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慧
(海門市人民醫院兒科,江蘇 海門 226100)
新生兒黃疸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新生兒疾病。此病主要是由膽紅素代謝異常所致[1]。此病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等,病情嚴重者可發生膽紅素腦病,從而可導致其發生神經系統的永久性損傷。臨床上應及時對此病患兒進行規范的治療,以控制其病情的進展[2-3]。本文對海門市人民醫院接診的376 例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分組對比研究,旨在探討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茵梔黃顆粒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
抽取海門市人民醫院2015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接診的新生兒黃疸患兒376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納入標準是[4]:1)被確診患有新生兒黃疸;2)其家長知情并同意讓其參與本研究。其排除標準是[5]:1)合并有其他病癥;2)中途退出本研究。采用隨機分組的方式將其分為聯合治療組(189 例)和常規治療組(187 例)。聯合治療組患兒中有男性99 例,女性90 例;其日齡為2 ~27 d,平均日齡(18.4±2.3)d。常規治療組患兒中有男性95 例,女性92 例;其日齡為1 ~28 d,平均日齡(18.1±1.9)d。兩組患兒的基礎資料相比,P>0.05。
為常規治療組患兒應用茵梔黃顆粒進行治療。茵梔黃顆粒(批準文號:國藥準字Z20030028 ;生產企業:魯南厚普制藥有限公司)的用法是:溫水沖服,每次1 g,每日3 次。為聯合治療組患兒應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聯合茵梔黃顆粒進行治療。茵梔黃顆粒的用法同常規治療組。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批準文號:國藥準字S10970105 ;生產企業: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的用法是:溫水沖服,每次0.5 g,每日3 次。
1)臨床療效。采用顯效(治療后,患兒的黃疸癥狀基本消失)、有效(治療后,患兒的黃疸癥狀有所改善)和無效(治療后,患兒的黃疸癥狀未改善)評價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總有效率=(總例數-無效例數)/總例數×100%[6]。2)癥狀消失的時間。觀察并記錄兩組患兒鞏膜黃染癥狀消失的時間和皮膚黃染癥狀消失的時間。3)經皮膽紅素水平。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經皮膽紅素檢測儀測定兩組患兒的經皮膽紅素水平。
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1.0 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后,聯合治療組患兒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兒有130 例(占68.8%),為有效的患兒有59 例(占31.2%),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100%;常規治療組患兒中治療效果為顯效的患兒有100 例(占53.5%),為有效的患兒有50 例(占26.7%),為無效的患兒有37 例(占19.8%),其治療的總有效率為80.2%(150/187)。與常規治療組患兒相比,聯合治療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的比較[n(%)]
治療后,聯合治療組患兒鞏膜、皮膚黃染癥狀消失的時間分別為(5.2±0.5)d、(5.3±0.6)d,常規治療組患兒鞏膜、皮膚黃染癥狀消失的時間分別為(8.6±0.8)d、(8.8±0.7)d ;聯合治療組患兒鞏膜、皮膚黃染癥狀消失的時間均短于常規治療組患兒,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情況的比較(d,± s)

表2 治療后兩組患兒臨床癥狀緩解情況的比較(d,± s)
組別 鞏膜黃染癥狀消失的時間 皮膚黃染癥狀消失的時間聯合治療組(n=189)5.2±0.5 5.3±0.6常規治療組(n=187)8.6±0.8 8.8±0.7 t 值 43.2657 43.3981 P 值 <0.05 <0.05
治療前,聯合治療組患兒經皮膽紅素的水平為(255.2±6.5)μmol/L,常規治療組患兒經皮膽紅素的水平為(255.6±6.8)μmol/L;兩組患兒經皮膽紅素的水平相比,P>0.05。治療后,聯合治療組患兒經皮膽紅素的水平為(168.3±4.6)μmol/L,常規治療組患兒經皮膽紅素的水平為(218.8±4.7)μmol/L;兩組患兒經皮膽紅素的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聯合治療組患兒經皮膽紅素的水平低于常規治療組患兒,P<0.05。詳見表3。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經皮膽紅素水平的比較(μmol/L,± s)

表3 治療前后兩組患兒經皮膽紅素水平的比較(μmol/L,± 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聯合治療組(n=189) 255.2±6.5 168.3±4.6常規治療組(n=187) 255.6±6.8 218.8±4.7 t 值 0.9783 48.3985 P 值 >0.05 <0.05
新生兒黃疸在臨床上較為常見[7]。此病主要是由膽紅素代謝異常所致。此病的發生可能與患兒存在紅細胞增多癥、感染、紅細胞酶缺陷等因素有關[8-9]。此病患兒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皮膚、鞏膜黃染等,病情嚴重者可發生膽紅素腦病,從而可影響其成長發育,危及其生命安全。在對此病患兒進行治療期間,應注意保護好其皮膚,做好其臀部、臍部的護理,并密切觀察其心率、食欲的變化情況。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微生態制劑。此藥能夠抑制有害菌產生內霉素,增強腸肝循環,緩解膽紅素代謝異常。茵梔黃顆粒的主要成分包括茵陳提取物、梔子提取物、黃芩苷和金銀花提取物。此藥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高曉玲[10]在臨床研究中將96 例新生兒黃疸患兒按隨機數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48 例/ 組)。為對照組患兒采用茵梔黃顆粒進行治療,為研究組患兒采用茵梔黃顆粒聯合雙歧桿菌三聯活菌進行治療。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患兒,P<0.05。治療后,兩組患兒血清轉鐵蛋白(TRF) 的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提高,其血清C 反應蛋白(CRP)、總膽紅素、總膽汁酸的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降低,且研究組患兒血清TRF 的水平高于對照組患兒,其血清CRP、總膽紅素、總膽汁酸的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患兒,P<0.05。為了進一步探究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茵梔黃顆粒治療新生兒黃疸的臨床療效,筆者對2015 年1 月至2019 年9 月海門市人民醫院接診的376 例新生兒黃疸患兒進行分組研究。研究結果顯示,與常規治療組患兒相比,聯合治療組患兒治療的總有效率較高,P<0.05。治療后,聯合治療組患兒鞏膜、皮膚黃染癥狀消失的時間均短于常規治療組患兒,其經皮膽紅素的水平低于常規治療組患兒,P<0.05。
綜上所述,對新生兒黃疸患兒應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聯合茵梔黃顆粒進行治療的臨床療效較好,可顯著降低其經皮膽紅素的水平,促進其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