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云霞
(泗陽縣人民醫院 江蘇 泗陽 223700)
乳腺癌屬于一種婦科惡性腫瘤疾病,目前臨床上的發病率較高,而且隨著社會生活的不斷改變,該種病的發病率也在逐漸增加,而且患有乳腺癌的患者年齡范圍越來越廣[1]。臨床上治療乳腺癌常見的方式為化療,雖然具有一定的臨床效果,但是給患者帶來的不良反應也比較多,因此需要聯合相應的護理管理來提高整體治療效果[2]。本次研究針對乳腺癌化療患者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及意義進行探討,具體內容如下。
在2018 年2 月至2020 年1 月期間選擇70 例乳腺癌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35 例。其中觀察組患者的年齡最小為23 歲,最大為77 歲,平均(46.38±1.53)歲,對照組患者的最小年齡為22 歲,最大為75 歲,平均(46.21±1.45)歲,患者均為女性,患者年齡等基礎資料對比(P>0.05),有可比性。
主要將常規護理應用在對照組,護理人員主要對患者進行基本內容的指導。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在觀察組。(1)制定風險管理方案。護理人員首先需要深刻的了解患者的疾病發展情況以及不同的不良反應情況,從而制定一個全面的應急預案,并且根據相關的規定制定一個系統、完整的工作流程,護理人員在護理的時候要嚴格按照流程來進行工作,并且密切觀察患者的身體情況變化,發現問題及時告知醫生處理。(2)執行培訓考核制度。對風險管理小組成員進行相應的培訓,同時由護士長擔任相關的監督人員,保證整體護理人員的工作能夠得到嚴格有效的管理,同時還要定期組織相關人員進行化療知識、理論知識、藥理知識以及專業知識的培訓,提高整體護理人員的綜合素養。(3)對護理文案進行規范化處理。嚴格按照實際情況記錄護理內容,及時核對記錄是否存在錯誤減少由于記錄問題所導致的糾紛。(4)加強與患者之間的溝通。通過有效的言語或者文字溝通能夠降低護患之間存在矛盾的發生,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加強自身溝通交流的能力,針對患者在治療過程當中可能在的不良情緒等問題要及時的干預和處理,通過語言或者其他方式進行情緒疏導,只有這樣才能夠緩解患者出現的心理問題,從而提高他們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
觀察兩組患者的護理效果以及藥物外滲、靜脈炎、護理投訴等指標進行分析。
采用SPSS20.0 軟件統計分析相關數據,對數據進行χ2值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護理效果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n(%)]
觀察組的藥物外滲、靜脈炎、護理投訴等不良事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事故發生率比較(例)
乳腺癌屬于臨床的一種常見婦科疾病,對女性的身體健康會產生比較嚴重的危害,臨床主要通過手術以及化療的方式進行治療,而且化療往往會在手術之后進行。通過術后化療能夠有效地控制患者疾病的繼續發展,同時也能夠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但是會給患者帶來較多的不良反應[3]。患者在接受化療的時候,身體的各項生理功能會有所降低,而且患者所服用的藥物也具有一定的副作用,會綜合對患者產生影響,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所遭受的痛苦也比較嚴重,對自身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生理健康也產生了較大的威脅。針對這個問題,需要在患者化療期間給予相應的護理管理方式[4]。針對化療患者在化療過程當中所出現的問題,護理人員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綜合素養,能夠及時的應對患者所出現的問題。本次研究所采用的護理風險管理主要是以患者為中心,護理人員需要深刻認識患者化療過程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并且提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這樣才能夠減少不良事故的發生率,有利于構建一個良好的護患關系,也能夠提高患者治療的信心[5]。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護理效果與對照組相比優勢較高(P<0.05)。觀察組的藥物外滲、靜脈炎、護理投訴等不良事故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
綜上所述,乳腺癌化療患者護理風險管理的實施及意義顯著,能夠有效地降低患者化療過程當中出現的風險事故,值得進一步在臨床上應用。