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 妍, 羅 宇, 張春田, 劉家宇*
(1.貴州醫科大學 實驗動物中心, 貴州 貴陽 550025; 2.貴州醫科大學 醫學昆蟲重點實驗室, 貴州 貴陽 550025; 3.貴州醫科大學 基礎醫學院,貴州 貴陽 550025; 4.沈陽師范大學 生命科學學院, 遼寧 沈陽 110034)
卷蛾寄蠅族(Blondeliini)昆蟲隸屬于雙翅目(Diptera)寄蠅科(Tachinidae)追寄蠅亞科(Exoristinae),其區別于寄蠅科其他類群的主要形態特征是前胸基腹片通常具毛,翅前鬃較背側片鬃及第一后翅內鬃小,小盾亞端鬃強大,分開排列,小盾端鬃細小或缺如,中脈心角為弧角或鈍角,無贅脈或褶痕,下腋瓣外緣不向下彎曲[1]。全世界已知有243屬,約600種[2],中國已知該族共25屬100種[3-5],其卵或幼蟲主要寄生鱗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竹節蟲目、革翅目、雙翅目和蜚蠊目等昆蟲[6],已知寄主種類達8目46科[2],其寄生能力強、活動范圍大、寄主種類繁雜、分布范圍廣,是重要的農、林業天敵昆蟲和潛在的可利用生物防控資源,具有極為重要的經濟價值和生態價值。
黔靈山位于貴州省黔中地區貴陽市(北緯26°36′13″、東經106°41′56″),占地面積426 hm2,海拔1 100~1 396 m,是典型的喀斯特山體公園。貴陽市地處高原地帶,其氣候條件為高原亞熱帶氣候特征,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熱量充沛、生長期長。黔靈山山嶺連綿、谷地相間,地形起伏變化,因此有著較為豐富的生物物種多樣性,但是長期以來該地區寄蠅科昆蟲的資源本底調查甚少,關于卷蛾寄蠅族的昆蟲名錄及生物地理學方面也未見報道。鑒于此,以近幾年采集的黔靈山地區卷蛾寄蠅標本為研究對象,結合查閱相關文獻,研究該地區卷蛾寄蠅族昆蟲的物種組成和區系分布,旨在為卷蛾寄蠅族昆蟲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基礎資料。
檢視標本共計618號,為貴州醫科大學醫學昆蟲重點實驗室從2013年至今每年5—10月對黔靈山公園進行長期定點昆蟲資源調查時所獲。其中,單鬃長腹寄蠅(DolichocoxysunisetusZhi, Liu & Zhang, 2016)模式標本保存在沈陽師范大學昆蟲標本館,其余研究標本保存在貴州醫科大學醫學昆蟲重點實驗室標本室。
分類鑒定一般比較外部形態特征與雄性腹部末端外生殖器結構。種類鑒定以國內外的專業文獻為主要依據[7-10]。整體照片采用基恩士超景深三維顯微系統VHX-6000進行拍攝。生物地理區劃體系采用世界動物地理區劃6區體系和中國動物地理區劃的7區體系進行劃分[11]。
經分類鑒定,黔靈山卷蛾寄蠅族昆蟲618號標本分屬13屬15種,占中國該族屬(25屬)的52.0%,占中國該族種數(100種)的15.0%。
2.1.1 毛顏寄蠅屬(AdmontiaBrauer et Bergenstamm,1889)
Admontiasp.(封二圖Ⅰ-1)。檢視標本為1♀,2014-VII-28。分布于中國(貴州)。
2.1.2 突額寄蠅屬(BiomeigeniaMesnil,1961)
黃足突額寄蠅(BiomeigeniaflavaChao,1964)(封二圖Ⅰ-2),檢視標本為7♂♂,2014-V-24;8♂♂,2014-V-28;1♂,2014-VI-9。分布于中國山西、遼寧、貴州及云南。該種為貴州省新記錄種。
2.1.3 卷蛾寄蠅屬(BlondeliaRobineau-Desvoidy,1830)
卷蛾寄蠅屬為貴州省新記錄屬。
短尾卷蛾寄蠅〔Blondeliasiamense(Baranov,1938)〕(封二圖Ⅰ-3),檢視標本為1♂,2014-V-28;1♂,2014-VI-01。分布于中國福建、湖南、遼寧、吉林、山西、云南及貴州,日本,俄羅斯,泰國。寄主:鱗翅目夜蛾科Noctuiae[12]。該種為貴州省新記錄種。
2.1.4 刺腹寄蠅屬(CompsiluraBouché,1834)
康刺腹寄蠅〔Compsiluraconcinnata(Meigen,1824)〕(封二圖Ⅰ-4),檢視標本為1♀,2013-V-19;1♀,2015-VI-14。分布于中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重慶、貴州、云南、西藏及臺灣,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印度,尼泊爾,中亞,中東,歐洲,俄羅斯,外高加索,澳大利亞。寄主:膜翅目葉蜂科(Tenthredinidae)、鱗翅目燈蛾科(Arctiidae)、斑蝶科(Danaidae)、尺蛾科(Geometridae)、弄蝶科(Hesperiidae)、枯葉蛾科(Lasiocampidae)、緣蝶科(Libytheidae)、刺蛾科(Limacodidae)、灰蝶科(Lycaenidae)、毒蛾科(Lymantriidae)、夜蛾科(Noctuidae)、天社蛾科(Notodontidae)、蛺蝶科(Nymphalidae)、鳳蝶科(Papilionidae)、粉蝶科(Pieridae)、蓑蛾科(Psychidae)、螟蛾科Pyralidae)、眼蝶科(Satyridae)、天蛾科(Sphingidae)、卷蛾科(Tortricidae)、巢蛾科(Yponomeutidae)和斑蛾科(Zygaenidae)[12]。我國已知寄主有柳葉蜂、梨卷葉鋸蜂、粽尾毒蛾、蘋毒蛾、落葉松毛蟲和竹小斑蛾[7]。
2.1.5 擬刺腹寄蠅屬(CompsiluroidesMesnil,1953)
黃須擬刺腹寄蠅(CompsiluroidesflavipalpisMesnil,1957)(封二圖Ⅰ-5),檢視標本為1♀,2013-VII-12;1♂,2015-VIII-21。分布于中國遼寧、廣東、四川、貴州、云南及陜西,日本,俄羅斯。寄主為膜翅目葉蜂科(Tentherdinidae)[12]。
2.1.6 長腹寄蠅屬(DolichocoxysTownsend,1927)
單鬃長腹寄蠅(DolichocoxysunisetusZhi,Liu & Zhang,2016)(封二圖Ⅰ-6),檢視標本為1♂,2014-V-31;1♂,2014-VII-1;5♂♂,2014-VII-4;7♂♂,2015-V-16;2♀♀,2015-V-16;2♀♀,2015-V-24;1♂,2015-V-31;7♂♂,2015-VI-5;1♀,2015-VI-29;3♂♂,2015-VIII-13。分布于中國貴州。
2.1.7 鷂寄蠅屬(EophyllophilaTownsend,1926)
華麗鷂寄蠅(EophyllophilaelegansTownsend,1926)(封二圖Ⅰ-7),檢視標本為1♀,2013-VI-12;1♂,2013-V-26;17♂♂,2014-VI-1;13♂♂,2014-VI-8;15♂♂,2014-VI-4;4♂♂,2015-VI-14;3♂♂,2014-VI-15;7♂♂,2014-VI-17;7♂♂,2014-VI-25;4♂♂,2014-VII-5;6♂♂,2015-V-16;10♂♂,2015-VI-5;4♂♂,2014-V-31;3♂♂,2015-VIII-21;2♂♂,2014-V-18;1♂,2014-VI-14;1♂,2015-VI-5;2♂♂,2015-IX-4;4♂♂,2015-VIII-13;2♂♂,2015-VI-28;1♂,2015-VI-5;1♂,2015-V-31;1♂,2015-VIII-30;1♂,2014-VIII-25;1♂,2015-V-18;2♂♂,2015-IX-14;1♂,2015-VII-20;1♂,2014-VII-28;1♂,2015-VIII-21;1♂,2015-VII-11;1♂,2015-VII-6;7♂♂,2014-V-20。分布于中國山西、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陜西和臺灣,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印度,尼泊爾。
2.1.8 利索寄蠅屬(LixophagaTownsend,1908)
利索寄蠅屬為貴州省新記錄屬。
1)Lixophagasp.1(封二圖Ⅰ-8)。檢視標本為1♂,2014-VI-28;1♂,2015-V-24;1♂,2015-IX-4;1♀,2015-IX-14。分布于中國貴州。
2)Lixophagasp.2(封二圖Ⅰ-9)。檢視標本為1♂,2015-V-24;1♀,2015-IX-4。分布于中國(貴州)。
2.1.9 麥寄蠅屬(MedinaRobineau-Desvoidy,1830)
褐瓣麥寄蠅(MedinafuscisquamaMesnil,1953)(封二圖Ⅰ-10),檢視標本為1♂,2013-V-19;2♂♂,2014-V-20;4♂♂,2014-V-28;9♂♂,2014-V-31;17♂♂,2014-VI-1;15♂♂,2014-VI-4;5♂♂,2014-VI-8;9♂♂,2014-VI-9;4♂♂,2014-VI-14;3♂♂,2014-VI-15;3♂♂,2014-VI-17;9♂♂,2014-VI-25;10♂♂,2014-VI-28;1♂,2014-VII-5;3♂♂,2014-VII-22;12♂♂,2014-VII-28;6♂♂,2014-VIII-25;6♂♂,2015-V-1;18♂♂,2015-V-16;9♂♂,2015-V-24;7♂♂,2015-V-31;10♂♂,2015-VI-5;7♂♂,2015-VI-14;12♂♂,2015-VI-28;7♂♂,2015-VII-6;6♂♂,2015-VII-11;4♂♂,2015-VII-19;4♂♂,2015-VII-20;3♂♂,2015-VIII-13;9♂♂,2015-VIII-21;2♂♂,2015-VIII-30;1♂,2015-IX-4;4♂♂,2015-IX-14。分布于中國北京、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緬甸,尼泊爾。
2.1.10 美根寄蠅屬(MeigeniaRobineau-Desvoidy,1830)
三齒美根寄蠅(MeigeniatridentataMesnil,1961)(封二圖Ⅰ-11),檢視標本為1♀,2013-VII-12;1♂,2014-V-18;16♂♂,2014-VI-14;17♂♂,2014-VI-17;1♂,2014-VI-25;3♂♂,2014-VI-28;1♀,2014-VII-28;1♂,2015-V-1;1♂,2015-V-24;5♀♀,2015-VI-5。分布于中國北京、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浙江、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西藏和陜西,俄羅斯。
2.1.11 奧斯沃寄蠅屬(OswaldiaRobineau-Desvoidy,1863)
筒腹奧斯沃寄蠅〔Oswaldiaeggeri(Brauer-Bergenstamm,1889)〕(封二圖Ⅰ-12)。檢視標本為1♂,2014-V-28,1♂,2015-V-24。分布于中國黑龍江、遼寧、山西、河南、寧夏、新疆、浙江、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俄羅斯,日本,歐洲。該種為貴州省新記錄種。
2.1.12 三角寄蠅屬(TrigonospilaPokorny,1886)
1) 橫帶三角寄蠅〔Trigonospilatransvittata(Pandellé,1896)〕(封二圖Ⅰ-13)。檢視標本為1♂,2013-IV-25;1♂,2013-V-18;3♂♂,2013-V-19;3♂♂,2014-V-18;3♂♂,2014-V-28;1♂,2014-V-31;2♂♂,2014-VI-1;4♂♂,2014-VI-4,;8♂♂,2014-VI-8;1♂,2014-VI-9;3♂♂,2014-VI-14;8♂♂,2014-VI-15;12♂♂,2014-VI-17;10♂♂,2014-VI-25;1♂,2014-VI-28;8♂♂,2014-VII-5;5♂♂,2014-VII-22;8♂♂,2014-VIII-25;4♂♂,2014-VII-28;7♂♂,2015-V-1;4♂♂,2015-V-16;2♂♂,2015-V-24;3♂♂,2015-V-31;3♂♂,2015-VI-14;4♂♂,2015-VI-28;2♂♂,2015-VII-6;2♂♂,2015-VII-11;2♂♂,2015-VII-19;2♂♂,2015-VII-20;5♂♂,2015-VIII-13;20♂♂,2015-VIII-21;2♂♂,2015-VIII-30;9♂♂,2015-IX-4;2♂♂,2015-IX-14。分布于中國浙江、福建、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云南和臺灣,日本,泰國,馬來西亞,印度,歐洲,澳大利亞。
2) 蘆地三角寄蠅〔Trigonospilaludio(Zetterstedt,1849)〕(封二圖Ⅰ-14)。檢視標本為2♂♂,2013-IV-14;1♂,2013-IV-19;1♂,2014-VII-28;1♂,2015-VI-28。分布于中國遼寧、山西、陜西、湖南、廣西、四川、貴州、云南和西藏,俄羅斯,日本,印度,緬甸,歐洲。
2.1.13 髭寄蠅屬(VibrissinaRondani,1861)
軟髭寄蠅〔Vibrissinadebilitata(Pandellé,1896)〕(封二圖Ⅰ-15),檢視標本為1♀,2015-V-24。分布于中國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南、湖南、四川和貴州,韓國,日本,歐洲,俄羅斯。該種為貴州省新記錄種。
15種寄蠅的世界區系分析表明(表1~3),黔靈山公園卷蛾寄蠅族主要以古北區-東洋區共有種為主,共8種,占比53.3%,分別為短尾卷蛾寄蠅、黃須擬刺腹寄蠅、華麗鷂寄蠅、褐瓣麥寄蠅、三齒美根寄蠅、筒腹奧斯沃寄蠅、蘆地三角寄蠅和軟髭寄蠅;東洋區特有種5種,占比33.3%,分別為毛顏寄蠅屬的Admontiasp.、黃足突額寄蠅、單鬃長腹寄蠅及利索寄蠅屬的Lixophagasp. 1和Lixophagasp. 2;古北區-東洋區-澳新區共有種2種,占比13.3%,為橫帶三角寄蠅和康刺腹寄蠅。其中,優勢種3種,為華麗鷂寄蠅、褐瓣麥寄蠅和橫帶三角寄蠅。在中國動物地理區系中,黔靈山卷蛾寄蠅族種類分布于7個區系。其中,華中區特有類型最多,有4種,占26.7%,分別為毛顏寄蠅屬的Admontiasp.、單鬃長腹寄蠅及利索寄蠅屬的Lixophagasp. 1和Lixophagasp. 2;全國性分布種類次之,為3種,占比20%,分別為康刺腹寄蠅、褐瓣麥寄蠅和筒腹奧斯沃寄蠅;華中區-西南區-東北區-華北區、華中區-西南區-華南區-東北區-華北區和華中區-西南區-華南區-東北區-華北區-青藏區各2種,分別為黃足突額寄蠅和軟髭寄蠅、短尾卷蛾寄蠅和黃須擬刺腹寄蠅、三齒美根寄蠅和蘆地三角寄蠅;華中區-西南區-華南區和華中區-西南區-華南區-華北區-青藏區分布型最少,各1種,分別為橫帶三角寄蠅和華麗鷂寄蠅。

表1 貴州黔靈山卷蛾寄蠅族在世界動物地理區劃中的類型

表2 貴州黔靈山卷蛾寄蠅族15種寄蠅在中國動物區系的分布
研究結果表明,貴州省黔靈山公園卷蛾寄蠅族昆蟲共有13屬15種,屬種數量分別占中國該族屬和種的52.0%和15.0%;貴州省新增卷蛾寄蠅屬和利索寄蠅屬2個新記錄屬,黃足突額寄蠅、短尾卷蛾寄蠅、筒腹奧斯沃寄蠅和軟髭寄蠅4個貴州省新記錄種,Admontiasp.、Lixophagasp. 1和Lixophagasp. 2共3個待定種,說明貴州黔靈山該族昆蟲的種類非常豐富,仍有一些種類尚未被發現和記述。
雖對黔靈山該族昆蟲進行了長期的定點調查,但卷蛾寄蠅族昆蟲種類多、寄主復雜,對其種類調查仍不夠完整,加之黔靈山地形較為復雜,某些特殊生境無法到達,導致無法完整記錄該地區的所有種類,未來仍需要進行持續的調查監測。
致謝:感謝貴州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科研中心實驗平臺提供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