觀察其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以保障其用藥的安全性[4]。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在這60 例患者中,使用喜炎平注射液的總劑量高于150 mg 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1.66%)最高。這說明,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與患者使用該藥的劑量呈顯著的相關性。喜炎平注射液的主要成分為穿心蓮內酯磺化物,其中含有的多種蛋白質成分是引發變態反應的基礎。該藥中含有的未除盡的半抗原物質可與患者體內的血漿蛋白相結合,形成抗原- 抗體復合物,從而可激活補體、產生過敏毒素,促進肥大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及血小板的活化,促使機體釋放組胺、產生炎癥介質,進而可引起局部水腫反應,吸引中性粒細胞發生聚集,促進蛋白水解酶、膠原酶、彈性纖維酶及堿性蛋白的釋放,導致血管及周圍組織發生損傷[5-6]。該藥還可通過細胞的溶解作用,進一步加重血管及周圍組織的損傷,導致患者發生嚴重的過敏反應及死亡。因此,在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對患者進行治療時,需嚴格控制其用藥的劑量[7]。在使用喜炎平注射液前,應先使用濃度為5% 的葡萄糖注射液或濃度為0.9% 的氯化鈉注射液對其進行稀釋。在對該藥進行配伍的過程中,需嚴格控制不溶性微粒的數量,并在完成配伍后的4 h 內使用,以免增加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8]。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年齡在3 個月~1 歲之間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10%)最高,年齡在2 ~18 歲之間及60 歲以上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次之。發生面部及眼部不良反應患者的占比(13.33%)最高,發生過敏性休克患者的占比(5%)次之。老年人和兒童存在免疫系統不完善、抵抗力較差的現象,易發生過敏反應[9]。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主要為速發性變態反應,故在使用該藥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需調慢藥液的滴速,并密切觀察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特別是在其用藥后的30 min 內。患者若發生用藥不良反應,應立即為其停藥[10]。
綜上所述,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主要發生在患者用藥后20 min ~2 d 之間。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可隨著其使用該藥劑量的增多而升高。幼兒及老年人是該藥所致不良反應的多發人群。喜炎平注射液所致不良反應易累及患者的面部及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